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球中自然杀伤细胞的致炎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墨涵;鲍宁;刘东伟;陶黎明;蒋正轩

    背景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动物模型,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强烈的致炎细胞,但其在EAU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EAU模型大鼠不同发病阶段视网膜组织中NK细胞的定位和分布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每组各6只.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联合5 mg/ml结核杆菌和完全福氏佐剂(CFA)乳化液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等容量CFA乳化液,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造模后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过程,根据Caspi方法进行眼部炎症症状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6、9、12、16、21天摘取各组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NK细胞的分布及浸润情况.另取25只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造模后第0、3、6、9和12天组,每组5只大鼠,电动匀浆机破裂组织并匀浆为眼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眼内液中NK细胞趋化因子CXCL10 mRNA和CXCL12 mRNA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发现炎症反应.造模后第6天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随着造模后时间延长虹膜血管扩张明显,前房逐渐出现渗出或积脓,造模后第12天炎症反应达峰.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各EAU模型组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分离,层间组织松散,视细胞水肿且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造模后第12天组为严重.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对照组仅见蓝色标记的细胞核,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造模后第6天组开始可见大鼠视网膜内层大量NK细胞浸润,呈红色荧光,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造模后第9天组NK细胞浸润达峰.造模后第9天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为34.298±16.689,明显高于造模后第3、6、12天组的1.390±0.660、3.359±2.581和4.711±1.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1,P>0.05). 结论 EAU大鼠发病早期视网膜中NK细胞浸润,其严重程度和视网膜中CXCL10的表达动态与EAU炎症发展过程相吻合,提示NK细胞在EAU的早期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L10是NK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

  • 白杨素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孟祥达;颜华

    背景 白杨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抗炎作用已在多种炎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但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 探讨白杨素对小鼠EAU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白杨素组.用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1-20(IRBP1-20)/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法建立C57BL/6J小鼠EAU模型,白杨素组小鼠自免疫前3d至免疫后21d按25 mg/kg的剂量每日给予白杨素灌胃,模型对照组小鼠同法给予空白溶媒灌胃.每日间接检眼镜下观察眼底,免疫后21d参照Caspi的标准对EAU小鼠进行视网膜炎症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y)、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STAT3、p-STAT1、p-STAT3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模型对照组和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炎症评分分别为1.58±0.92和0.5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0,P=0.026);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0.58±0.38与1.83 ±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8,P=0.005).模型对照组小鼠玻璃体及视网膜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视网膜血管炎症,视网膜组织有肉芽肿性病变,而白杨素组玻璃体腔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形态大致正常.TUNEL染色结果显示,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凋亡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IFN-γ、IL-17A、IL-6、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02,P=0.001;t=14.906,P=0.000;t=10.241,P=0.001;t=3.304,P=0.030).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中STAT1、STAT3、p-STAT1、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5,P=0.001;t=8.358,P=0.001;t=4.864,P=0.031;t=4.730,P=0.009). 结论 白杨素能够缓解EAU小鼠模型的视网膜炎症反应,具有抗眼内炎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途径的激活有关.

  •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与Th1、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暐

    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组常见的眼部炎症性疾病,不明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紊乱可对眼部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长期以来,对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以往的研究认为,1型辅助性T细胞群(Th1)是诱发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关键因素,但近年来发现,Th17是诱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病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每种Th细胞群都有其特定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调节Th1、Th2、Th17的表达及平衡决定着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研究Th1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病变中的作用是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近年来Th1及Th17主要的相关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的致病性、调节及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