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龄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合并心肌梗死一例报告

    作者:李赫;程佶;尹晶;胡坚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自1967年首次被报道以来,目前病因仍不明.本文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8岁学龄期男童KD急性期伴巨大冠状动脉瘤(CAA)合并心肌梗死(MI)1例.

  •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程婷;罗顺清;龙春莉;高樱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患儿10例,对其进行症状护理、药物护理、抗凝、溶栓过程的护理、冠状动脉瘤的观察,出院指导,随访资料收集、回顾、总结.结果:24个月临床观察瘤体有回缩2例,瘤体扩大1例,由单侧冠状动脉瘤并发为双侧冠状动脉瘤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本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应制定综合的护理方案,重视家长与患儿心理护理,提高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同时重视本病延续护理的开展.

  • 无症状巨大左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刘胜中;谭今;黄克力

    巨大冠状动脉瘤是指内径大于2. 0 cm的冠状动脉瘤,其发病率为0. 02%,目前仅有一些个案报道,内径从2. 0 ~15. 0 cm不等〔1,2〕. 本文报道1例来源于左主干的巨大冠状动脉瘤,且无任何临床症状,极其罕见,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

  •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远期预后研究

    作者:张丽;于明华;施婷婷;虢艳;刘特长;王红英;汪周平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GCAA患儿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探索KD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诊断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扩张(CAD)组、中小冠状动脉瘤(CAA)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组.随访起止时间为急性期出院后至2009年5月.所有纳入随访的患儿均于急性期出院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各随访超声心动图1次,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对急性期3个月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形态未恢复患儿行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脏室壁运动、左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情况.死亡患儿行尸解及冠状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 CAD组纳入166例,中小CAA组纳入59例,GCAA组纳入15例.①随访3年时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2/15例(13.3%)恢复正常,显著低于CAD组和中小CAA组(P均<0.001);GCAA组1例(6.7%)显示冠状动脉扩张;10例(66.7%)表现为CAA,其中3例为GCAA,3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②ATP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D组(6/9例 vs 8/55例,P<0.001),与C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例 vs 17/31例,P>0.05);非参数检验提示,3组间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以GCAA组发生率较高(Z=-4.2,P<0.001).③GCAA组6/1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4/6例仍存在CAA,1/6例GCAA退缩为轻度CAD.5/6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或(和)闭塞,其中1例闭塞后再通,1例合并侧支血管形成.④GCAA组死亡2例,尸解冠状动脉大体可见,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呈串珠样膨大,瘤样扩张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可见充满暗红色血栓样物质,管壁显著增厚.冠状动脉分支和前降支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内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KD并发GCAA患儿的预后较差,冠状动脉损害可持续存在;后期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常规超声心动图与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应用,对KD并发GCAA的远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急性期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婷婷;于明华;张丽;曾华松;刘特长;虢艳;王红英;公亮

    目的 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GCA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GCAA组纳入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平均(2.9±2.8)岁.中小CAA组纳入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Pearson 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6个月或≥5岁、发热时间>14 d、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Hb降低、ESR升高和ALB降低与GCAA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延误诊断(OR=2.998,95%CI:1.004~8.950,P=0.047),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OR=6.556,95%CI:1.561~28.542,P=0.010),ESR≥100 mm·h-1(OR=3.591,95%CI:1.164~11.079,P=0.026)为发生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ESR≥100 mm·h-1为KD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造影追踪观察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

    作者:张丽;张明杰;朱玲;汪周平;虢艳;夏树亮;李伟;曹睿;于明华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中远期变化特点,为此类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12例急性期合并GCAA的KD患儿[男10例,女2例;发病年龄1~10(4.05±2.50)岁]进行2~10年追踪观察,分析该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特点.结果 本组患儿除2例急性期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发右冠状动脉巨大瘤外,其余10例均为双侧多发冠状动脉瘤.随访CAG发现8例出现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3例,多节段局域性狭窄4例,右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1例.本组9例冠状动脉瘤经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4例左前降支瘤远端血流充盈明显减慢.仅1例患儿(1/12) CAG见双侧冠状动脉瘤回缩至轻度扩张,未见狭窄及其他改变.本组12例患儿随访2 ~ 10年,均无自觉症状,活动未受限.静息心电图1例发现病理Q波,其余11例结果正常.静息心电图正常的11例患儿行药物负荷心电图检查仅1例出现多导联S-T段下移及T波低平;与同期CAG比较,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患儿冠状动脉近段形态改变,5例发现可疑室壁运动异常,但对观察冠状动脉中、远段狭窄欠敏感;对4例冠状动脉闭塞并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超声观察均未能提示.结论 KD引起的GCAA损害可在急性期后长期存在.表现为GCAA持续存在、回缩、冠状动脉闭塞、局部狭窄及血管再形成等.本病缺乏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KD后遗症期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损害检查欠敏感,CAG对本病的追踪观察有重要价值.

