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王颖;于金明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图像引导放疗(IGRT)是目前肿瘤精准放疗技术的代表.本文结合临床放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介绍了IGRT流程中勾画、计划、定位和传输4个环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未来精准放疗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IGRT技术,促进个体化放疗工作的开展,从而改善患者治疗疗效.

  • 呼吸运动对锥形束CT确定靶区的影响

    作者:郭昌;钟仁明;李光俊;冀传仙;李成强;全红;柏森

    肺部肿瘤会随着人的呼吸运动而运动,为研究肿瘤运动周期内运动时段的不同对锥形束CT(CBCT)确定肿瘤靶区的影响,应用CIRS008胸部运动模体,取直径分别为1 cm和3 cm的球形靶模拟肺部肿瘤的正弦运动,然后在振幅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靶运动在近呼气端与近吸气端时间的比值(E/I)进行CBCT扫描.提取靶运动方向中心线上每个像素的CT值分析图像中靶区对比度的变化,应用区域生长的方法自动勾画靶区,并与根据小球运动轨迹计算的运动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E/I的增大,近呼气端对比度升高而近吸气端对比度降低.勾画的靶区体积随着E/I的增大而减小,当E/I一4,振幅A=1 cm时,直径分别为1 cm和3 cm的小球,体积分别减小了48.2%和22.7%;研究表明E/I增大时CBCT不能完整的反映靶的运动范围,CBCT可能会低估肺部肿瘤的内靶区.

  • 自适应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候玥

    头颈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每次治疗时的靶区位置和形状都会存在差异,为了避免造成靶区漏照或正常组织受到过多照射,精确放疗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是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基础上出现的新型放疗技术,它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治疗实施通过患者图像、剂量等反馈信息对原治疗计划重新优化和调整,这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使放射治疗更加精确化、个体化.

  • 肝脏单个转移瘤大分割图像引导放疗中6MV-和15MV-X线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宫友陵;蒋晓芹;李涛;李志平

    目的 比较6MV-和15MV-X线肝脏单个转移瘤大分割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应用非常规野公式计算出6MV-和15MV-X线计划的各项放射物理参数,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10例患者的6MV-和15MV-X线放疗计划中的放射物理参数. 结果两计划中放射靶区(PTV和GTV)的剂量指数(Dmean、Dmax、Dmin、D95、D5)以及剂量均匀性/非均匀性指数(HI/IHI)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肝脏所受照射剂量(V5、V10、V20、V30、V50)以及Dmean在二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肝脏转移瘤的大分割放射治疗而言,实际应用的6MV-和15MV-X线在靶区覆盖、剂量均匀性和正常肝脏所受剂量上没有明显差异,均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 放射肿瘤学技术进展

    作者:姜万荣;朱锡旭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的理想境界是给予全部的肿瘤组织足够照射剂量、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而准确的靶区勾画和精确的射线施照是限制放疗成功的两个瓶颈.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放射治疗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分别从“精确的射线施照”和“准确的靶区勾画”两个方面概括放射肿瘤学技术的进展.

  • 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技术在放疗摆位中的应用

    作者:周丹;李兆斌;龚蔷;臧冰冰;周美玲

    目的:对大孔径CT和MV-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流程的介绍以及利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引导方式在放疗摆位应用中的不同之处。方法:15例患者(鼻咽癌5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6例)治疗前分别进行CT和MV-CBCT图像采集,并与计划CT进行图像融合,MV-CBCT采用自动配准方式,CT采用自动+手动配准方式,分析两组数据,探讨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的应用。结果:CTVision和MV-CBCT对15例病人图像引导的方式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Y方向的误差有一定差异。结论:CTVision图像更为清晰,采集时需要剂量更少,但所需时间较长,技术员需进出机房两次。

  • IGR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袁锦辉

    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治疗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和方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进步,肿瘤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在进一步提高,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每一种技术方法的应用无疑都对肿瘤放射治疗产生重大变革。本文主要介绍笔者运用 IGRT 技术在实际的临床肿瘤放射治疗的应用体会,本院放射治疗中心的医用直线加速器设备型号:VARIAN TRILOGY。

  • 肺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 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宛阳;温义成

    目的 分析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肺癌患者其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参数设定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科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分析DVH中接受5、10、20、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5、V10、V20、V30)和平均照射肺体积(MLD),以及年龄、性别、吸烟史、化疗史、肺部疾病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总剂量、射野个数等临床指标.根据随访结果及临床表现,把患者分为无RP组(0级)和有RP组(1~4级),比较所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8.00%(29/50),其中无RP组(0级)21例(42.00%),有RP组(1~4级)中1级19例,2级8例,3级2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分析显示所有剂量学参数以及临床指标中吸烟史和化疗史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其他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病理分型,放疗总剂量及射野个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 DVH上所有参数均可以作为评估及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同时有化疗史和吸烟史的患者在治疗时尤其需要控制剂量.

