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1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接诊情况分析

    作者:洪二郎;常凤坤

    目的 探讨21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接诊情况.方法 调查和分析2017年6月1日~8月31日我院救治接诊室接诊的21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和观察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诊断类型、躯体疾病分类、救治结局情况.结果 21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分裂症98例(45.16%),所占比例高,其次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85例(39.17%),合并躯体疾病138例(63.59%),其中感染性疾病15例(10.87%),皮肤软组织损伤22例(15.94%),中度以上贫血45例(32.61%),高血压12例(8.70%),心电图异常32例(23.19%),糖尿病8例(5.80%),子宫肌瘤3例(2.17%),妊娠1例(0.72%).其中回归家庭122例,所占比为56.22%,社会救助91例,所占比为41.94%,转院4例,所占比为1.84%,回归家庭率为56.22%,显著高于社会救助率(41.94%)、转院率(1.84%)(P<0.05).结论 流浪精神障碍具有独特的社会、心理、生理特点,应给予其积极的躯体疾病救治及家庭社会救助,值得临床选择.

  • 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志清

    目的:探索分析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均予以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暴力行为风险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WHO-DASⅡ各领域因子评分均相对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相关领域评分均有效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相关暴力行为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相关暴力行为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斗殴、吐痰、伤人及色情行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实施暴力行为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效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于防止其发生暴力行为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

    作者:王勇健;高海龙;张蕴玑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96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仍具有攻击行为的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原方案继续治疗,观察组在原方案治疗基础上合用丁螺环酮,4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群中的激活性及攻击性两个因子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总有效率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评定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继续治疗4周后,2组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群中的激活性及攻击性两个因子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勇健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丁螺环酮,8周后根据 PANSS 量表减分率及 PANSS 量表症状群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 PANSS 症状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PANSS 症状群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危害行为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罗华

    目的 探讨危害行为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8例实施危害行为风险评估和基于危害行为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WHO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评分和观察危害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WHO-DASⅡ总分、各领域因子得分及危害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的WHO-DASⅡ总分及理解与交流、自我照料、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吵架斗殴、吐痰、毁物、色情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危害行为的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与交流、自我照料、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领域的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利于防止患者发生危害行为.

  • 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

    作者:高晓娟

    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凝集法检测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和400例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sAg、抗-HBs、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是12.36%、36.32%、1.49%、4.68%、0.00%;抗-HBs、抗-HBe阳性率高于非流浪精神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V感染率高,专科医院应加强监测,预防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对患者保护性接种疫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