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全程脑保护的应用

    作者:张福先;刘文宏;张昌明;胡路;杨永波;李箐;贺茂林

    目的 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3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29例患者均行颈部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监测、精心而规范的操作是CEA术中脑保护的重要手段.术后脑保护方法是保留气管插管、脑冰帽,维持血压平稳,在TCD指导下应用脱水药物.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0例行颈动脉转流,转流率为33%.17例(57%)做补片成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全程脑保护概念应用于 CEA手术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作者:冯素敏;李丽宏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得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术中29例病人在扩张狭窄部时出现较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出现轻度神经损害症状,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安全完成.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作者:郭大乔;王玉琦;符伟国;叶建荣;陈福真;陈斌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5月至2000年6月,共20例患者在中山医院接受2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4±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7例,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30天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1例TIA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患者随访1-63月,平均31±20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79.1%和12.5%.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 本组病例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琦;陈跃鑫;倪冷;陈宇;刘昌伟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术中止血时间、术后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125例次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鱼精蛋白,将患者分为鱼精蛋白组和非鱼精蛋白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病例资料、术中止血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25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鱼精蛋白组共75例次,非鱼精蛋白组共50例次.鱼精蛋白组术后第1天伤口引流量少于非鱼精蛋白组,分别为(14±13)ml和(19±12)ml,P=0.038;鱼精蛋白组术后总引流量平均值小于非鱼精蛋白组,分别为(20±17)ml和(26±15)ml,P=0.035;鱼精蛋白组术中止血时间较非鱼精蛋白组缩短,分别为(30±11)min和(36±11) min,P=0.030.125例次手术无一例因手术死亡,其中1例(0.8%)发生切口血肿,急诊行血肿清除后恢复良好,1例(0.8%)患者发生术后脑卒中加重,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选择性使用鱼精蛋白,对缩短术中止血时间、减少术后伤口引流量有积极作用,且不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 颈动脉转流管对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作用

    作者:倪冷;刘昌伟;刘暴;叶炜;曾嵘;来志超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对于防止术后脑过度灌注(CH)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共入组具备CEA手术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0例,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38~ 83岁,平均(66±9)岁.围手术期常规行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监测.81例患者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99例未行转流.对比转流组及未转流组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CH)、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转流组与未转流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 ±25)min比(139 ±34)min,P>0.05],但前者较后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4±4)min比(26±14) min,P<0.05].转流组围手术期CH(7.4%比18.2%,P<0.05)及CHS(3.7%比12.1%,P<0.05)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转流组.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可明显缩短术中脑缺血时间,降低术后CH及CHS的发生率,但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术前评估为CHS的高危患者,术中转流可能成为预防术后CHS的有效方法.

  • 547例单中心大样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伟军;高法梁;亓旭晨;王义荣;彭德清;吴骋;金晓;陈书达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中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治疗的4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61例分期行双侧CEA,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547例.分析术后30 d并发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47例手术患者中,共12例发生了脑卒中或心梗事件,1例患者死亡.共7例发生了颅神经损伤.需外科处理的切口相关并发症5例.χ2检验分析结果提示合并心脏疾病(P=0.013)、术前神经功能评分差(P=0.001)、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P=0.001)以及术中需要转流(P=0.009)的患者在卒中和死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分析提示,术前mRS评分(P=0.020,OR=0.223)及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P=0.013,OR=4.395)为CEA术后卒中和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有效,通过术前严格选择手术病例,术中多模式的脑灌注监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术前神经功能评分差以及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监护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英;孙正辉;刘磊;武琛;冀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在监护室治疗期间综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7月至2017年1月共3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带气管插管麻醉状态下转入监护室,继续心电监护、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短期镇静,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瞳孔变化,严格控制心率、血压、雾化化痰,给予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31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心率、血压均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其中2例患者出现颅神经损伤,6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4例患者术后因气道梗阻明显再次开放气道,2例患者出现肺炎,1例患者出现失语及同侧偏瘫,1例患者因不稳定性斑块脱落致术后短期意识障碍、偏瘫,8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1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CEA术后继续短期镇静、严密控制血压和心率、气道的分级管理、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抗凝抗血小板等综合措施,可利于麻醉苏醒平稳恢复、血压控制满意,可有效降低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保证颈动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作者:郭大乔;王玉琦;符伟国;叶建荣;陈福真;陈斌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5月至2000年6月,共20例患者在中山医院接受2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4±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7例,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30天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1例TIA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患者随访1-63月,平均31±20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79.1%和12.5%.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 本组病例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18例经验总结及结果分析

