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象因素对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的影响

    作者:王鼎盛;格鹏飞;徐大琴;席进孝;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目的 探讨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气象因素变化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 收集1962-2014年甘肃黄鼠疫源地黄鼠血清阳性率资料,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采用SAS 9.3软件进行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和动物鼠疫发生影响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的影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鼠疫流行的影响.结果 黄鼠年份血清阳性率与当年及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当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279、0.341、0.654,P均<0.05),与当年及领先1、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360、-0.339、-0.273、-0.323,P均<0.05).GAM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与黄鼠密度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t=2.88、2.42,P均<0.05);GAM非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对黄鼠密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31.580、13.428,P均<0.05),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比值比(OR)=2.475,95%可信区间(CI):1.175~5.213]是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结论 降雨量是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其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降水量(但不是持续的降雨量)达到一定量时,可为鼠疫菌的传播提供有利的条件.

  • 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及耐药、耐消毒剂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李胜;杨晓艳;何建;李存香;熊浩明;辛有全;靳娟;张琪;柏吉祥;魏柏青;代瑞霞

    目的 分析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生物学特性,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7-2011年在青海省海西州分离的181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及耐药、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研究.从181株鼠疫菌中选取79株进行毒力测定,并按毒株判定标准[小致死量(MLD)≤10 000为强毒菌,10 000<MLD<100 000为中等毒力菌,MLD≥100 000为弱毒菌]进行分类.结果 181株鼠疫菌的生物型均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81.22%(147/181)的鼠疫菌株含有4个毒力因子(F1、Pst Ⅰ、VW、Pgm);63.54%(115/181)的鼠疫菌株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45×106、52×106的质粒,31.49%(57/181)的鼠疫菌株携带Mr为6×106、45×106、65×106的质粒.DFR分为8个基因组型,分别为8型(109株)、32型(33株)、5型(20株)、1b型(14株)、44型(2株)、7型(1株)、37型(1株)、49型(1株);未发现有耐链霉索、磺胺类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消毒剂等相关基因的菌株.79株进行小鼠毒力测定的鼠疫菌中,有75株菌的MLD≤10 000,即为强毒菌,占94.94%(75/79).结论 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且不具有耐药及耐消毒剂相关基因的特征.

  • 青海省海南州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及耐药、耐消毒剂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张琪;李胜;杨晓艳;何建;熊浩明;辛有全;靳娟;柏吉祥;魏柏青;代瑞霞

    目的 探讨青海省海南州鼠疫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耐消毒剂菌株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南州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60-2009年分离自海南州的75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荚膜抗原(F1)、鼠疫杆菌素Ⅰ(Pst Ⅰ)、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鉴定、质粒分析、差异区段(DFR)分型及耐药、耐消毒剂基因检测;选取45株鼠疫菌进行小白鼠毒力测定,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LD50<1 000为强毒菌.结果 75株被试菌株中60株为青藏高原型,7株为祁连山型,其余8株与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 型菌株均不相同.80.00%(60/75)的鼠疫菌具备4个毒力因子;97.78% (44/45)的鼠疫菌为强毒菌:96.00%(72/75)的鼠疫菌株携带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52×106的质粒;DFR分为8型(65株)、5型(8株)、21型(2株)3个基因组型.75株鼠疫菌中尚未发现有耐链霉素、磺胺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消毒剂等相关基因的菌株.结论 在海南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鉴于鼠疫病死率高,对耐药及耐消毒剂鼠疫菌株的常规监测也不能忽视.

  • 甘肃省肃北县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联性分析

    作者:苏永强;席进孝;格鹏飞;王鼎盛;徐大琴;吴斌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1973-2014年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年和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当月和领先1、2、3月气象因素(平均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SAS 9.3软件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旱獭鼠疫流行的影响.结果 1973-2014年,肃北县共发生6起人间鼠疫,死亡5例.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当年平均相对湿度、领先1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r=0.366、0.385,P均<0.05),与领先3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304,P<0.05);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领先1月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r=0.212,P<0.05),与领先2、3月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196、-0.201,P均< 0.05).肃北县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为当月平均温度[比值比(OR)=1.304,95%置信区间(CI):1.195~1.422],保护因子为领先3月平均相对湿度(OR=0.960,95%CI:0.932~0.988).结论 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温对鼠疫的流行不仅有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滞后效应.气象因素可作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风险评估的参考.

  • 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

    作者:王鼎盛;徐大琴;格鹏飞;席进孝;张宏;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目的 探讨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1977-2014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蚤数量数据和同期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SAS 9.3软件进行蚤指数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建立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和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黄鼠年体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呈正相关(r=0.34,P<0.05);年洞干蚤指数与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44、-0.39、-0.45、-0.54,P均<0.01),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r=0.38,P<0.05).月体蚤指数与当月及领先1、2、3月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以及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r=-0.23、-0.34、-0.43、-0.29、-0.25、-0.33、-0.36、-0.38、-0.26,P均< 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蚤指数=3.983 1+0.695 1×黄鼠密度-0.004 9×年均降雨量,洞干蚤指数=10.780 4+0.009 1×年均降雨量-0.216 2×年均相对湿度.结论 蚤类和宿主动物及环境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除黄鼠密度影响蚤数量变动外,影响体蚤指数大的两个气象因素是气温和降雨量,且影响存在2~3个月滞后效应.

  • 云南省玉龙县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钟佑宏;段存娟;郭英;董珊珊;张艳;张海鹏;丁奕博;谭红丽;石丽媛;王鹏

    目的 调查云南省玉龙县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鼠疫噬菌体携带情况,并对分离鼠疫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2016年,在春、秋两季,分别采集玉龙县鼠疫疫源地内5个鼠疫流行自然村的鼠类动物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鉴定噬菌斑形态.结果 ①春季采集动物标本409份,未分离到鼠疫噬菌体;秋季采集动物标本444份,分离到鼠疫噬菌体40株,分离率为9.01%(40/444).②在5个鼠疫流行自然村均分离到了鼠疫噬菌体,各村间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55,P>0.05).③在40株鼠疫噬菌体中,37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1株分离自长尾大麝鼩.④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菌斑出现大(直径1.5 ~ 2.5 mm)、中(0.5~<1.5 mm)、小(<0.5 mm)3种类型.结论 云南省玉龙县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较高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噬菌斑形态多样,其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多态性.

  • 棕形额蚤的形态鉴别和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现状

    作者:刘昕航;郭宪国;钱体军

    棕形额蚤是我国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传播媒介之一,在分类上属于细蚤科、额蚤属的蚤种,活动敏捷,宿主比较广泛.文中在检索、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棕形额蚤的分类、形态鉴别特征、分布、生活史、致病性、人工培养和同工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棕形额蚤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