  • 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远征;杜忠东

    目的 探索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KD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预后的影响,为改善KD合并GCAA患儿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998年1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KD合并GCAA的患儿65例.将患儿分为华法林+阿司匹林组及阿司匹林组.华法林+阿司匹林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但不使用华法林.入组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1年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随访其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瘤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KD合并GCAA患儿的发病年龄小为3个月,大为13岁3个月,其中≤1岁的小婴儿和≥5岁的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均为23.1%.(2)2组患儿冠状动脉各分支的GCAA分布情况一致.GCAA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较少累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3)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7例(53.1%)出现回缩趋势,阿司匹林组为5例(41.7%).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5例(46.9%)患儿的冠状动脉瘤内径无明显变化,阿司匹林组为7例(58.3%).(4)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2例(6.3%)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阿司匹林组为3例(25.0%).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3.1%)发生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组为3例(25.0%).阿司匹林组有2例(16.7%)死亡,而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无死亡病例.阿司匹林组有2例(16.7%)发生冠状动脉狭窄,1例(3.1%)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冠状动脉狭窄,但未出现冠状动脉闭塞.(5)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有8例出现鼻出血,共19例次.阿司匹林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仅有3例次出现少量鼻出血.结论 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在KD合并GCAA患儿的长期抗凝过程中虽然对于GCAA的回缩率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华法林的应用过程中易发生出血事件,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节药物用量.

  • 巨大右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张杰芳;傅国胜

    巨大冠状动脉瘤(直径大于20 mm)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病率为0.02%,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1].目前指南认为手术切除可能是有潜在生命危险如破裂、血栓和远端冠状动脉栓塞等患者的佳选择[2].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造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尤其重要[3].本文通过1例典型病例报道,就近年来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与新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总结.

  • 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服用抗凝剂的用药护理

    作者:王远玲;刘佩莹;黄萍

    总结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用药护理经验.警惕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事件,重点做好华法林的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其维持在1.5~2.5,注意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出血不良事件和非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进行积极的处理.重点加强以下知识的宣教:坚持长期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华法林用药的准确性,避免食用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和食物,注重日常保健和主动避免不良事件等.本组13例患儿均严格随访,准确服药,定期监测INR值均维持在目标值范围,未出现严重出血的事件,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苏丹艳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25%,或虽规范治疗仍有部分KD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neurysm,GCA)预后更差,血管炎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可长期存在数月至数年,常常不能消退,导致血栓发生率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1,2].

  • 34例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刘小庆;钟家蓉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GCAA)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预防GCAA的形成及随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KD的患儿共3191例,其中并发GCAA的患儿34例全部纳入作为研究对象,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全部患儿76例,并发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的病例共2020例,从中随机抽取304例为KD并发CAD组,未并发任何冠脉损害的病例1061例,从中随机抽取216例为冠脉正常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对4组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心脏受累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再对与GCAA发生有关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描述各指标的OR值及95%CI.结果:纳入GCAA组患儿34例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8±3.8)岁;中小CAA组患儿76例,其中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2.8±2.6)岁;CAD组患儿304例,其中男212例,女92例,平均年龄为(24±1.9)岁;NCAL组206例,其中男113例,女103例,平均年龄为(3.0±2.2)岁.据本组Pearson x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1.0岁或≥5.0岁、发热时间>14 d、白细胞计数≥20.00×109个/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计数≥800x 109个/L、C-反应蛋白>100 mg/L、血沉>100 mm/h、在病程的第10天以后应用首剂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第1剂2g/kg的IVIG不敏感者、红细胞压积降低与CAA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沉>100 mm/h[OR=2946,95%CI(1.167,7.439),P值=0.022],发热时间>14 d[OR=3.317,95%CI(1.302,8.450),P值=0.012]两者为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时间>14 d、血沉>100 mm/h是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荣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直径至少是正常冠状动脉的4倍以上,是普通冠状动脉瘤的2~3倍以上.该病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根据目前临床报道它的发病率不足0.3%.与普通冠状动脉瘤一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在该病的患者中,大多数是无症状的,而有些患者近期会出现与心脏有关的临床急症,远期会出现血栓并形成栓塞,瘘管并形成破裂.外科矫治是目前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介人治疗未来将会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方式.本文就巨大的冠状动脉瘤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