  • 锥形束C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多明;秦永辉;古丽娜·库尔班;王若峥;WANG Ruo-zheng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及摆位误差对近期疗效、急性放射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诊宫颈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组(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和调强放疗组(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分别为44例和42例.IGRT组应用瓦里安IGRT系统调强放射治疗,分别对每位患者每周1次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CBCT图像,获得X(左右方向)、Y(腹背方向)、Z(头脚方向)轴三维方向的移床数值,用于分析其摆位误差;治疗期间观察IGRT组和IMRT组患者的急性放疗毒性反应,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近期疗效.结果 (1)宫颈癌患者共扫描了440次锥形束CT,系统+随机误差在X、Y、Z轴方向分别为(2.68±1.724)、(2.98±1.568)、(2.32±1.702) mm,对这些摆位误差均进行实时纠正,应用CBCT校正后X、Y、Z轴3个方向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校正前水平.(2) IGRT与IMRT组比较,0级+Ⅰ级的急性皮肤黏膜反应、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率分别为88.64%与83.33%,90.90%与78.57%,90.90%与83.33%.其中0级+Ⅰ级肠道反应率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7.6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BCT技术对宫颈癌调强放疗前进行校正,可以缩小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过程的精度;有利于降低急性放射反应,进而可能改善宫颈癌放疗的近期疗效.

  • 胸段食管癌图像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刘凯;秦永辉;王多明;王若峥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KV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获取摆位误差纠正前/后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进行对比并研究其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同时选择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IGRT组(80例,IGRT治疗)、IMRT组(82例,IMRT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 (1)IGRT摆位误差纠正前/后X、Y、Z 3个方向摆位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显著降低(P<0.05),模拟计算得出原发肿瘤平均剂量变化为-4.32%~2.24%,心脏剂量变化为-4.57%~23.54%,肺脏剂量变化为-1.86%~12.45%,脊髓剂量变化为-10.05%~21.43%.(2)IGRT组与IMRT组比较,0级+Ⅰ级的急性皮肤反应、上消化道反应和呼吸道反应分别为:92.5%、86.25%、88.75%和91.46%、53.65%、43.90%,其中0级+Ⅰ级上消化道反应和呼吸道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50%和9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GRT能够明显提高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精确性,减少患者毒副反应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应用锥形束CT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作者:王多明;花蓓蓓;谭遥;王若峥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 (左右) 、Y (腹背) 、Z (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 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 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 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 mm;其中X轴方向91.3%≤3 mm,Y轴方向100%≤3 mm,Z轴方向92.5%≤3 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 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 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在食管癌治疗的应用

    作者:秦永辉;赵春樱;王若峥

    目的 探讨食管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用美国瓦里安公司的具有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OBI) 的23EX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治疗食管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用KV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获取患者的3种容积图像,每位患者每周验证1次,采集3次CBCT图像.28例患者共扫描411次.每例患者的每次CBCT图像均与其原始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计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 (左右) 、Y (腹背) 、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获得3组X、Y、Z三维方向的移床数据.将每位患者每次CBCT校正的偏移误差,通过Eclip se 8.6 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摆位误差在食管癌放疗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 28例食管癌患者每次首次摆位后的CBCT共137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696 3±2.794 7)、(0.688 9±2.250 9)、(0.859 3±3.425 5)mm,对这些摆位误差均进行实时纠正,纠正后X、Y、Z 3个方向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首次摆位误差.(2)摆位误差纠正前、纠正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计算模拟得出原发肿瘤(GTV)平均剂量变化为-3.52%~2.44%,心脏剂量变化为-4.18%~25.53%,肺脏剂量变化为-1.82%~13.93%,脊髓剂量变化为-10.50%~20.87%.结论 采用IGRT对食管放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减少摆位误差.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靶区剂量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 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作者:王多明;秦永辉;古丽娜·库尔班;候友翔;王若峥

    目的 探讨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2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验证采集3组锥形束CT图像,每周1次,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对比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方向上首次摆位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1.100±2.984)、(0.883±2.210)、(1.083±2.738)mm,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0.708)、(0.061±0.624)、(0.066±0.606)mm与首次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X、Y、Z方向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6±0.578)、(0.033±0.780)、(0.116±0.884)mm,与纠正后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摆位误差所致的宫颈癌原发肿瘤平均剂量变化为-2.58%~3.54%,股骨头平均剂量变化为-7.03%~8.45%,膀胱平均剂量变化为-12.28%~3.79%,小肠平均剂量变化为-3.06%~15.32%,直肠平均剂量变化范围为-10.53%~12.83%,脊髓平均剂量变化为-3.67%~18.14%.结论 采用图像引导技术对宫颈癌的调强放疗进行误差纠正,可以缩小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而宫颈癌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较小.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应用图像引导技术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放疗过程的精度,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 补偿角度算法纠正放射治疗摆位旋转误差

