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TCD的动态观察

    作者:钱云;左其龙;吕晓霞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TCD动态检查23例SAH 继发DINDS的患者,根据DINDS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的改变分为流速增高组与流速正常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流速增高组DINDS侧MCA的Vm与脉动指数(PI)均呈进行性增高并均高于对侧(均 P<0.01),且早于DINDS临床症状出现( P<0.01);流速正常组DINDS侧MCA的PI进行性增高并高于对侧( P<0.01),同时Vm进行性减慢并低于对侧( P<0.01),早于DINDS临床症状出现( P<0.01).结论 SAH继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于脑底动脉,和其远端小动脉的TCD表现不同,两者的变化均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作者:郭小叶;魏艳;赵书敏;贺慧兰;白岗

    总结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破裂,以及中枢性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避免诱发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破裂的诱因,并警惕两者先兆症状的观察及变化,控制患者血压;注重动态分析患者颅内压监护仪、红细胞压积、经颅多普勒、颅脑CT等检查结果,着重观察监测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全组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7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8例;病死率19%。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国伟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部出血性疾病中除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外中、老年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约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在幸存下来的患者中仍有一半以上会出现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终死亡或残疾.DIND是指SAH发生3 d以后所出现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缺血性神经症状,它是除早期脑损伤及再出血外导致SAH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是决定SAH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作为一种反映脑损伤的量化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尤其在判断SAH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方面均有较高的可靠性[2].动脉瘤性SAH发生后,监测SAH患者血清中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准确地预测DIND的发生,判断病情的发展变化及预后情况.

  • 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雍亚雄;李玉明;杨华;王凡;出良钊;关锋;刘健

    目的探讨脑脊液净化系统临床应用的性能及用于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0例,入院后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为动脉瘤,经神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同时采用脱水、止血、抑酸、抑制血管痉挛、镇静止痛、血压控制及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1 d。治疗组患者通过腰椎穿刺置管连接脑脊液净化系统,连续治疗3d,8次/d,将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性脑脊液分次引流排出。结果两组根据CT影像学变化、脑血管痉挛缓解时间、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较显著,可较快减少颅腔内出血量,较早缓解血管痉挛,减轻临床症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