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曲;高方友;熊兵;罗涛;刘窗溪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未采用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下肢功能评分、膀胱功能改善率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膀胱残余尿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残余尿量为(34.2±14.7)mL,下肢功能评分为(26.1±2.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15.5)mL和(30.8±2.5)分(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率为57.1%,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6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和4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能够提高手术疗效.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成年人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且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显微外科对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作者:彭广灿

    目的:探究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软骨性、骨性、纤维性分隔切除,硬脊膜部分切除,双硬膜管转变为单硬膜管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且应用显微外科松解术进行脊髓拴系,对神经根、脊髓及终丝进行充分松解。结果:无1例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其中有30例获术后进行疗效判定发现,17例痊愈,8例为显效,3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显微镜效果明显,要尽早干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膀胱功能的分析

    作者:王海波;徐锡明;孙璟川;王元;张斌;王英杰;张鹏;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目的:评估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omogeneous spinal-shortening axial decompression,HSAD)后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接受HSAD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1~64岁,平均29.9±16.7岁.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采用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54个月(32.4±10.1个月).术前ICI-Q-SF评分为14.94±4.15分,术后3个月时为9.88±4.43分,术后6个月时为8.63±4.17分,术后12个月时为8.19±4.22分,末次随访时为7.63±4.40分,术后各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155.31±75.33ml增加至252.69±64.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漏尿点压由术前43.12±17.96cmH2O降至30.44±13.96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由术前8.56±5.78ml/cmH2O升高至23.10±12.05ml/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术前140.44±113.66ml减小至84.06±70.0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D可明显改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方式.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陈旭义;张赛;蒋显锋;张忠强;汤锋武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意义 .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收治的105例小儿脊髓拴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显微镜辅助下行脊髓探查及拴系松解术,其中49例(2008年后病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测(A组),56例未进行电生理监测(B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大小便功能、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疗效评定采用Hoffman分级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拴系完全松解(脊髓末端与周围无粘连,术中脊髓末端上升)率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术后无下肢瘫痪发生,仅出现大小便失禁2例,脑脊液漏4例;而B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瘫痪5例,大小便失禁8例,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92例患者得以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2.5年,A组手术完全松解37例,松解率为75%,有效率为70%;B组完全松解36例,松解率为64%,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为58%,与A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明显降低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并发症,提高拴系完全松解率及改善中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 术中应用超声乳化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

    作者:张敏刚;王恒冰;王延宙;王继孟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超声乳化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收治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2例,术中均采用超声乳化切除脂肪瘤,临床上采用Hoffman功能性分级,术前及随访时均行电生理检查,对15例尿失禁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53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上Hoffman分级无加重,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明显改善(P<0.05),伴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主要参数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应用超声乳化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刘明;陶惠人;段春光;李涛;张波波;马骏;苏薇;罗卓荆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截骨手术治疗的23例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6例,女17例;手术时年龄16.9±3.4岁(10~23岁).腰骶部疼痛8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18例.术前冠状位Cobb角95.4°±25.2°(65°~156°).Ⅰ型脊髓纵裂9例,Ⅱ型脊髓纵裂14例.脊髓圆锥位置均在L3水平以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采用骨性纵隔切除、一期脊柱截骨矫形;合并Ⅱ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单纯行一期脊柱截骨矫形(未处理纤维纵隔).其中行全脊椎截骨13例,经椎弓根截骨10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侧凸Cobb角,并按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71.1±136.5min (310~835min);术中失血量4888.3±2482.3ml (500~9600ml).随访38.9±18.3个月(24~79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3.7°±15.9°(3°~7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矫正率平均为(62.3±14.1)%;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37.4°±17.2°(5°~82°),矫正率平均为(58.1±14.7)%,较术后平均丢失4.2°±2.3°,与术后比较无明显矫形丢失(P>0.05),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神经损害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3例术前SBNS神经功能分级为Ⅱ级者术后恢复至Ⅰ级;2例Ⅲ级恢复至Ⅱ级;另外3例神经损害评分提高,SBNS分级维持不变,脊柱侧凸畸形及局部疼痛明显好转.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术后2周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另1例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年随访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术中发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泌尿系感染1例.所有病例术后无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结论: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安全有效,且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作者:江毅;杜欣建;耿伯民;田永刚;赵玉杰;苗俊强;柳洪健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00年12月~2003年1月经MRI诊断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16例.其中脂肪瘤型8例,终丝粗大型2例,瘢痕组织粘连型1例,表皮样囊肿2例,畸胎瘤1例,脊髓纵裂2例.全组均于全麻下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结果:依据残余尿量、鞍区皮肤感觉及下肢肌力改变,自行设计临床评定标准,本组优2例,良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37.5%,有效率75%.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效果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手术时机等多种因素有关.手术目的在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 Malone顺性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

    作者:孙小兵;李金良;陈雨历;张敏刚;陈维秀

    目的:评价Malone顺性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间对14例伴有大便失禁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4~13岁)施行Malone手术,术后间断经阑尾造瘘口插管灌肠.对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分别进行量化评分.结果:14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2例造瘘口闭塞.余12例手术效果评分为21.4±1.3;肛门功能临床主观评分5.05+0.76,较术前(1.23±0.64)明显增加(P<0.01),其中优9例,良3例,差2例.结论:Malone顺性灌肠是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肖小强;谢家伦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系检查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7例得到随诊,小便失禁患儿治愈4例,好转6例,无变化7例,下肢瘫痪好转1例.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应尽早治疗,疗效确切,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应在脊髓拴系松解的同时作修补术.

