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CD5蛋白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朱峥艳;李文才

    目的 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Programmed Cell Death 5)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两种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关联性及其与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濮阳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110例(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59例、卵巢癌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内PDCD5蛋白的表达,测定PDCD5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平均阳性值,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PDCD5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程中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DC D5蛋白的表达值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是86.9%、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组织是6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是35.7%,这三组之间PDCD5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②PDCD5蛋白在低级别、高级别的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值不同,在低级别是77.8%,高级别是46.9%,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③PDCD5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两种类型:经典型、微乳头性型中的表达亦存在差异.在G1经典型是71.1%,在微乳头型是42.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④为了进一步验证PDCD5蛋白表达值的强弱与患者复发率相关的强度,我们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一定的负相关.(R=-0.85,P<0.05).结论 PDCD5蛋白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11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程红;张帆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20岁~59岁),其中8例为经典型SBT,另3例为微乳头型SBT,3例微乳头变异型SBT均累及双侧卵巢,并呈外生性生长.临床表现特征:1例伴上皮性非浸润性种植,另1例伴微浸润.结论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腹膜种植、微浸润以及淋巴结累及等情况需详尽了解,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患者.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两种亚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吴珺;罗娟;吴勤丽;宋云;廖旭慧;张海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OT)微乳头型与经典类型的组织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7例S-BO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重新分型,并分析不同亚型肿瘤的组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重新评估后,7例被归入微乳头型组,20例被归入经典类型组.两组病例在年龄、单双侧、肿瘤局部是否有自然破裂、肿瘤表面是否有新生物及镜下盆腹膜种植、可见砂粒体及淋巴结受累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乳头型组瘤体较经典类型组小(P<0.05),在镜下有着可区分的组织学特征,7例微乳头型者均具有>5mm的连续性特殊微乳头状结构区;该微乳头长度是其宽度的5倍或5倍以上,几乎不具有支持性纤维轴心;有时可见筛状结构与微乳头混合存在.而经典类型S-BOT的乳头为粗大的乳头,并有典型的水肿性纤维血管轴心,乳头旁散在与乳头表面细胞相似的细胞巢团.[结论]与经典类型S-BOT相比,微乳头型S-BOT具有独特的、镜下可辨识的微乳头结构,诊断主要基于镜下特殊的形态特点及其>5mm的连续范围.

  •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4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韦玮;郭庆;涂频;陆珍凤;何燕;李凤山;石群立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r,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卵巢SBT(经典型28例,微乳头型13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经典型和微乳头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径及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微乳头型SBT在高临床分期(FIGO Ⅱ/Ⅲ)、双侧卵巢发生、腹水中见肿瘤细胞、卵巢表面累及、微浸润、腹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经典型SBT(P<0.05).治疗上微乳头型SBT患者多同时行子宫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常辅以化疗,并采用PT方案.经典型SBT患者常保留卵巢和生育功能.微乳头型SBT常伴乳头状输卵管上皮增生(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PTH).结论 微乳头型SBT与腹膜种植(尤其浸润性种植)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主张进行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完整手术分期.两型SBT预后相似,说明微乳头型SBT只是与预后不良因子紧密相关的经典型SBT的形态学变异.

  • 微乳头型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丁佩芬;戎丹平

    目的探讨微乳头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微乳头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定位。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微乳头方式生长,细胞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明,核染色质分布不规则、核仁明显。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全层。免疫组化显示,CK7、CK20强阳性,p63、p53、cyclinD1阳性。结论微乳头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其他原发及继发膀胱肿瘤相鉴别,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