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不全脱位一例

    作者:刘彩娟;谭少健;梁皓;严宇清;李霞

    患者女,2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0年余”于2005年11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有高度近视病史.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04,右眼-18.0 D=0.4,左眼-17.0 D=0.4,双眼前段未见异常,眼底视盘旁见近视弧,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呈豹纹状.眼压右眼13 mm Hg,左眼12 mm Hg;眼A/B超示前房深度右眼3.45 mm,左眼3.22 mm;眼轴长度右眼28.29 mm,左眼28.30 mm.术前诊断:双眼高度近视.

  • 近视防治从矫正向控制转变的思考

    作者:徐亮

    近视不仅是屈光矫正的问题,近视控制不利所致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华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为了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近视控制的关注,应该拍摄眼底照片监测近视弧的改变,用眼底早期退变警示患者。现代社会看近环境多,由此引发的调节滞后,造成代偿性眼轴延长,是近视眼形成的主因。因此控制近视也应围绕减小视近调节,不仅要减小视近睫状肌调节,还要减小视近辐辏调节。棱镜+球镜控制近视的3年临床试验有了较好的结果,但是还缺乏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控制近视还需改变防治模式,以近视弧改变为评估指标,用智能产品监测不良用眼方式,并给予个性化防治方案。

  • 眼轴与近视弧形斑、黄斑视网膜形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艳芳;刘维锋

    目的:探讨近视眼轴长度对近视弧形斑、视网膜形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1--27D近视眼43例86眼临床资料,按眼轴的长度分为A、B、C、D 四组(A 组:≤26mm、B 组:26.01mm-28mm、C 组:28.01mm-30mm、D组:≥30.01mm),分析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的变化;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D四组视盘面积分别是(1.95±0.39)mm2、(1.87±0.48)mm2、(2.70±0.81)mm2、(2.26±0.76)mm2,近视弧面积分别是(0.76±0.51)mm2、(1.42±0.31)mm2、(3.87±2.04)mm2、(5.87±2.73)mm2;A、B两组之间的视盘、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之间及与A、B组在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眼轴增长,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增加,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无变化。

  • 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后段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刘维锋;徐月圆;袁雪芳;石浔

    目的 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 收集18 ~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成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对比两组视盘、近视孤、脉络膜萎缩弧形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的厚度等形态特征.结果 本研究中单纯高度近视组27眼,病理性近视组25眼.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病理性近视组比单纯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更大、眼轴更长、佳矫正视力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单纯高度近视组、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视盘水平长度分别为(1440±419) μm和(1228±331) μm;垂直长度分别为(1906±430) μm和(2085±304) 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盘椭圆指数分别为0.78±0.16、0.63±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视盘椭圆指数0.8以上为正常分类(8眼因视盘界限难以确定未纳入该项分析),单纯高度近视组中视盘正常形态13眼、异常12眼,病理性近视组视盘正常形态3眼、异常16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单侧弧和环形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两组单纯近视弧和色素上皮脉络膜萎缩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厚度: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患者视网膜厚度中心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其余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神经纤维厚度:两组颞侧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组的其余各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O1).病理性近视组患者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纯高度近视组均未完整显示全层巩膜厚度;病理性近视组19眼可显示全层巩膜厚度.结论 单纯高度近视进展为病理性近视时,主要表现为近视加深、眼轴变长、佳矫正视力下降,脉络膜萎缩弧增加,视网膜厚度、神经纤维厚度大部分区域更薄;脉络膜厚度普遍变薄.