  •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方案的探讨

    作者:胡凯强;靳文;刘赵鹤;候亚冰;吕鹏;郭俊秀;薛薇

    目的 探讨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6例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16例患儿中,尿频、尿失禁9例,大便失禁2例,背部中线皮肤异常9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例.术前行脊髓磁共振检查显示圆锥位置均正常,但终丝脂肪瘤化.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终丝切断术,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儿术后随访12 ~84个月,平均(42.0±20.0)个月.无症状或症状好转13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继续恶化1例,手术有效率为94% (15/16).结论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若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患儿一般预后良好.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

    作者:苗素华;赵亚鹏;周荣凇;陈莹;马羽;张玉琪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5例术中均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采用Hoffman功能性分级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分析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9例记录到皮质电位P40.21例术中出现持续爆发的大肌电反应,35例术中通过行腰骶段神经根电刺激辨别出马尾和终丝,且终丝均切除.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4±5.8)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8例(明显改善组),改善18例(改善组),无变化9例(无变化组).明显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变化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神经根和脊髓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 儿童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尚爱加;张远征;乔广宇;佟怀宇;陶本章;高海浩;程诚

    目的 探讨儿童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5例儿童脂肪瘤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表现将245例患者分为四种类型:背侧型、尾侧型、混杂型以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时间为6~60个月.结果 245例脂肪瘤型TCS患儿的术后总有效率为76.0%.各型脂肪瘤型TCS中,背侧型疗效佳,然后依次为尾侧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和混杂型.全切除(近全切除)组较大部切除组效果更佳.结论 脂肪瘤型TCS确诊后行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或减轻患儿生长发育后出现的大小便和双下肢功能障碍.手术应力争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脂肪瘤,获得脊髓和马尾神经的完全松解,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脂肪瘤的类型、手术时机、术前症状、神经松解是否彻底和再栓系.

  • 作者:

    关键词:
  • 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作者:陶本章;高海浩;程诚;乔广宇;尚爱加

    目的 探讨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者共105例,采用电生理监测、超声吸引装置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总结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不同症状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 ~ 69个月(平均29.92个月),手术对于疼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74.42%,会阴部或下肢难愈性溃疡、大便症状、肢体感觉、远端肌力和小便症状也有所改善.肌肉萎缩、下肢畸形等症状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但无继续进展.结论 对于以疼痛、皮肤难愈性溃疡、排便障碍为主要症状或现有症状有加重趋势的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者,手术治疗有较高价值.

  • 168例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汤锋武;修渡;崔之强;萧凯;任换达

    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由本科收治的168饲脊髓拴系综合征志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为微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168例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在显微镜下切除脊髓北侧脂肪瘤,松解硬膜内外与脊髓的粘连,病变部位人工脊膜修补形成宽松椎管.结果本组术后在住院期间(14d)92例(84.7%)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59例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1~3年)治愈者占15.3%,有效30.7%,无效15.3%,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4.7%.13例出现脑脊.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系统综合征可获得满意疗效,对成年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前后护理

    作者:任宝红;房爱敏;刘福军

    脊髓拴系综合征是由于脊柱、脊髓的先天畸形和椎管内外肿瘤及脊髓脊膜膨出致脊髓和圆锥受牵拉,脊髓圆锥缺血引发的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腰部或下肢疼痛;有时知觉减退和消失;进行性下肢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诊断主要靠MRI检查.对于脊髓圆锥拴系综合征,越早手术效果越好,手术松解脊髓的粘连,同时切除终丝使脊髓向上抬升以达到改善脊髓圆锥的血液循环,恢复其功能.

  • 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

    作者:罗军;张功林;田琴

    目的探讨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9例腰脊膜膨出患者术后均出现腰背、腰骶、鞍区的广泛疼痛;其中4例伴尿失禁,1例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2例足内翻畸形;CT与MRI检查显示低位脊髓圆锥、终丝增粗、腰骶脊柱裂 ;行显微手术松解拴系与硬膜修补;术后肢体屈伸功能训练.结果随访1~ 3年,平均1.4年,疼痛显著改善,尿失禁恢复明显,足部畸形无变化.结论腰骶脊膜膨出多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前需行CT、MRI检查,手术应严格显微操作,松解拴系,硬膜修补.

  • 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的护理探讨

    作者:秦静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的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4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患儿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率为8.33%、护理满意率为95.8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给予综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 脊髓拴系综合征大鼠模型后肢运动功能的检测

    作者:江淼;王若义;薄通文;李金良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出生后20 d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术后24 h、7、30 d)及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行腰骶部椎板切除加终丝缝合固定,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采用改良的Tarlov分级法,观察大鼠后肢行为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无明显后肢功能障碍,术后7 d后肢肌力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 d大鼠双后肢肌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30 d与7 d的Tarlov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亦差异显著(P<0.01),伴有后肢肿胀、溃疡.结论 为脊髓拴系综合征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梅海波;刘宏;刘昆;伍江雁;刘喜平;姜春;张劲松

    目的分析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两种术式与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2003年6月期间,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患儿38例,年龄范围介于7 d~4月.其中2例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术前均摄取腰骶椎X线片,23例曾做了MRI检查,21例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手术方法为单纯脊膜修补术18例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20例.对大小便失禁者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38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原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的2例患者无明显恢复.单纯脊膜修补手术者,术后4例发生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MRI显示脊髓圆锥在原位粘连.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后未发生TCS病例.结论治疗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推荐选择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单纯脊膜修补术术后极易导致TCS的发生.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