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硇砂和紫硇砂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陆兔林;毛春芹;余玖霞;陈强;顾娟娟

    目的 探讨白硇砂和紫硇砂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腋窝皮下置无菌棉球致炎实验,均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白硇砂醋捞品组、白硇砂醋煮品组、紫硇砂醋捞品组及紫硇砂醋煮品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按0.2 g·kg-1剂量灌胃给药,分别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及肉芽肿重量.采用小鼠体内急性毒性实验,评价白硇砂和紫硇砂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结果 紫硇砂醋捞品和醋煮品组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31.7%和28.1%,棉球肉芽肿组织的抑制率分别为18.2%和19.6%,耳廓肿胀度和肉芽肿重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降低(P< 0.05或P<0.01).白硇砂各炮制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及棉球肉芽肿重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口服白硇砂醋捞品和醋煮品半数致死量(LD5o)分别为3.74 g·kg-1和3.63 g·kg-1,口服紫硇砂醋捞品和醋煮品LD5o分别为5.36 g·kg-1和5.29 g·kg-1.结论 紫硇砂不同炮制品对急性和亚急性动物炎症模型有对抗作用,白硇砂各炮制品无明显作用;白硇砂、紫硇砂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差异不大,在药典推荐剂量内应用是安全的.

  • Liguzinediol的急性毒性

    作者:闻侃;刘峥;卞慧敏;李伟

    目的 考察 liguzinediol(2,5一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的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测定liguzinediol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用LD50数据处理向导计算LD50及95%7信区间.结果 雌性小鼠尾静脉给药的LD50为1.5921 g·kg-1,雄性小鼠为1.6922g·kg-1.结论 liguzindiol毒性小,应用安全.

  • 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组合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谢家骏;谢德隆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Hup A)与石杉碱乙(Hup B)不同比例组合物抗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Hup A与Hup B不同比例组合物对大鼠全血AchE活性及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 Hup A与Hup B以2/1、1/1、1/2、1/4比例组合物对大鼠全血AchE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8.04×10-6g·L-1、8.40×10-6g·L,、9.74×10-6 g·L-1和13.12×10-6 g·L-1,其中Hup A用量分别为5.36 × 10-6 g·L-1、4.20 × 10-6 g·L-1、3.25×10-6 g·L 1和2.62 × 10-6g·L-1,而对照品Hup A和Hup B的IC50分别为4.82×10-6 g·L-1和854.65×10-6 g·L-1;以2∶1、1∶1、1∶2、1∶4比例组合物灌胃给小鼠,其LD5o的95%可信限分别为(9.23±1.95) mg· kg-1、(13.76±2.98) mg·kg-1、(20.33±4.29) mg· kg-1和>40.00 mg· kg-1,其中Hup A用量分别为6.09 mg· kg-1、6.74 mg· kg-1、6.57 mg· kg-1和8.00 mg· kg-1,而对照品Hup A和Hup B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6.03±1.46) mg·kg-1和>40.00 mg·kg-1.结论 在Hup A与Hup B组合物中,当成分Hup A/Hup B≤1时,随着Hup B比例提高,Hup A活性增强,毒性下降,显示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 IRM-1小鼠对γ射线抗性的研究

    作者:王月英;穆传杰;张荷清

    为探讨IRM-1小鼠的辐射抗性,将小鼠分别经5.2、5.6、6.0、6.4、6.8、7.3 Gy 137Csγ射线照射后,机率单位法测定LD50/30 d,经2.5、4.0Gy 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BMC)数的变化,结果显示IRM-1小鼠经2.5和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28 d,其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为正常值(照射前)的89.5%、74.1%,30 d时骨髓有核细胞为正常值的82.4%、69.6%.测得的LD50/30 d分别为6.8 Gy(♂)和6.2 Gy(♀).为IRM-1小鼠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东莨菪碱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半数致死量的影响

