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针刺间隔时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娜;颜国富;李淑君

    目的 研究1日1次和1日2次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每日1次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B组每日针刺2次,C组口服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疗效均为4周.治疗前后X线钡餐检测胃排空及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胃内残留小钡条数目均有明显减少(P<0.05),其中B组减少数目多(与A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1).A组临床总有效率80.0%,B组95.0%,C组62.5%,其中B组疗效好(与A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1).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1个月后随访显示B组临床疗效优.结论 每日2次针刺治疗DGP较每日1次针刺及药物治疗均更有效.

  • 补泻手法与针刺量的关系研究

    作者:常晓波;樊小农;王舒;张亚男;孟智宏;石学敏

    文章从古代文献和现代针刺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刺补泻与针刺量的关系:不应单纯以针刺量的大小来衡量针刺的补泻,刺激量大小与针刺补泻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刺激量大,可能为补,可能为泻;刺激量小,亦可能为补,亦可能为泻.同时,佳刺激量是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及病情等机体状态密切相关.针刺量本身是个相对量,以针刺的基本要素来衡量针刺量的大小,可以使针剌量化研究客观化.但若单纯以针刺量来衡量针刺补泻手法,未免会使针灸失去本来面目.毕竟,针刺量化不能等同于针刺简单化.针刺补泻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而真正的补泻手法是以患者的机体状态(虚损状态还是邪实状态)及针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或松滑)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经穴(也依据经穴的特异性,补虚时尽量选择具有补虚作用的腧穴,泻邪时尽量选择具有泻邪作用的腧穴),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补虚或泻邪的术式结构来操作的,在施术过程中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针刺补泻的目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