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跟腱断裂后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作者:王玉仲;王继宏;温树正

    背景:跟腱为人体足踝部重要结构,诸多因素导致跟腱断裂发生呈增多趋势。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促进肌腱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总结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以“肌腱损伤(Achilles tendon injure);愈合(union);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当今关于肌腱修复、防止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在手术方式微创化、缝合方法改进和腱鞘修复及替代方面,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以及缝合方法、制动方式作为重要、直接的治疗方法,新观念层出不穷。手术方式、缝合方法需综合患者个人体质、年龄因素及个人需求等因素全面考虑;短腿石膏跖屈位固定较长腿石膏跖屈位固定更优;应力刺激既促进跟腱的愈合,又减少跟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但如何有效进行、应力愈合后肌腱强度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 甲状腺肿瘤干细胞与甲状腺肿瘤治疗:理论与应用

    作者:赛恒;毕力夫;吴岩

    背景:研究发现甲状腺肿瘤干细胞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耐药的原因之一。对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的认识与研究,可以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目的:对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的发现、鉴定识别、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1月至2014年1月相关文献。在标题、、关键词中以“thyroid cancer,cancer stem cel ,stem cel ,cancer suppressor gene”或“甲状腺肿瘤、肿瘤干细胞、干细胞,肿瘤抑癌基因”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甲状腺肿瘤干细胞有关者,同一领域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文献561篇,根据标准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肿瘤干细胞目前已成为肿瘤病因研究的热点。甲状腺及其肿瘤中也存在干细胞,目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鉴别并分离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甲状腺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息息相关,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或根除肿瘤干细胞来治疗甲状腺肿瘤需要深入研究。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通路

    作者:苏钰涵;杜华;牛广明;王静;翁立新

    背景:在早的胚胎发育阶段和器官形成期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功能是维持祖细胞并介导祖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和形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常在成熟的组织通过重新激活信号通路介导代谢功能、组织修复和再生。
      目的:总结并讨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至2016年)和Medline数据库(2000至2016年),检索词分别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ignaling pathway”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全面阐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47篇文献;②哺乳动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信号是由18个分泌蛋白组成,这18个分泌蛋白与4个信号酪氨酸激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由蛋白质或辅助因子蛋白多糖和胞外结合蛋白来调节的;④活化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使特定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调节与细胞质接头蛋白、RAS-MAPK、PI3K-AKT、磷脂酶Cγ和STAT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4个结构相关的细胞内非信号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互作用来调节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⑤结果说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与发育缺陷、损害对损伤的反应、导致代谢紊乱和癌症发病相关联。

  • 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与骨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现

    作者:赵振群;刘万林;龚瑜林;白锐;王文选

    背景: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探明其病因学机制,仍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与骨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病理改变。方法:4月龄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兔分别给予激素联合内毒素、单纯激素、单纯内毒素处理,另1组做空白对照。分别于后一次给药后第2,4周处死实验动物,每次每组5只。光镜下计数各组兔股骨头空缺骨陷窝、电镜观察骨细胞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骨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结果与结论:与其他3组比较,激素联合内毒素组第2,4周空缺骨陷窝率、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率及第4周骨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高(P <0.01);其他3组之间空缺骨陷窝率、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率及骨细胞凋亡率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激素联合内毒素组空缺骨陷窝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93)。结果提示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骨髓造血细胞DNA氧化损伤与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前者先于后者发生,骨细胞的死亡方式为凋亡。

  • 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新型多组分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作者:孙官文;王剑;史斌;贾鹏

    背景:实验证实在聚合物支架材料中加入羟基磷灰石,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已与其他材料,如羟基磷灰石、透明质酸、藻酸盐和潜在的生长因子复合并应用于组织工程.同时大量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诱导体外和体内成骨.那么,是否能将上述4种材料成分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呢?目的:制备新型加载BMP-2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和不同浓度壳聚糖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并观察其结构、亲水性、对成骨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壳聚糖的佳修饰浓度.方法:①利用固体-液相分离技术,制备包含PLGA、羟基磷灰石和BMP-2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然后利用壳聚糖(0.25%、0.5%和1%)对支架材料进行改性修饰.作为对照,制备单纯PLGA/羟基磷灰石支架和PLGA /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扫描电镜下观察各支架的空间结构.检测各支架的亲水性,及 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支架的BMP-2释放率;②取前成骨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各支架上,分别于细胞培养1,4 和7 d时,采用CCK-8法测定前成骨细胞在各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细胞培养7 d时进行荧光素二乙酸酯示踪;细胞培养4,7和14 d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各支架在外观上均呈白色烧杯状,扫描电镜下材料呈多孔态,孔径约100 μm,孔隙间相互沟通;②支架材料的亲水性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而增强;③在第60天时,PLGA /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 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0.5%,1%)支架BMP-2累积释放分别为44%、34%、27%和26%,提示壳聚糖能有效抑制BMP-2的快速释放;④在第7天时,前成骨细胞在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支架的活性高(P < 0.05).另外,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5%或1%)支架的细胞活性也高于无壳聚糖支架.经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呈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支架上;⑤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支架上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其次是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5%和1%)支架,PLGA/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在 PLGA/羟基磷灰石支架上低(P < 0.05);⑥结果提示,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以释放BMP-2,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分化和增殖,优化了组织工程人工骨,且壳聚糖的佳修饰浓度为0.25%.