    作者:吴桐;张龙;王晋;周美艳;邵东华;戴体俊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4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S+NS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4.5 mg/kg+0.9%氯化钠溶液0.04 mg/10g)、K+NS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0 mg/kg+0.9%氯化钠溶液0.15 mL/10 g)、S+K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20 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热板法、热甩尾法及扭体法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盐酸氯胺酮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同样给药方法,盐酸氯胺酮剂量增至60 mg/kg,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氯胺酮小鼠催眠作用的影响.尾静脉注射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3 min后,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采用序贯法测定和研究东莨菪碱对小鼠氯胺酮LD50的影响作用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结果 热板法、甩尾法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间5、10、20、30 min时的HPP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两组在5、10 min时的HPPT均显著低于S+K组(P值分别<0.05、0.01).扭体法实验中,空白组、S+NS、K+NS的扭体次数分别为(56±11)、(60±6)、(33±5)次,均显著高于S+K组的(8±5)次(P值均<0.01).催眠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的潜伏期、睡眠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空白组、S+NS组相比,S+K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值均<0.01),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值均<0.01).N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259.9、195.7~345.5 mg/kg,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320.1、214.1~478.0 mg/kg,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催眠作用并且不增加其毒性.

  • 大鼠脂肪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作者:马庆侠;王爱忠;江伟

    目的 测定脂肪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建立大鼠脂肪栓塞LD_50模型.方法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同种异体大鼠肾周脂肪诱发脂肪栓塞,以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寇氏法计算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取肺、脑、肾组织做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 LD_(50)为0.706 mL/kg,其95%CI为0.622~0.801 mL/kg.存活大鼠的冰冻切片的油红O染色中,肺、脑、肾血管内均可见橘红色的脂肪滴,肺部脂肪栓塞相对比较明显,肺小血管、肺组织间隙及肺泡腔内均可见脂肪滴.结论 肾周脂肪的LD_(50)为0.706 mL/kg,由此建立的大鼠脂肪栓塞LD_(50)模型是可靠的.

  • 全麻和腰麻对大鼠脂肪栓塞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马庆侠;王爱忠;江伟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麻对大鼠脂肪栓塞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大鼠375只,随机分为全麻组(GF组)、腰麻组(SF组)和无麻醉组(F组),每组125只。分别在全麻、腰麻或无麻醉20min后,经尾静脉注入大鼠半数致死量的脂肪。观察并记录注入脂肪后2、8、12、24h内三组大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GF组死亡率低于SF组和F组(P〈0.05),SF组和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麻比较,全麻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脂肪栓塞的死亡率。

  • 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与安全性

    作者:王惠霞;徐礼鲜;马加海;张惠;李源;徐瑞芬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 ml/10g,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 ml/10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毒性反应和死亡小鼠只数.结果口服丙泊酚ED50为208.33mg/kg,LD50为835.80 mg/kg,治疗指数(TI)为4.01,ED50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7.45±0.38)min,作用时间为(77.96±0.87)min.结论小鼠口服丙泊酚可产生有效可逆的镇静、睡眠和麻醉作用.

  • 咪达唑仑对布比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作者:申璐;王贺;赵娟;赵志龙;戴体俊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致惊厥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咪达唑仑20 min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观察小鼠惊厥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发作等级、未惊厥数和死亡情况,并以序贯法测定预先给咪迭唑仑20 min后布比卡因的致惊厥ED50和LD50.结果:0.25 mg·kg-1咪达唑仑可延长布比卡因致惊厥潜伏期(P<0.05,P<0.01),0.5、1.0 mg·kg-1咪达唑仑可缩短惊厥持续期(P<0.01),减少惊厥发生率和致死率,降低发作等级;且本实验剂量咪达唑仑(0.25、0.5、1.0 mg·kg-1与1.0、2.0、4.0mg·kg-1)均可增大布比卡因致惊厥ED50和LD50.结论:咪达唑仑可拮抗布比卡因的致惊厥作用,减轻布比卡因的毒性.

