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论20世纪90年代末的“新潮写作”

时间:2013-03-09 09:3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2O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深刻的转型期—— 物质上丰富化、文化上多元化、思想上开放化、精神上迷惘化。转型期一系列重大变化给民众心灵带来的变化,在这段时间也逐渐渗透进了文学领域,成为文学表达的重要内涵和外部特征。以卫慧、棉棉的创作引发的所谓“新潮写作现象”(也有“身体写作” 、“70后作家群体”、 “美女作家”

  等称呼)给中国的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并且逐步蔓延到了大学校园甚至整个社会。

  正如有的评论者指出的那样,卫慧、棉棉等“用很直白的方式描述当今社会中一个个失却自我的底层中产分子青年,在他们的人性中,纯洁的、糜烂的、现实的、浪漫的、世俗的、自私的等等色彩混杂在一起却不能融合。象是一盆令人作呕的泔水.但却不能否认其中单一成分的完整。事实上,这种人性在这个社会并不少见。社会体制的突然改变,让大多数人无法适应但却不得不适应,人类千百年来的演化已足以应付这种突然的变化,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互相矛盾与抵制,这造就了一大批迷失的人群。”?在信仰被逐渐淡化、遗忘的时代里。这批所谓的“迷失的一代”追逐时尚新潮,追逐物质欲望,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现象,而其中的部分人成为作家,用文字描述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病象和心灵痛楚。

  前卫年代的青年表达:狂欢中的时尚展馆时尚化写作一直是1990年以来中国文坛十分活跃的文学潮流,这种文学潮流与1980年以来具有人文精神追求和现实责任感的文学有诸多不同。

  一批作家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时尚舞台上尽情展现现代青年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和理解。时尚化写作很好地把握了当下社会的普遍情绪,将时尚作为其作品中最重要的内容建构和表达核心。

  20世纪80年代文学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文学创新精神为特征。作家的写作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也同样是一种集体书写行为。那个时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以人民的代言人自居,操持“五四” 以来就在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占据高地的启蒙话语,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思潮都是这种启蒙话语的具体体现。

  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政治大环境和文学氛围的变化,文学的写作姿态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慢慢地走向个人化。这些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与主导意识形态立场是极不协调的。80年代末到9O年代初期,王朔一系列京味十足的、带着油滑意味的作品在文坛风行一时,已经露出了时尚化写作的端倪。王朔的笔触几乎全都聚焦于市场化大潮中的个体户或其他城市平民(如待业青年、无业游民等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

  王朔的写作立场与80年代大多数作家相比已经开始走向民间。他采取非知识分子化的民间话语和叙事模式。试图要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本来面目.将真实、现场感充分地融入小说文本。普通市民的边缘性存在状态被作为一种本质的真实置于一个反讽语境中。他的作品在宣泄和表达的同时,再现了都市原生态生活与生存景观,以表达生活背后隐藏的某一特殊阶层的价值观念、精神立场迁徙的细致体验和敏锐感受。这种写作具有消费性、平面化和狂欢化的特征,为市民提供“快餐式”的消费拼盘。

  与经典写作相比,时尚化写作意在将深度的东西消解在琐碎的感性经验中。到9O年代末, 由卫慧、棉棉等“70后”女作家兴起了时尚化写作。她们不仅以时尚为写作内容,而且把写作本身也当成一种时尚。以个性化写作对自我进行指认,显露出另类的写作风格和姿态。

  1990年末以来的时尚化写作是市场利益驱动下作家创作上的一种从众与媚俗行为。时尚化写作首先是作品的内容写时尚;其次是时尚化写作还用时尚化的方式来写(如“7O后”女作家中影响最大的卫慧和棉棉的所谓“身体写作”、“酒吧写作”、“名牌写作”)。这些作家选取的题材多集中于酒吧、乱伦、同居、同性恋、婚外情等,热衷于讲述现代都市中发生的种种香艳传奇和浪漫故事。

  时尚化写作的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彰显出浓郁的现代都市的浪漫气息。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过渡,时尚似乎仅仅存在于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大城市里。所以,时尚化写作的叙事背景几乎都会放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现代化大都市。以“写时尚”标榜的作家根据当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学创作,希望借此迎合都市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即人们所说的“新人类” 的阅读期待和欣赏口味。尤其是“70后”的卫慧、棉棉等女作家, 以自传性手法和看似个人经历的叙事策略,描写红尘都市中男男女女们的性爱传奇和玩世不恭的生存态度。时尚是从来不讲究深度的,它永远是一种浅表的、世俗的文  化现象。时尚文学的重心不在于关注形而上及其背后深刻的终极意义,而是力求关心大众的阅读兴趣及其世俗生存状况。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会主动地去俯就、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口味,这是他们为了实现文本的最大商业化价值而采取的策略。