  • Arthrex缝线联合免打结锚钉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贾岩波;梁子红;任逸众;韩长旭;孔令跃;额尔敦图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各有优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两根Arthrex线双骨道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3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Arthrex线将骨折块十字交叉复位,在胫骨结节内侧拧入pushlock免打结锚钉以收紧Arthrex缝线,将骨折块牢固固定于胫骨髁间嵴附着点处。术后采用膝关节评分(Lysholm和Tegner评分)随访。应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X射线片评价术后骨折端的复位及愈合。
      结果与结论:①2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②Lysholm关节评分术前为(47.31±6.16)分,术后为(94.69±1.28)分(P<0.05),Tegner评分由术前的(3.14±1.58)分提高到术后的(7.74±1.69)分(P<0.05);③查体: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X射线片示骨折端愈合良好。未出现关节反复肿胀及交锁等机械症状,膝关节无屈伸活动受限,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④结果表明,关节镜下应用Arthrex线结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金属内置物,效果满意等优点。

  • 建立冠状动脉A型病变患者个体化冠状动脉有限元及3D模型

    作者:汉迪;王悦喜;阿荣;张迎军;王春燕

    背景:计算机有限元分析可利用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心脏的模拟建模,建立心脏的完整模型,建立好的模型通过计算机处理可行液固耦合,了解冠状动脉的血流变情况.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冠状动脉A型病变患者心脏及冠状动脉有限元模型,并进行3D打印,为进一步模拟临床介入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例冠状动脉A型病变患者从主动脉弓至心尖行MRI扫描,将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通过建模并行几何清理,建立完整的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心脏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GeomagicStudi0 11.0软件中,对模型进行进一步图像处理,后将三维模型导入ANSYS14.0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通过附加材料属性建立具有生物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模型连接3D打印机上行3D打印.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3例冠状动脉A型病变患者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心脏模型,网格划分均为六面体实体单元,单元数分别为24 532,25 771,24 330个,同时建立了冠状动脉各支的模型,右冠脉的单元数分别为3 320,3 518,3 310;回旋支分别为1 148,1 176,1 164;前降支分别为1 025,1 049,1 068,建立完成后的模型成功完成3D打印;②综上,建立了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心脏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完成3D打印,打印后的冠状动脉形态逼真,可清晰的显示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冠状静脉窦.模型的建立为临床介入手术的模拟研究搭建了科学的平台,同时冠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评估血液与血管液固双向耦合分析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血液流变研究一种新的科学方法.

  • 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用于肝脏止血

    作者:张飞;赵君;孟兴凯;李剑锋

    背景:目前医用胶主要分化学合成医用胶及生物医用胶,化学合成医用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酯,亲水性差,易形成胶痂脱落,止血不彻底。目的: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并改进其黏结效果,通过白兔肝脏止血实验验证其改性后的止血、黏接效果等相关性能。方法:①材料改良:制得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红外波谱和气象色谱分析其组成和含量,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选用月桂酰肌氨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改进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组织脏器的结合效果,使其亲水性增强;②兔肝脏切口止血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在可吸收线缝合止血后覆盖明胶海绵,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组涂抹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涂抹合成及改性后的医用胶,在手术20 min内记录肝出血量和出血时间;③兔肝脏断面止血实验:分成2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在肝创面涂抹表面活性剂后,再涂合成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氰基丙烯酸酯创面涂抹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术后1,10和20 d通过肉眼观察肝创面胶层变化、与大网膜黏连情况等,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改性后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有很好的黏结性,通过红外波谱和气象色谱分析,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纯度为84.56%,其余含量较多的为反应物及生成的副产品,为8.2%和3.3%;②通过对兔肝脏切面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比较,改性后的医用胶在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改性后的医用胶胶层与肝创面结合更紧密,在术后20 d完全吸收,且未见到不良反应;④结果提示,改性后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黏接效果优于常规针线缝合,胶膜不易脱落,止血较彻底,无不良反应。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与骨细胞凋亡

    作者:赵振群;张志峰;刘万林;白锐;王文选;孙亮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未明,缺血缺氧是其根本原因,缺氧状态下低氧诱导因子1α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传导.作者的前期研究发现,骨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存在关联.目的:分析低氧诱导因子1α和骨细胞凋亡是否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存在关联.方法:选健康5月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兔给予激素联合内毒素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后一次给药后第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双侧后肢股骨头,光镜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与超微结构变化,计算各组空缺骨陷窝;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骨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空缺骨陷窝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细胞凋亡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实验组低氧诱导因子1α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675),实验组中空缺骨陷窝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93).结果说明,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低表达与骨细胞凋亡存在相关性,二者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骨细胞的死亡方式为凋亡.

