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古籍医案的内风病证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吴建林

    目的:探讨基于古籍医案的内风病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医案类”著作中系统收集内风病证医案777份,对疾病名称、证候、症状、病因、用药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内风病证医案信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内风病理变化的形成中,肝阳化风证为常见,240例占医案数目的30.89%,与痰相关的因素(痰热、痰湿)共209例占26.9%,阴虚生风占19.18%,血虚生风占13.9%,由瘀血导致或夹杂瘀血表现的内风证候为61例占7.85%,此外还可见到气虚生风、阳虚生风等.兼夹证共出现146例,占医案总数的18.8%,其中两证兼夹138例,三证兼夹8例;兼夹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组合是肝阳化风+痰热生风、血虚生风+痰湿生风、肝阳化风+痰湿生风、阴虚生风+痰热生风、肝阳化风+瘀血生风、阴虚生风+瘀血生风、痰热生风+瘀血生风、痰湿生风+瘀血生风等.内风病证的病性(寒热虚实)中,“热性”的病理变化有401例占51.6%,“寒性”病变有55例占7.1%,虚实镨杂病变379例占48.8%,实证次之,虚证少.结论:内风病证病机表现形式不仅限于目前公认的肝阳化风、阴虚生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还包括痰浊生风、瘀血生风、气虚生风、阳虚生风等;内风病证的病机复杂,易出现证候要素兼夹情况,其中肝阳、阴虚、痰湿、痰热、气虚、血瘀、血虚等因素兼夹为常见;病性特点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且热证较多;系统研究内风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以及证治规律,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内风“理论.

  • 古籍医案内风病证病因学特征分析

    作者:吴建林

    目的 探讨基于古籍医案的内风病证病因学特点.方法 从大型电子书籍<中华医典>"医案类"著作中收集内风病证医案共777份,对记载的相关病因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内风病证医案病因信息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 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古籍医案中有病因记载的医案数为503份,占医案数目的 64.7%.其中,情志因素为内风病证常见的病因,占29.06%;痰饮因素次之,占23.06%;先天因素(素体阴虚、素体阳虚、素体虚弱、素体痰湿、素体肥胖等)占22.86%;外邪引动者占16.70%;劳逸因素占15.31%;饮食因素占10.14%.此外,失治误治、年老体衰、瘀血因素也占到一定的比例.结论引起或诱发内风病证的原因众多,是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病证;情志因素、痰浊因素、先天禀赋等为常见原因.

  • 风气内动的理论渊源与历代医家的认识

    作者:吴建林

    分析清代以前历代医家关于风气内动理论的论述,认为“内风”证候的产生多责之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肝气血阴阳失调、肝木失其条达冲和之性,动而为风.具体可分为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热极生风、肝阳化风四类,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脏,亦与肾脏有密切联系.风气内动常出现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直、肢体麻木、肢体抽搐等症状.治法则因产生内风的原因不同而有差别,但不外柔肝育阴、滋阴养血熄风、平肝降逆、清热等,方药则与治法相应.

  • 基于古籍医案内风病证的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吴建林

    目的:探讨古籍医案中内风病证的用药规律及病机特点.方法:从电子丛书《中华医典》“医案类”著作中收集内风医案777份,对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内风病证医案药物信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内风病证中用药频率较高的药物有:茯苓、白芍、半夏、当归、甘草、生地黄、钩藤、菊花、牡丹皮、茯神、石决明、羚羊角、天麻、麦冬、生牡蛎、阿胶等;常应用的治疗药物种类依次是: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此外,解表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也有应用;药物因子分析结果提示,内风病证的病机变化涉及气虚、血瘀、痰热、风热、肝阳、火热、阴虚、痰浊、痰瘀、瘀热、肝郁、血虚、血热、气滞等证候要素.结论:内风病证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等药物种类为主;病机特点以虚实夹杂病变多见,诸多证候因素可单独致病,更易与其他因素相兼为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