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肾损伤及肌酶升高一例

贺红光;唐盛;彭小梅

摘要: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司机,因“颜面部浮肿6月余”于2013-11-22入院。入院前6月余出现眼睑浮肿,无晨轻暮重,无双下肢水肿,曾短期服用中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于2013-06-04到我院,查尿潜血、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均阴性,血白蛋白50.3 g/L,球蛋白31.5 g/L,胆固醇9.43 mmol/L,血肌酐158μmol/L, ALT/AST 48/167 U/L,予保肾排毒等治疗。2013-09及2013-11复查血肌酐分别为171、173μ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体温36.4℃,脉搏10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4/74 mmHg,吐字构音欠清晰,眼睑轻度浮肿,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00次/min;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四肢肌力正常,肌肉无压痛,肌腱反射弱。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9.42×109/L,粒细胞比率56.0%,血红蛋白126 g/L,血小板计数382×109/L。尿常规:潜血阴性,尿蛋白阴性,红细胞镜检未见;尿糖阴性;24h尿蛋白定量77 mg。血生化:钾5.13 mmol/L,钠140 mmol/L,氯100 mmol/L,钙2.55 mmol/L,磷1.44 mmol/L,直接胆红素1.2μmol/L,间接胆红素9.0μmol/L;ALT 136 U/L,AST 176 U/L,碱性磷酸酶53 U/L,γ-谷氨酰基转肽酶54 U/L,尿素11.26 mmol/L,肌酐267μmol/L,总二氧化碳21.6 mmol/L,尿酸915μmol/L,葡萄糖3.88 mmol/L,血脂载脂蛋白AⅠ1.66 g/L,载脂蛋白B 1.92 g/L,总胆固醇8.98mmol/L,甘油三酯2.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91 mmol/L。白蛋白51.1 g/L,球蛋白37.6 g/L;抗核抗体细胞核均质型1∶320;ANCA、ENA、ACL、A-ds-DNA及自身免疫性肝原谱检查均阴性;补体正常范围;IgG 19.20 g/L,IgA 3.17 g/L,IgM 1.37 g/L。心功能测定:肌钙蛋白-hs 0.07 ng/ml,肌红蛋白578.1 ng/ml,肌酸激酶同功酶18.50 ng/ml。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535 U/L,心型肌酸激酶70 U/L,肌酸激酶4430 U/L,α-羟丁酸脱氢酶458 U/L,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1 U/L。甲功5项:三碘甲状原氨酸<0.15 nmol/L,总甲状腺素<3.90 nmol/L,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1.22 pmol/L,游离甲状腺素5.02pmol/L,促甲状腺激素>150.00uIU/ml。内膜增厚,小动脉节段透明变性。免疫组化:肌红蛋白染色显示肾小管腔内管型阳性,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阳性。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均质,未见明显增厚或变薄,基膜内、上皮测、内皮下、系膜区均未见异常沉积物,内皮细胞未见增生。见一处内皮内结晶物,未见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袢腔及球囊腔开放,灶性足突融合,未见足细胞增生。球囊壁增厚,未见壁层上皮细胞增殖。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异常,肾间质均质增宽。患者的肾活检病理有以下特点:(1)肾小球病变轻,免疫荧光均阴性,个别肾小球略呈缺血改变(图1表);(2)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同时合并慢性病变轻度(图1鳖憋),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结晶物质;(3)血管病变显著,小叶间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小动脉透明变性明显(图1别瘪)。仔细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肾小管颗粒管型的性状,发现HE染色呈浅褐色、形状不规则的粗颗粒状改变,皮髓交接区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棕色颗粒样阳性物质,结合患者起病经过及实验室检查血、尿肌红蛋白增高,分析形成的管型可能与肌红蛋白密切相关。为明确此结果,我们行肾组织免疫组化肌红蛋白染色,证实部分蛋白管型在肌红蛋白染色下为阳性(图1彬),此外,还观察到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肌红蛋白染色亦呈阳性。这均进一步证实了肌红蛋白直接参与了肾脏损伤。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并甲减肾损伤、甲减肌损伤。治疗及转归:治疗上予以碱化、水化,优甲乐替代治疗;肾活检术后一周波立维抗凝;在优甲乐治疗的第10天复查血肌酐降至182μmol/L,尿酸降至465μmol/L,肌酸激酶2546 U/L,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血肌酐已降至121μmol/L, ALT 20 U/L, AST 22 U/L,T3、T4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复查血肌酐110μmol/L,肌酶谱均正常范围。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瘢痕美容效果观察

    作者:黄林刚

    目的 探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瘢痕美容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04 ~ 2016-08收治的70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较短,出血量较少,而瘢痕美容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能明显提高甲状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伤口较美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清波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01 ~ 2016-12该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情况.结果 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和粪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d后血浆DAO和D-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止泻时间,改善患儿肠黏膜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汉长

    目的 比较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1~2015-06该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36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各68例,EMIC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术前,EMIC组和LC组生理功能状态、主观症状、心理情绪、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及总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MIC组生理功能状态、主观症状、心理情绪、日常生活状态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C组和LC组社会活动状态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IC组和LC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I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短于EMI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均安全有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

  • 尺骨近端截骨错位成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47例疗效分析

    作者:杨宏;梁业;李登

    目的 探讨尺骨近端截骨错位成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2~2016-07该院收治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47例,均采用尺骨近端截骨错位成角钢板内固定治疗,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92.37-15.6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85.41±36.28) ml.平均随访时间为(15.68±3.47)个月,术前患儿肘关节屈伸活动弧度为(98.27±7.42)°,末次随访时为(124.8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儿前臂旋前弧度为(68.09 ±5.31)°,末次随访时为(79.15 ±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临床疗效优31例,良15例,差1例,优良率为97.87%.结论 采用尺骨近端截骨错位成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德琴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03~2016-08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6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短时程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NN间期均方差值的均方根(RMSSD)、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降低QT离散度.

  • 髌骨旁内侧与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胡国红

    目的 探讨髌骨旁内侧与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兰考第一医院2014-02~2015-03收治的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髌骨旁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换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骨旁内侧入路方式相比,实施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病痛,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猛

    目的 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于2011-01-2014-01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26例,良7例,可4例,差2例.对照组优16例,良9例,可8例,差6例.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假体翻修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新胜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6~2016-06该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周一疗程,均服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及肾功能等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及血流变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美群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4-03~2016-03收治的112例心脏瓣膜病伴心衰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强心、利尿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胸比、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心率、血压、心胸比、NYHA分级以及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8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 拉呋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邓桂菊

    目的 观察拉呋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03 ~ 2016-09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观察组接受拉呋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亚群测定值、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呋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优化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中国临床新医学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