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震灾区临时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作者:李林;许洁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0月宣布成立"世界病人安全联盟",并将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事故,以确保病人的安全[2].

  • 地震灾难中护理救援人员能力要求的探讨

    作者:杨小平;赵芳

    随着地震灾害发生频率的升高给人类造成破坏和威胁的日益加重,医疗救援成为挽救生命、减少死亡的关键.护理工作在实施救援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灾难救援活动中作为救治第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救援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灾难救援不同于院内常规护理治疗,灾难救援的特殊性给护理人员的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护理体会

    作者:王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迅速成立并以成建制野战医院的形式进驻汶川县开展医疗救援工作.为灾区伤病员提供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在内的较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开展了流动巡诊、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赢得灾区人民的广泛好评.

  • 成建制医疗队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援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玉军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院共派遣126人大型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笔者作为队员参加了本次救援工作,现总结如下.

  • 非战争军事行动空降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

    作者:徐轩;曹富松;余存良

    空降兵部队是一支空中快速反应力量,除担负军事化行动任务外,还履行突发事件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救援、反恐、维稳、维和、联合军演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职责[1].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时,由于事件发展的时间、地点和行动方式上具有与战争军事行动完全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空降兵卫勤保障模式也有新的特点和要求,如何提高空降兵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卫勤综合保障能力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 汶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措施与体会

    作者:马文杰;何晓锋;焦力群

    目的 总结抗震救灾中卫生防疫工作措施,为应对特大自然灾害防疫工作环节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方法 根据汶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总结出几条防疫措施. 结论 对于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疫工作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都是有效和必要的,对今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疫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季家红;陈基明;郭军涛;林晶

    "5.12"汶川特大地震实战检验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军队医院抽组的医疗队一直奋战在灾区前沿,给灾区的老百姓带来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笔者亲历这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行动,对我军医院的卫勤保障有了更多切身体会和新的认识,结合本次救灾行动,现就如何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谈以下几点体会.

  • 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

    作者:邵德望

    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军和武警部队约10万官兵投入救援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的行动在神州大地展开.地震灾害救援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就是数量巨大的等待救治的伤病员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可造成大批的伤员同时发生,伤员伤势轻重不一,加上受灾地区卫生基础设施破坏殆尽,内科疾病多发,灾后还易引发传染病的流行;相反,参与救援的人员及药品设备在短时期内尤其是地震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难以一次性配置齐备.

  • 军队医院应急医疗队汶川抗震救灾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马中立;黄美良;季一鑫;吴雄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这是一场人间罕见的灾难,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任务特点和职能变化,我们将抗震救灾应急卫勤保障工作划分为"救人救命"、"防病防治"和"重建重生"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保障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 抗震救灾斗争实践对加强军队医院党委领导的几点启示

    作者:詹松成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斗争中,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科学筹划、周密组织,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为加强军队医院党委领导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启示.

  • 浅谈抗震救灾疾病预防工作

    作者:吴芳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及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也是部队能否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抗震救灾部队容易发生的疾病、发病因素及防疫措施,能够大限度地减少参战官兵的伤亡.

  •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

    作者:季一鑫;杨强

    科学合理的卫勤保障体制,是保证卫勤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提高保障效率,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前提.笔者通过回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卫勤保障的任务特点,结合我院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的完成情况,针对医院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在策划、准备、组织、协调、开展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任务标准,分析了当前医疗机构在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同时结合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措施.

  • 对汶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思考

    作者:何晓锋;焦力群;马文杰

    "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根据上级指示,我院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前往汶川灾区实施紧急救援,我们作为卫生防疫组成员参与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现进行研究探讨.

  • 黄金72小时

    作者:张红超

    废墟之下,一个人能够坚持多久?国际救援界公认的一个说法是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抢救的伤员存活率极高.过了72小时,挖出来的"要么是尸体,要么是奇迹."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救灾计划
  • 军队医院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作者:杨强;季一鑫

    笔者通过回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特点和我院执行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的完成情况,针对军队医院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在策划、准备、组织、协调、开展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任务标准,分析了当前医疗机构在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同时结合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措施.

  • 从抗震救灾看军队医院应急医疗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问题

    作者:黄美良;吴雄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灾难,按照上级部署,我院于5月14日凌晨抽组3支共90人的应急医疗队,以超常的行动,当日下午抵达成都,而后全速辗转一千多公里,在第一时间内开赴到重灾区汶川县绵(厂虎)镇展开救治工作,为当地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的医疗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 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的宣传鼓动十二法

    作者:吴志勇;李鸿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空军总医院医疗队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号召,克服艰难险阻,沿西线挺进震中汶川.在两个多月的行动中,面对生死考验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全体医疗队员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意志,真情为灾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自觉实践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诺言,以实际行动为党奉献忠心,为人民奉献孝心,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形成了我们医疗队"英勇善战,不畏艰险,团结友爱,忠诚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拥戴,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 [13]灾害医疗救援空运后送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彭碧波

    目的 研究灾害救援空运后送的医疗护理组织实施,以提高医疗救援成效.方法 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组队10年来3次空运后送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第1次是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之后,5名伤员从阿尔及尔转送到北京,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6-49岁.其中1例为腰椎骨折合并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例为左桡尺骨骨折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1例为右尺骨开放折合并糖尿病;1例为胸壁挫裂伤、可疑肺挫伤;1例女性患者为右跟骨粉碎性骨折,右外踝骨折,右下肢广泛软组织挫伤.

  • 地震灾害中后期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医学救援的指导价值研究

    作者:宁守斌

    目的 分析地震中、后期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震后医学救援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方法 按WHO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分类统计,并对当地发病率较高的其他特殊疾病单独统计.分别统计了空军总医院医疗队在灾后第7~10天以及第40~43天救治的汶川县周边地区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结果 灾后第7~10天,共救治1294人,疾病谱前5位的疾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8.98%,375/1294),外伤(伤口)(20.79%,269/1294);皮肤疾病(9.89%,128/1294);急性肠炎(6.41%,83/1294);急、慢性胃炎(3.94%,51/1294).发现麻疹及水痘患者各1例.灾后第40~43天,共诊治325人,疾病谱前5位疾病是;皮肤疾病(28.31%,92/325);慢性胃炎(16.62%,54/325);妇科感染性疾病(15.08%,49/325);骨关节病(11.08%,36/325),高血压(8.92%,29/325).未发现传染性疾病.两个时段均未发现出血性肠炎病例. 结论 震后不同时段,疾病谱的变化较大.针对疾病谱分时段的变化规律,医疗救援应该分阶段实施,不同阶段侧重有所不同:早期以抢救生命为主;中期以降低致残率,治疗灾后各种常见疾病为主,努力防治传染病,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情出现;后期以治疗地震灾害相关的疾病及当地多发病、常见病为主,并帮助重建当地医疗机构,使其恢复正常的医疗救治工作.

  • 地震灾害所致创伤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作者:冯国勋

    地震灾害所致创伤后的感染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后的院内感染."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救治外伤500余例,我们接诊的时候平均受伤后168 h,大部分伤口已经发生了感染.诊治此类疾患的体会如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