  • 脉络宁口服液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倪洁;王兴旺;菇明华;蔡莹;戴德哉;张季平;樊志文;黄珺;张瑞英;惠雪琴;李雷

    目的研究脉络宁口服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半数致死量试验、大给药量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脉络宁口服液毒性极低,未能测出小鼠LD50;小鼠一日大给药量为167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剂量的360倍,未见明显器官毒性;大鼠连续100天灌胃给予脉络宁口服液20.9、41.8、83.5g/kg,鼠体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脉络宁口服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人工合成锰(Ⅱ)-天冬氨酸SOD模拟物的毒性检测

    作者:薄芯;李京霞

    目的:对人工合成的SOD模拟物--锰(Ⅱ)-天冬氨酸进行初步毒理检测.方法:通过灌胃造成急性毒性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对小鼠亚急性毒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受试物对小鼠的LD50大于5000 mg/kg,属于无毒.以亚急性毒性剂量5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8天后,心、肝、脾、肺、肾和肠胃等器官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指标上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以500、1 500、2 500 mg/kg的剂量给小鼠连续灌胃两天,低剂量组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锰(Ⅱ)-天冬氨酸属于微毒性,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一定程度的染色体损伤,但可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控制使用.

  • Visual Basic 在半数致死量测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史丽颖;董鸿晔

    [目的]开发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数据处理应用程序.[方法]应用Visual Basic 6.0编程技术编制LD50测定数据处理应用程序,与现有常规程序进行实例对比验证.[结果]运用该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快速、简便,其计算结果与常规程序运算基本一致.[结论]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是药学工作者解决生产及研究中有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 溴化1-甲基-1-苄基-4-(((三苯基锡基)硫)硫代甲酰基)哌嗪-1-铵的活性测定

    作者:刘树玲;王保国;方思南

    目的 测定硫代甲酸盐有机锡类成盐化合物溴化1-甲基-1-苄基-4-(((三苯基锡基)硫)硫代甲酰基)哌嗪-1-铵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检测LD50,溶血素测定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纸片扩散法、倍比稀释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 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得LDs0为93.7 mg/kg,可信限为(100.98±8.66) mg/kg,可信限率为8.58%,小于10%,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度高,数据可靠性高;溶血素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半数溶血值(half value of hemolysin,HC50)显著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3个剂量组均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此药有提高体液免疫的效果;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均显示抑菌作用,其中对伤寒杆菌抑制效果好,其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0.31 mg/mL.结论 溴化1-甲基-1-苄基-4-(((三苯基锡基)硫)硫代甲酰基)哌嗪-1-铵为中度毒性药物,有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降低,对所测菌株具有抗菌活性.

  • 苍耳草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柏璐;颜翠萍;李伟东;徐圣秋

    目的:观察苍耳草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浓缩的苍耳草水煎液设8个剂量组,给药剂量按生药折合计算,分别为160.0、137.6、118.3、101.8、87.5、75.3、64.0、0 g? kg-1。按大容积0.4 ml/10 g口服灌胃一次给药,连续观察14天,记录小鼠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苍耳草水煎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1.426 g? kg-1? d-1,95%可信区间为91.633~111.165 g? kg-1? d-1;剂量在64.0 g?kg-1时未出现小鼠死亡(均以生药计)。结论苍耳草水煎液毒性较低,临床使用量到38.4 g亦安全可靠。

  • 双氯芬酸钠胶浆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作者:刘加升;夏安周;邢淑华;秦伟;吴晓丽;卓九五;张莉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胶浆的毒性,为临床安全应用该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小白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组(n=10),其中6组给予不同含量的双氯芬酸钠胶浆;另外1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各组均按0.2 ml/10 g体重直肠注药.结果 小鼠双氯芬酸钠胶浆直肠注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399.67 mg/kg(双氯芬酸钠含量).结论 双氯芬酸钠胶浆毒性较小.