  • Lenke3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参数修正及有效性验证

    作者:辛大奇;胡侦明;汉迪;杨学军;肖宇龙;邢文华;赵岩;付裕;祝勇

    背景:作者利用Mimics等有限元软件成功建立了Lenke3型成人特发性脊柱有限元模型,但模型是否大程度的符合个体化患者的真实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模型修正及有效性验证.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enke3型成人特发性脊柱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及有效性验证.方法:根据Lenke3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特点,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有限元模型,使模型特点大程度的接近真实,通过模拟左右侧屈实验,分段加载选取T1-T4、T5-T8、L6-S1(骶椎腰化)节段分别模拟左右侧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度与体外Busscher、Yamamoto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多方位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与结论:①根据正交实验计算各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差异和极差R,后计算出A1B2C3的佳组合可使模拟实验结果符合个体的真实情况,使得有限元模拟实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真实情况的差异小.临床侧屈试验和参数修正前模型模拟的Cobb角度的变化差异值为54.44°,经过参数修正后模型的差异值减小为2.11°.修正后模型各侧凸Cobb角的大差异为4.29°;②修正后的模型与仰卧左右侧屈位X射线片对比,2组配对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故利用配对t检验进行计算,左侧屈时,P=0.082,P>0.05;右侧屈时,P=0.421,P>0.05;仰卧位P=0.160,P>0.05;③修正后的模型T1-T4节段各个方向的ROM:左屈3.25°,右屈3.32°,前屈2.52°,后伸2.89°,左侧旋转3.73°,右侧旋转3.76°,T5-T8节段各个方向的ROM:左屈1.39°,右屈1.43°,前屈1.35°,后伸1.34°,左旋2.09°,右旋2.11°;L6/S1节段各个方向的ROM:左屈5.17°,右屈5.19°,前屈8.92°,后伸7.35°,左旋1.41°,右旋1.42°,获得的结果与Busscher及Yamamoto等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吻合;④结果提示,通过对初始模型进行参数修正处理,使得模型与患者真实的材料属性基本符合.修正后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模拟临床手术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平台.

  • 颈椎Modic改变在颈肩痛患者中的分布及与颈椎退变的关系

    作者:李文选;于宝龙;张沛;李瑞峰;贾岩波

    背景:目前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及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的研究较多,但有关颈肩痛患者颈椎Modic改变的研究少见,有关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颈肩痛患者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颈肩痛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行颈椎MRI及CT检查的患者430例,其中男197例,女233例;年龄19-78岁,平均50.3岁.分析Modic改变发生率、节段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颈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退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430例2150个椎间盘中共有67例(15.6%)348个(16.2%)椎间盘节段发生Modic改变:Ⅰ型73个(3.4%),Ⅱ型243个(11.3%),Ⅲ型32个(1.5%);②应用多组频数分布的卡方检验,Modic改变常见于C5/6节段;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Pfirrmann间盘退变Ⅲ期及以上节段;与性别及小关节退变无相关性.

  • 汉族与蒙古族胫骨近端部分数字化解剖形态的测量与对比

    作者:张志峰;赵振群;黄健;侯博;魏晶;王星;郑雷刚

    背景:在进行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时,不仅要考虑到国人胫骨近端解剖特点和几何形态上的差异,同时也还应该注意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性。
      目的:通过对汉族与蒙古族胫骨近端的 CT 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对比其在蒙、汉族之间的解剖形态学差异,为全膝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收集于关节外科就诊的患者60例,其中汉族组、蒙古族组各30例,各组均男15例,女15例,年龄(36.00±7.22)岁。16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对其进行螺旋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图像以DICOM格式导出存盘。再利用Mimics 15.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测量。分别对胫骨平台宽、胫骨平台内侧前后径和外侧前后径进行测量,以观察其在性别、侧别和民族间是否具有差异性。
      结果与结论:以上各指标值在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平台宽、胫骨平台内侧前后径和胫骨平台外侧前后径在男、女性别间和汉族、蒙古族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①胫骨近端的形态学测量参数无论汉族组还是蒙古族组在性别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且男性各均值大于女性。②部分参数指标在汉族与蒙古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提示在施行人工全关节置换时,应根据国人形态特征、性别、民族、地区等差异正确地选择并放置假体。③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个体化设计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选择适合的假体,从而确保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三维虚拟现实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图像可视化评价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栗平;张元智;窦蕊;郭志英

    背景: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但有报道指出,在不同的检查者之间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同一检查者的重复检查中也会存在偏差,因此认为超声在诊断成像准确性方面证据不足。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显示髋臼及股骨头的空间立体结构,获得一个新的参数,从而丰富Graf超声诊断技术的测量标准,进一步增强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方法:选取国人婴幼儿新鲜尸体标本10具(男性5具,女性5具),应用Graf二维超声法对髋关节扫查,并同时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再将容积重建与表面重建拟合,显示髋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模拟Graf二维超声法对三维虚拟现实图像进行a角和β角的测量。
      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对二维Graf方法测量的验证,证实二维Graf方法测量α角和β角可以真实反映骨性髋臼和软骨髋臼的发育情况。Graf二维超声技术可对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做出正确评价,可以将Graf二维超声法作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规检查。说明熟练掌握Graf超声检查技术和严格掌握髋关节发育不良评判标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的重要保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