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蔚;潘劲草;孟冬梅;汪皓秋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O139群霍乱弧菌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对杭州一起暴发的65株O139群霍乱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取其中20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结合性转座子样SXT元件标志基因intSXT和Ⅰ类整合子的PCR检测,并对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区扩增产物应用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分析携带的基因盒.结果:65株O139群霍乱菌株中,56株(86.2%)均呈同一耐药谱,对11种抗生素多重耐药,仅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丁胺卡那敏感.2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 SXT元件标志基因intSXT均阳性,Ⅰ类整合子5′保守区、基因盒区和3′保守区也均阳性.其携带基因盒为氨基糖苷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2.结论:此次暴发的多重耐药的O139群菌株均携带有SXT元件,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菌株的形成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1994年~2004年杭州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携SXT元件和整合子的特征

    作者:潘劲草;叶榕;张蔚;孟冬梅;汪皓秋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携带SXT元件和整合子的特征.方法 对1994年~2004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分离的ctxA阳性霍乱弧菌O139群菌株25株(1994年~2004年)、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18株,应用PCR进行SXT元件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并对Ⅰ类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同时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结果 1994年分离的浙江省首株O139群菌株即开始携带SXT元件.1994年~2004年分离的25株O139群菌株中,SXT元件携带率为96.00%(24/25);18株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均属O139群出现后分离的,SXT元件为83.33%(15/18).Ⅰ类整合子早出现于1998年分离的O139群菌株,总阳性率为60.00%(15/25);在2000年以后检出的O139群菌株中,携带率为81.25%(13/16);Ⅰ类整合子中的基因盒阵列有两种:一为aadA2,占93.33%(14/15);另一为dfrA12+orfF+aadA3c,占6.67%(1/15).18株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中未发现有Ⅰ类整合子.结论 SXT元件在O139群(1994年~2004年)和O1群(1997年~2001年)霍乱弧菌中有较高的携带率.Ⅰ类整合子在2000年以后检出的O139群菌株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携带的基因盒提示,O139群菌株与其他细菌可能通过Ⅰ类整合子途经交换对抗生素耐药基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