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晨;宋文慧

    单侧小关节脱位是较为常见的颈椎损伤,且以C5-6常发生,这与其解剖及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该损伤由屈曲和旋转暴力协同作用所致,但主要因素尚不明确.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仍未确定佳的治疗方案.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方案是首先行闭合复位,再根据闭合复位成功与否及有无出现创伤性椎间盘突出决定下一步治疗.

  • 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江晨;崔华;徐辉

    目的 通过测量山羊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前后的颈椎活动度,探讨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6具新鲜海门山羊颈椎C3~7标本先后制成正常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伴交锁及复位后的颈椎模型,分别测量各组在前后屈伸、左右侧弯、轴向旋转时6个方向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3组之间ROM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单侧小关节脱位伴交锁时下颈椎的前后屈伸、左侧弯、轴向旋转明显减小[(9.28±2.26)°比(11.93±4.31)°、(7.52±1.97)°比(10.65±3.73)°、(8.17±2.15)°比(10.46±2.84)°、(12.93±3.64)°比(15.21±2.83)°、(11.76±4.09)°比(15.47±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复位以后,其ROM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大[(15.68±3.35)°比(11.93±4.31)°、(14.97±3.07)°比(10.65±3.73)°、(14.86±3.24)°比(10.46±2.84)°、(13.65±2.96)°比(10.32±3.04)°、(23.53±5.81)°比(15.21±2.83)°、(21.94±4.52)°比(15.47±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侧小关节脱位伴交锁时,下颈椎处于假性稳定状态;复位以后,其稳定性显著降低,手术治疗予以固定融合是较好的选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