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改变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妮;王玉瑾

    目的 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特点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眼底出血程度分Ⅰ、Ⅱ、Ⅲ、Ⅳ级.设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2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57例SAH患儿中,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84.2%(48/57),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18例(37.5%)、视网膜出血27例(56.3%)和血管痉挛3例(6.2%),对照组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5.0%(1/20),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1).出血程度Ⅰ级者10例(37.1%)、Ⅱ级者7例(25.9%)、Ⅲ级者6例(22.2%)和Ⅳ级者4例(14.8%).②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与SAH程度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①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56.3%;②动态用RetCamⅡ监测SAH患儿视网膜出血情况可能有助于SAH患儿颅内病变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并客观指导临床治疗,其方法方便、直观、安全.

  • 双胞胎姐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二例

    作者:呙明;聂尚武;伍志琴;黄辉

    例1 患者女,1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d于2011年11月1日到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佳矫正视力(BCVA) 0.6;左眼视力0.2,BCVA 1.0.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视盘边界不清楚,视盘水肿;视盘周围可见片状出血,以颞侧出血更明显;视盘鼻侧可见视网膜下深层出血,血管走行正常(图1).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显示,右眼视盘出血部位遮蔽荧光,视盘荧光染色明显,视盘附近血管及视网膜未见明显荧光渗漏,晚期可见结节状荧光染色;左眼视盘可见明显结节样荧光(图2).视野检查结果显示,双眼生理盲点扩大.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高度隆起,RNFL下方可见团块状强反射信号,颞侧RNFL厚度明显高于鼻侧.头部及眼眶CT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双眼埋藏性视盘玻璃疣;(2)右眼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给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

  • 俯卧撑致视盘视网膜出血一例

    作者:陈辉;高小明;陆志荣

    患者男,1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飘动5 h于2002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5h前患者因采用头低足高位做大量俯卧撑,用力屏气做后一次时,突然感觉左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及双眼爆裂感,黑影逐渐扩大.

  • 新生儿眼底出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建萍;马金瑜;韦丽芳;莫海明;吴凯林

    目的 观察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9558名出生后0~4 d的新生儿纳入观察.采用第三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眼底出血程度分为Ⅰ、Ⅱ、Ⅲ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状况.进入统计的因素包括双胎、早产、巨大儿、分娩方式、出生胎位、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窒息、病理性黄疸、ABO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产妇年龄、初产妇、经产妇中前次生产方式、急产、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延长、第三产程延长、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催产素、孕妇产后体重指数(BMI)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现眼底出血者2753例,占28.8%;未发现眼底出血者6805例,占71.2%.2753例眼底出血的患儿中,出血程度为Ⅰ度者1137例,占41.3%;Ⅱ度者895例,占32.5%;Ⅲ度者721例,占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窒息、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经产妇前次顺产、孕妇产后BMI值是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影响因素(r2=0.146、5.841、1.847、0.071、0.246、1.770,P<0.05).眼底出血程度与新生儿体重、孕妇产后BMI值均无相关(F=1.321、0.545,P>0.05).结论 新生儿眼底出血发生率为28.8%.分娩方式、窒息、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经产妇中前次生产方式、孕妇产后BMI值是影响眼底出血的因素.

  •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观察分析

    作者:潘建东;黄崇斌;陈峰;姜建亮;沈丽君;蔡星星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眼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Ⅲ)于出生后平均(2.7±0.9)d对所有新生儿行眼底检查.拍摄并保存眼底后极部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共5个方位的视网膜图像.所有新生儿均顺利完成Retcam Ⅲ检查,平均检查时间为(2.62±0.55)min.初次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者,1个月后复查眼底.参照文献方法,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分为Ⅰ、Ⅱ、Ⅲ3个区域;按照视网膜出血面积,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为Ⅰ、Ⅱ、Ⅲ3级.观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位置及分级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293名新生儿586只眼中,发生视网膜出血58例87只眼,分别占新生儿及患眼的19.8%、14.8%.均为视网膜浅层出血.其中双眼、单眼出血各29例,分别占视网膜出血新生儿的50.0%.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区出血72只眼,占82.8%;Ⅱ区出血86只眼,占98.9%;Ⅲ区出血36只眼,占41.4%.Ⅰ、Ⅱ区合并出血38只眼,占43.7%;Ⅱ、Ⅲ区合并出血3只眼,占3.4%;Ⅰ、Ⅱ、Ⅲ区合并出血33只眼,占37.9%.仅Ⅰ区出血1只眼,占0.4%;仅Ⅱ区出血12只眼,占13.8%;无单独Ⅲ区出血者.视网膜出血的87只眼中,Ⅰ级出血13只眼,占14.9%;Ⅱ级出血33只眼,占37.9%;Ⅲ级出血41只眼,占47.1%.视网膜出血的58例新生儿于1个月后复查,视网膜出血均已吸收44例,占75.9%;失访14例,占24.1%.不同性别(x2=0.018,P=0.893)、不同产次(x2=0.772,P=0.380)、不同出生体重(x2=1.611,P=0.447)及不同母亲年龄(x2=0.915,P=0.339)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产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P<0.05).结论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均为浅层出血,主要集中在Ⅰ、Ⅱ区,出血能在1个月内吸收.其影响因素与分娩方式相关,而与性别、产次、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年龄等因素无关.

  •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作者:杨宇;李梓敬;丁小燕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RH)是指新生儿在出生1个月内发生的RH.其发生可能与分娩方式、孕母患病及胎儿疾病等因素有关.经阴道分娩引起的胎头受压以及胎头急速下降引起的压力急剧变化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多表现为双眼出血.出血常位于视网膜后极部,以浅层出血为主.出血形态可以是点状、线状及火焰状.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较好,出血可于2周内完全吸收,目前认为尚无需治疗.少数严重出血或黄斑、玻璃体积血吸收缓慢,可能影响患儿视功能发育,导致弱视发生.对新生儿RH与儿童弱视之间的关系、新生儿RH是否需要干预以及如何干预,是今后新生儿RH研究的方向.

  • 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

    作者:邹明;张军军

    视网膜出血是许多眼底疾病的显著体征之一.按部位分类,有周边部、赤道部、后极部、视盘周围视网膜出血和玻璃体积血等;按形态分类,有点状、片状、火焰状视网膜出血等;按层次分类,有视网膜前出血、内界膜下出血、浅层出血(神经纤维层出血)、深层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神经上皮下出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血等[1].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出血预示不同眼底疾病存在.有些眼底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后期,可存在多种形态、多个层次及部位的出血.区分不同部位和层次的视网膜出血,有利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所以,正确描述视网膜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上对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的描述常有混淆,即使在教科书和许多文献中对其的定义也不尽一致.有的将视网膜前出血定义为视网膜浅层的大量出血,血液聚集予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之间[2,3];也有的认为其既可发生于神经纤维层与内界膜之间,也可发生于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之间[4].尽管如此,在这些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将后极部呈现液平面的出血形态定义为视网膜前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事实上,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截然不同,尽管两者都可出现液平面的表现,但引起这两类出血的疾病常不相同,且临床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