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

    作者:叶敏捷;王瑛;张瑞岭;谌红献;郝伟;李昌琪

    目的 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D2R和DAT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对照组30只.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各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D2RmRNA和DAT mRNA的表达.结果 ①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②mPFC的D2R 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两两比较高偏爱组的D2R mRNA灰度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③DAT 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h,高偏爱组灰度值(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差异有显著性(t=7.564,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灰度值(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灰度值(138.84±3.99),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 mRNA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FC的D2R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mPFC的DAT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