  • 时辰对异氟烷催眠ED50和LD50的影响

    作者:刘传飞;王振恒;宋苏沛;佟飞;张明阳;戴体俊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对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ED50组和LD50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8:00、14:00和20:00腹腔注射异氟烷,应用序贯法实验,测定并计算各时间点的催眠ED50和LD50.结果 异氟烷在14:00的催眠ED50低于8:00和20:00(P<0.05,P<0.01), 8:00和20:00的催眠ED50相似(P>0.05);异氟烷各时间点的LD50相似(P>0.05).结论 异氟烷的催眠ED50具有时辰依赖性.

  • 时辰对丙泊酚、羟丁酸钠、依托咪酯催眠ED50和LD50的影响

    作者:王振恒;刘传飞;张丹丹;佟飞;张明阳;戴体俊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对丙泊酚、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27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丙泊酚组、羟丁酸钠组和依托咪酯组3大组,每大组再分为ED50组和LD50组,分别于8:00、14:00和21:00静脉注射丙泊酚、羟丁酸钠或依托咪酯,应用序贯法实验,测定并计算各药物催眠ED50和LD50.结果 丙泊酚在14:00的催眠ED50和LD50高于8:00和21:00(P<0.05), 8:00和21:00的催眠ED50和LD50均相似(P>0.05);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在14:00的催眠ED50低于8:00与21:00(P<0.01),而8:00和21:00的催眠ED50相似(P>0.05),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的各时间点的LD50 均相似(P>0.05).结论 丙泊酚、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的催眠作用以及丙泊酚的LD50均具有时辰依赖性.

  • 紫杉类药物温敏纳米胶束的小鼠LD50及其毒性差异

    作者:沈泽天;杨觅;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目的 研究紫杉醇(Pac)和多希紫杉醇(Doc)温敏纳米胶束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在结合和未结合热疗情况下的毒性差异.方法 用不同剂量Doc和Pac温敏纳米胶束对昆明鼠行尾静脉注射,每个剂量分为热疗和非热疗组,观察小鼠用药后的急性毒副反应,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以两种药物大耐受剂量对相应实验组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测定外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果 Doc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时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F50分别为(330.94±23.58)mg/kg和(278.07±19.81)mg/kg,Pac温敏纳米胶束的LD50分别为(104.18±5.85)mg/kg和(95.50±5.10)mg/kg.Pac和Doc均可以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降低;而两种药物的温敏纳米胶束对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且热疗比非热疗时影响更小.结论 Pac和Doc温敏纳米胶束的急性毒性和对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小于临床上常用的Pac和Doc注射液,且热疗时的毒性更小.

  • 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弘炜;范健

    目的 对比研究阿霉素和脂质体阿霉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两种剂型的急性LD50、小鼠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变化及两药物组动物心、肝、肾、胃肠道等脏器的病理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脂质体载药可将药物LD50提高60%,动物毒性死亡率降低,动物血白细胞和血液生化改变明显减轻。病理检查提示:脂质体组动物心、肾、胃肠道病理损害减轻,而肝、脾病理改变两药物组相仿。结论脂质体载药后可降低阿霉素对动物心、肾、胃肠道等重要脏器及全身的毒性作用。

  •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病理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支巧明;孙海晨;钱晓明;聂时南;许宝华;唐文杰;吴学豪;张浩

    目的:测定百草枯(Paraquat)中毒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建立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肺纤维化动物病理模型. 方法:SD大鼠共96只,雌雄各半.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计算并确定1、2周的半数致死量;确定半数致死量后,另备46只SD大鼠,仍为雌雄各半,其中28只作为中毒组,选取18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18只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并于1、3、5、7、14、21、28、35和42 d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1和2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8.27和17.29 mg/kg;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6.61~20.09和15.99~18.67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8 mg/kg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理的演变过程. 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很强的毒性,选择适当剂量的百草枯溶液染毒,不仅可减少实验用鼠量降低实验耗材,还可导致大鼠肺出现典型的纤维化.

262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