    作者:刘昌伟;倪冷;陈跃鑫;李拥军;叶炜;刘暴;郑月宏;曾嵘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实施618例次CEA手术.其中男470例,女102例,年龄36 ~ 87岁,平均年龄6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占58.2%,高危患者占26.9%,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占35.6%.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高危患者及对侧颈动脉严重病变并不增加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随访511例,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0.5 ~86个月),随访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8.5%,再狭窄率为3.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高危人群不增加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对侧颈动脉严重病变增加远期死亡/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结论 CEA足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精细化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CEA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鉴今;曲乐丰;柏骏;职康康;邹思力;吴永发;金杰;王亮;贺元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术式选择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粘连情况综合分析,选择补片式颈动脉内膜切除(pCEA)支架取出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eCEA)支架取出术或颈动脉局段切除+人工血管间置术(CEGI)取出支架、重建血流.记录术中颈动脉转流管使用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结果 共完成手术21例,其中pCEA支架取出术11例,eCEA支架取出术4例,CEGI 6例,所有支架均完整取出,技术成功率100%.使用颈动脉转流管14例,平均出血量(152.6±38.0)ml,平均手术时间(100.7 ±34.8)min,平均颈动脉阻断时间(29.1 ±4.6)min.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出现头痛、多语等大脑高灌注表现1例,3d内完全恢复.平均(13.2±4.3)个月随访,除1例术后21个月死于肺癌外,其余病例原症状改善明显,无神经损伤、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心肌梗死或超过50%的再狭窄发生.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取出支架-斑块复合物、重建血流,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为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同期血运重建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并存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樊雪强;刘鹏;叶志东;陈洁;马博;朱爽;甄雅楠;郑夏;王非

    目的 分析颈动脉及冠状动脉并存重度狭窄患者接受同期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12例颈动脉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4.5±5.9)岁.统计患者的基本特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健康调查情况.依据颈动脉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和支架组,应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和SF-36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病情和术后30 d时健康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时间、术后引流及输血量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30条冠状动脉血管重建,8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5例次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右侧CEA和左侧CAS.术后30 d内出现小卒中2例(16.7%),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8.3%),胸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11例(91.7%)患者接受成分输血.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36.5±25.3)d,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为(37.5±31.2)h,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为(347.92±105.69)ml,术后输注浓缩红细胞4.3U.颈动脉手术组和支架组患者查尔森指数分别为(5.57±1.51)和(4.25±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0,P>0.05);SF-36量表结果分别为(3.63±1.76)和(5.44±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5).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同期血运重建治疗颈动脉及冠状动脉并存重度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颈动脉手术组和支架组的临床效果相似.

  •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红刚;张雯;周楚;乔彤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EA的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1周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利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4周复查磁共振及MoCA.将患者按照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有无改善分为有改善组(COI+)和无改善组(CO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颈动脉阻断时间、手术部位、术前颈动脉钙化积分(CS)及Fazekas评分,术前术后脑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达峰时间(TTP)及血流到达时间(T0)、术后有无新发梗死灶.结果 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COI+组50例,COI-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以及颈动脉阻断时间、术前Fazek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颈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469.75±50.86、393.51 ±77.41,手术前后灌注参数变化△MTT分别为7.79±9.51、3.03±6.40,ATTP分别为5.83±8.98、1.17±4.77,△T0分别为5.89±8.08、3.05±5.9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4、2.053、2.192、1.423,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新发梗死灶比例分别为38%、65%,接受左侧CEA的比例分别为6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97、9.677,均P<0.05).结论 术前颈动脉钙化积分较高、行左侧CEA、术后脑灌注改善明显、术后无新发梗死灶是通过CEA手术改善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 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克强;吴巍巍;赵俊来;曹战江;杨宇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CEA治疗的1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发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83)和非糖尿病组(n=65);比较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1年后再狭窄率.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转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术后感染、颈部血肿、颅神经损伤、心肌梗死、术后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全因死亡发生率及1年后再狭窄率分别为7.2%、12.0%、10.8%、3.6%、6.0%、9.6%、2.4%、9.6%,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1%、9.2%、4.6%、1.5%、4.6%、7.7%、1.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551、0.300、1.898、0.069、0、0.172、0.138、1.559,均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术前充分评估心脑血管状况并提前干预情况下,可以接受CEA手术.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波;卜祥梅;张奇;马立新;李泽福