    作者:王彬冰;单国平

    目的:阐述一种在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直线加速器上,使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消除患者旋转误差的方法。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获得患者每次六维摆位误差,在刚体假设下,根据摆位误差定义加速器坐标系和患者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使用2个独立矢量描述加速器机架角、治疗床转角和准直器转角3个变量,对这2个矢量作坐标变换后,即可得到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结果:使用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能完全纠正治疗过程中的摆位旋转误差,纠正旋转误差耗时少,可以加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日常操作流程中。结论: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替代六维治疗床,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方法简单可行,可以使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加速器具备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能力。

  • 不同CT模拟定位条件对射波刀图像引导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研究

    作者:牛保龙;戴相昆;张宏;陈辉;王小深;付春鹏

    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及140 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 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 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 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大值为0.402 mm,小值为0.009 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 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 kV,440 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 鼻咽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

    作者:罗剑锋;刘美莲;冯凯华

    目的:研究并分析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不同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4组,即自动图像配准组、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手动图像配准组和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分别采用4种不同配准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并收集此过程中所获取的52对电子射野影像,以及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结果:自动图像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0±3.8)mm和(-1.5±0.3)mm;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1±4.6)mm和(-4.5±4.7)mm;手动图像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4±3.1)mm和(-1.9±4.4)mm;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8±3.2)mm和(-3.0±3.8)mm.自动图像配准组与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2,t=5.719;P<0.05);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与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2,t=-2.916;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选择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为配准点予以自动配准为适宜.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653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分析

    作者:姜斐;于浪;孙显松;王欣海;胡克;邱杰;张福泉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宫颈癌患者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及体重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的65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使用其机载影像系统(OBI)行CBCT,共采集1175幅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升降(X轴)、进出(Y轴)和左右(Z轴)3个轴向的误差。以正常体重指数(BMI=23)为分界,将患者分为正常组(BMI<23)和肥胖组(BMI≥23),对比分析两组BMI的差异。结果:X轴、Y轴及Z轴3个平移轴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8±3.6) mm、(0.01±4.5) mm和(-0.13±2.8) mm,结果满足临床要求;提示体重因素对摆位误差有影响,其中肥胖组患者在X轴向的摆位误差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6,P<0.05)。两组在Y轴及Z轴向的摆位误差无显著差异。结论:宫颈癌患者的整体摆位误差结果较好,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同时患者BMI对于X轴向的摆位误差具有一定影响,故应更加关注BMI较大患者的摆位情况。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模式下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的验证

    作者:陈香存;王凡;唐虹;陈先平

    目的: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的准确性验证提出具体方案,以保障直线加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实现对患者的精确治疗。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19046-2003“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利用游标卡尺和激光定位系统定期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模式下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的准确性进行检测,获得并记录每次的检测结果。结果:在每次的检测验证结果中,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床在垂直、头脚及左右三维方向上的大自动移位误差分别为0.08 mm、0.06 mm及0.06 mm,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19046-2003质量控制标准,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结论:根据质量控制标准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进行检测验证的方法和检测周期,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设备技术保障实践。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提升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翠香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左右(x)、头角(y)、前后(z)三个方面的平移误差,及时纠正摆位之后实行治疗.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之后获得,x、y、z周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16±0.06)cm、(0.07±0.12)cm、(-0.01±0.13)cm;系统误差中x、y、z误差分别为0.16cm、0.07cm、-0.06cm;标准差分别为0.22、0.41、0.25;随机误差分别为0.06、0.14、0.13;摆位外扩分别为0.60、1.10、0.67.Y方向的误差大,其次为z方向.结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精度,为了更好的减少误差,可以在治疗时在x、y、z方向分别进行适当外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安

    目的:总结图像引导放射治技术(IGRT)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例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并由锥形束CT评价左右(x)、前后(z)、头脚(y)各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与分别由x、z、y轴旋转形成的u、v、w旋转摆位误差,评价摆位误差.结果:本组对象均接受413次锥形束CT扫描,x误差(0.14±0.06)cm,z误差(-0.02±0.11)cm,y误差(0.07±0.12)cm,u误差(0.75±0.21)°,v误差(-20±0.26)°,w误差(0.21±0.18)°,方向摆位误差依次为y>z>x.结论: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中,采用IGRT可减少患者摆位误差,提升放射治疗精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依据现状作相应的距离调整,以大化提升放射治疗精度.

8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