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頋宏春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选择ESD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徐莹;蒯榕;李吉;杨大明;周锋利;金云菲;彭海霞

    目的 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EMR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改善EMR及ESD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总结427例(606枚)EMR治疗和70例(80枚)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并分析获得随访的145例EMR和30例ESD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比较2组在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分析EMR组中局部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SD组中手术并发症为7.14%(5/70),EMR组为2.58% (11/427),2组在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上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6);EMR组的局部复发率为22.76% (33/145),明显高于ESD组3.33% (1/30) (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直肠非单发病灶为EMR术后发生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虽然ES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MR,但可更完整地切除病灶,术后局部复发率也更低;对于存在结直肠多发病灶的患者,EMR治疗后需密切随访.

  • 结肠病变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45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明贵;陈东风;孙文静;沈小春;何雨芩;颜綦先

    目的 分析结直肠病变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及再次肠镜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息肉、腺瘤、早癌、脂肪瘤)肠镜下给予氩气刀凝固术、黏膜下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后延迟出血的45例患者,针对其延迟性出血的病因,总结再次肠镜治疗的方式及临床结局.结果 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好发部位依次是直肠(28.89%),乙状结肠(24.44%),升结肠(22.22%);腺瘤及上皮内瘤变病灶更易发生(88.89%).延迟性出血的形式主要为病灶切除处创面渗血,也可有血管涌血或喷血.本组延迟性出血肠镜下治疗方式主要是钛夹夹闭和圈夹缝合,5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及氩气刀凝固术治疗,35例氩气刀凝固术合并钛夹夹闭术治疗,3例钛夹夹闭治疗,2例圈夹止血治疗.42例一次性肠镜止血成功,3例又出血,再次行肠镜下治疗,1例重新给予钛夹夹闭及圈夹止血后出血停止,另2例转外科行结肠切除术.本组43例延迟性出血患者均经肠镜下止血成功,痊愈出院.肠镜治疗后牢固的创面处理对预防延迟性出血十分重要,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术后饮食管理也是延迟性出血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患者及时再次进行肠镜检查及有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