    目的 研究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aCAS患者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组(1 1例)和重度组(15例),均行CEA治疗.术前及术后6月通过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语言流畅性检验量表(RVR)及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评定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术前重度组MMSE、SDWT、RVR及AVMT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分别为(23.12±3.29)、(25.45±3.06)分,t=2.873、P<0.05;(11.63±4.11)、(9.35±4.60)分,t=4.716、P<0.05;(13.84 ±4.02)、(12.15±3.87)分,t=3.960、P<0.05;(15.60±3.25)、(12.92±3.38)分,=5.058、P<0.05];术后中度组MMSE[(25.45±3.06)、(26.24±3.85)分,t=1.681、P>0.05]及SDMT[(11.63±4.11)、(12.36±4.57)分,t=1.470、P>0.05]评分无明显变化,但RVR[(13.84±4.02)、(15.25±4.14)分,t=3.067、P<0.05]及AVMT评分[(15.60±3.25)、(18.53±4.21)分,t=4.892、P<0.05]明显升高;而重度组MMSE[(23.12±3.29)、(25.90±4.14)分,t=2.780、P<0.05]、SDMT[(9.35±4.60)、(11.53±4.73)分,t=3.148、P<0.05]、RVR[(12.15±3.87)、(14.80±4.22)分,t=3.852、P<0.05]及AVMT评分[(12.92±3.38)、(16.08±4.15)分,t=5.149、P<0.05]均明显升高.结论 aCAS存在认知功能降低,CEA能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 有关安全有效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金环;佟小光

    目前,我国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大多选择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与欧美地区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大多数医疗中心,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病例数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虽然,近年来日本和韩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病例数增长迅速,但仍远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技术相当普及,手术例数多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而大陆地区这一现状的形成,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与现有准入机制有关.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需神经外科医师作出更多的努力.

  • 科学而安全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作者:焦力群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针对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预防脑卒中发作.经过60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该项手术技术业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这样一项成熟而稳定的手术方法,为何在我国难以开展,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在此发表一些个人之管见.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多层CT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张晓洁;于薇;毕涛;晏子旭;石凤茹;孙立元;张兆琪

    目的 评价320层容积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脂坏死核心和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分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ll年12月单侧颈动脉狭窄(50% ~99%)并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共37例.分别于术前1周行320层容积CTA和高分辨力MRI检查,结合多对比MRI信号特点,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分型标准分为Ⅳ-Ⅴ型斑块(脂质斑块)组和Ⅵ型斑块(出血斑块)组;比较脂质斑块与出血斑块CT值差异.结果 终共纳入31例共217层扫描层面,脂质斑块88层、出血斑块129层.脂质斑块组脂质核和出血斑块组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平均CT值分别为(28.07±26.84)和(97.17±35.82) 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41,P=0.000).结论 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值可以帮助区分斑块内成分,识别出血斑块,有助于判断斑块之易损性.

  •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治疗发展史

    作者:周定标

    本文简单回顾了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历史.特别指出,自1991年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等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该项外科手术技术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前景良好.

  • 65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分析

    作者:王胜宝;孙正辉;武琛;束旭俊;薛哲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左侧狭窄35例(53.85%)、右侧30例(46.15%);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中度狭窄17例(26.15%)、重度狭窄48例(73.85%),均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未使用转流管,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30 min,均未使用补片,达Ⅰ期缝合.术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感觉麻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舌咽神经损伤,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1例术后12个月颈动脉再狭窄率>50%,但无症状临床,予保守治疗;1例术后4个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后经对症治疗恢复;1例术后9个月死亡,原因不明.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可以保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321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