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作者:常小荣;刘密;严洁;易受乡;岳增辉;张国山;刘迈兰;孙国杰;王玲玲;胡玲;吴焕淦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 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

    作者:黄凯裕;梁爽;孙征;张建斌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局部温度升高,激活穴位局部的特异感受器、热敏感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等以启动艾灸温通效应、诱发多种局部效应,并经神经、体液途径,将艾灸温热刺激信号以及后续效应传导至远部器官及全身,引起远部特定靶器官和全身系统的后续效应.

  • 艾灸温通作用与补泻理论探讨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 浅论艾灸十大温效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春;吴中朝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艾灸防病治病机理和历代文献中有关灸法作用的论述,将艾灸按其功效的特点和主治疾病的不同,归纳为十大温效,即温通效应,温经效应,温润效应,温升效应,温降效应,温散效应,温化效应,温御效应,温摄效应,温补效应.

  •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国山;刘密;章海凤;雷毅军;常小荣;黄洁

    探讨了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了艾灸的温通效应和温补效应,认为艾灸疗法以通为要,温通效应是艾灸疗法产生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温通可以促进温补;温补效应既可以直接温通经脉,又能激发人体正气,从而加强温通效应,以补促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