  当代中国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Ft益盛行,生存的高压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和民众情绪中的反道德化、反文化思潮、反信仰和反秩序情绪也日益滋生与蔓延。时尚写作却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贴近了消费主义时代的大众口味和大众兴趣,为最具市场消费潜力的读者群制造了大量香软甜腻的“鸳鸯蝴蝶派”式的快餐化商业文学文本。

  卫慧、棉棉的作品带着强烈的流行、时尚特征:可读性很强。故事曲折离奇.小说的写法不像先锋作家们那般与普通读者的审美经验疏离,而是尽量考虑她们的目标读者群的阅读期待和阅读习惯,依靠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各种巧合牢牢地吸引读者。她们是中国作家中最具商业意识的一代,她们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就在寻找着使小说畅销的各种可能性。她们自觉地大量地吸收畅销小说的各种必要元素、句式和情节,常常以追踪时尚、表达时尚甚至制造时尚为乐趣。卫慧、棉棉的时尚化写作以引动潮流为目标。试图在大众层面上建立共识性的文化情趣。总体而言,“7O后”女作家的作品大致像陈村所言:“有一点爱情.有一点别离。有一点意外,有一点抑郁,有一点做爱,有一点音乐,以及咖啡、香水、棉布、抽签、孩子和流产、网。语句十分流畅,有些词很好。??也有点像梦游。”她们在写作中以“另类”的姿态出现,以消费主义时代的现代都市为小说背景,以现实或者虚构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将城市生活的场景停留在迪厅、咖啡馆、酒吧和狂乱的时尚派对中。对时尚和所谓“酷” 、“前卫” 的追求成为大都市“秘密花园” 中的“派对动物”们的生存驱动力。毒品甚至成为某些年轻人填补后现代社会灵魂空虚的“良药”。

  即使是对于毒品肆元忌惮地描写。也似乎是她们想使自己的小说变得很“酷”而被很多人追逐的一种手段。

  她们的时尚化写作最常见的表达场所是酒吧。

  通过酒吧这种城市生活特有时尚的汇聚所,她们将想象、欲望、放纵和意想不到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变幻着各种隐秘的“另类”故事,吸引着大众  读者的视线和阅读兴趣与好奇心。在她们的作品中上演着都市红男绿女们的现代时尚生活,在她们笔下的主人公,所谓的“另类人群”,在时尚中狂乱舞蹈,心中总是藏着“我们干点什么吧” 的冲动。

  在酒吧意象的狂欢化时尚叙事建构中。还同时充斥着关于同性恋、颓废者、吸毒者等亚文化话题与场景。“酒吧不单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物质消费的场所.而且是一个文化消费的场所。是一个适宜于表达人类隐秘生活状态和情感的文学场景,这个场景可以集中地表达对欲望的追逐,而其中暖昧不明的人和氛围以及音乐、酒精都共同指向了追求欲望过程中的刺激,消解追逐欲望过程中的焦虑以及中和、抚慰情感的作用。” 酒吧意象在她们的文本中反复出现。是昭示中国当下城市文化中颓废、空虚的特征的时尚符号。卫慧、棉棉以自我表演为特征的大众娱乐形式和小说叙事策略,展现了一种众声喧哗的、充满享乐时尚的狂欢文化图景,在时尚的展览中展示为一部部肤浅年代的时尚“电影”。“70后”作家的时尚化写作常常以消解那些既定的传统观念为目的,试图建立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的自由式生活理念。她们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消费主义时代的生存图景:消费就是现代生活的一切.享乐就是现代社会的一切,满足个人欲望就是一切。但是,她们并不能真正实现她们为个人伸张自由和享乐的愿望。

  通过对时尚化文学时代的“70后” 女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时尚写作其实建立了一种文学的新的等级秩序:“时尚”的参与和制造者才能真正进入这种写作的内核。也许。很多与时尚无关的人是被她们排斥在外的。至于传统文学的“人民性”我们已经几乎寻找不到其踪迹。卫慧、棉棉等“70后”女作家们的时尚化写作似乎只对市场察颜观色,只是在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时尚展览。而文学审美价值、文学的道德追求和文学的使命感,都在时尚化的名义下被稀释和放逐。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