  • 不同年龄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维锋;林瀚;朱璇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 ~ 18岁为A组、>18 ~40岁为B组、>40 ~73岁为C组,分析3组的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近视弧类型的变化.按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将50岁以下的入组患眼分成D组、E组、F组,分析矫正视力.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3组视盘面积分别为(1.98±0.52)mm2、(2.73 ±0.86)mm2、(2.35 ±0.75)mm2,近视弧面积分别为(3.71±1.42)mm2、(8.98±3.68) mm2、(10.30±7.60) 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为(0.06 ±0.30)mm2、(2.79±3.45)mm2、(3.35±4.29) mm2,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F=18.91,P=0.00;F=13.86,P=0.00).54.2%为单侧近视弧,45.8%为全周近视弧;A组、B组、C组内全周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48.0%、61.7%.D组、E组、F组矫正视力分别为0.63±0.33、0.57±0.28、0.34±0.32,方差分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0).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眼视盘形态变化小,近视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明显增大、全周弧出现概率增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矫正视力相关.

  • 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形态与眼底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维锋;石安娜;曾瑛;金昱;王莎莎;石浔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视力等资料,将单纯漆纹样裂纹改变眼设为A组(5例10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B组(17例30眼;包括A组);无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C组(8例16眼);分析3组近视弧类型、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45±0.29、0.34±0.25、0.82±0.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2组近视弧形态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近视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5%可信区间分别是5.85~8.45 mm2、2.67~6.79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5%可信区间分别是2.03~4.04 mm2、0.08 ~2.07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8~0.47、0.00~0.25.75%(24/32)环形弧眼、82.7%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A、B、C3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近视性眼底病变明显影响视力;近视弧面积超过5.85 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达到2.00 mm2且与近视弧面积比超过0.28以上,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的出现,均应警惕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发生.

  • 近视弧、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徐国英;沈玉英;王越

    以往评价近视程度及治疗是否有效,一般采用客观的散瞳验光法,然而散瞳验光是对整个眼屈光系统的评价,不能区分此屈光不正的性质是轴性还是曲率性近视.目前认为近视弧是近视眼眼轴延长所致.

    关键词: 近视弧 屈光度 眼轴
  • 单卵三胞胎近视的临床表现

    作者:辛宝莉;刘苏冰;聂晓丽;唐秀侠;陶晨雯

    我院于2004年6月17日对拟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单卵三胞胎近视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各项检查参数显示一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患者均为男性,19岁,眼前段检查均正常.长子右眼底正常,左眼底视乳头颞侧可见近视弧.眼压:右眼19mmHg(1mmHg=0.133kPa),左眼20mmHg.A型超声示眼轴:右眼25.14mm,左眼26.08mm.屈光检查:右眼-4.50DS-0.50DC×10=1.2,左眼-6.75DS-0.75DC×170=1.2.次子右眼底视乳头颞侧可见近视弧,左眼底正常.眼压:右眼20mmHg,左眼21mmHg.

  •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学与视力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艳芳;刘维锋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 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大水平视盘长度、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6 mm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中央厚度、6 mm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A,B,C三组近视弧面积分别是8.29±4.82,4.31±3.05,2.49±2.60mm2;近视弧宽度分别是1.88±0.83,1.31±0.66,0.86±0.61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B,C三组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4.26±4.27,1.23±1.74,0.62±1.5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58,P<0.01);A,B,C三组视盘面积、视盘水平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P=0.33;F=0.44,P=0.64)。 A组6mm平均视网膜度、6mm视网膜体积较B, C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P=0.01;F=3.35, ;P=0.03),但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C三组视网膜中心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络膜萎缩弧、6 mm平均视网膜厚度、6 mm视网膜体积可以帮助评估高度近视视功能的改变,近视弧扩大提示高度近视进展。

  • 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眼底形态特征变化研究

    作者:刘莉莉;刘维锋

    目的:评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和视网膜形态的3a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2例32眼35~45岁过-9.00D的高度近视眼,对比3a前、3a后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的变化.结果:经统计3年前、后视盘面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5,P=0.35);3年后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增加0.69±0.71mm2、0.57±0.9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t=-2.33,P=0.03).3年前、后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于-9.00DS的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主要改变指标是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的增加,可作为临床随诊监测的形态学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