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PE1/Ref-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多健;韩秀鑫;应国光;王国文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 -1,APE1/Ref-1)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酶类,是一个多功能蛋白.APE1在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ER)中作为人类中主要的AP(脱嘌呤脱嘌啶)内切酶,占到AP内切酶活性总体的950%,是保护细胞免除多种DNA损伤药物毒性作用的必须酶.同时APE1在真核生物多个基因的转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多个基因转录的共同调控因子[1].APE1自1991年两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发现其DNA修复活性和氧化功能以后,目前关于其文献有300多篇,发现其在不同的生物研究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半数的研究集中于其生化功能,作用机制及其蛋白水平的转录调控功能.近来研究发现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不同,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因此对APE1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对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 APE1/Ref-1、EGR-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立杰;董稚明;刘伟;魏冬冬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APE1/Ref-1和EGR-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估其表达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食管鳞癌的预防、诊治提供临床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2009至2010年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标本,术前均未经放化疗等任何抗癌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APE1/Ref-1的蛋白、EGR-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PE1/Ref-1在ESCC组织中细胞质和细胞核联合阳性表达率为68.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联合阳性表达率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E1/Ref-1在癌旁组织中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91.9%明显高于ESCC组织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R-1在ES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在ESCC中,APE1/Ref-1胞核胞质联合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升高有增强的趋势,EGR-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

  • siRNA沉默APE1/Ref-1基因增强人胰腺癌细胞株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作者:孙慧玲;熊光苏;吴叔明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基因与肿瘤的化放疗抵抗和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目的: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APE1/Ref-1基因,观察该方法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两他滨的敏感性.方法:将靶向APE1/Ref-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E1/Ref-1基因和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APE1 siRNA后,SW1990细胞APE1/Ref-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低,蛋白表达抑制率为55.4%±3/6%;24 h、48 h和72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7%±2.8%、24.8%±3.7%和21.3%±9.8%;吉西他滨组、si-APE1组和联合组均可见明显细胞凋亡,联合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和空白对照组(19.8%±3.5%对7.7%±1.1%、8.4%±1.0%和2.7%±1.4%,P<0.05).凋亡核形态学变化为明显.结论:沉默APE1/Ref-1基因能抑制SW199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RNAi沉默APE1/Ref-1基因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的选择.

  • 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 APE1/Ref-1表达升高

    作者:聂佳佳;熊光苏;吴叔明

    背景:吉西他滨是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但由于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存在高度先天性和获得性耐药,吉西他滨不能明显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目的:探讨 DNA 损伤修复及其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酶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氧化还原因子-1(APE1/ Ref-1)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前期研究建立的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 SW1990-0.5(耐药指数9.32)及其亲本细胞株 SW1990,以彗星实验评估两者经吉西他滨作用后的 DNA 损伤程度,real-time 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APE1/ Ref-1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经吉西他滨作用24 h,SW1990-0.5和 SW1990细胞的彗星实验 OTM 值分别为0.32±0.13和26.96±6.83,相对于SW1990细胞,SW1990-0.5细胞的 APE1/ Ref-1 mRNA 表达量为2.48±0.49,两者 APE1/ Ref-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08和0.84±0.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NA 损伤修复可能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相关,APE1/ Ref-1表达上调可能是通过修复 DNA 损伤参与胰腺癌对吉西他滨耐药。

  • 中国东部地区人群APE1/Ref-1基因启动子-141T/G遗传变异与脑胶质瘤临床研究

    作者:徐斌斌;周可可;杜固宏

    目的 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人群APE1/Ref-1基因启动子-141T/G遗传变异与脑胶质瘤相关性.方法 采用MassARRAY Sequenom SNP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检测中国东部766例胶质瘤患者(241例胶质母细胞瘤,284例星型细胞瘤1~3级,241例其他胶质瘤)和824例非肿瘤对照组的APE1/Ref-1-141T/G多态性.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s)和95%可信区间(CIs).结果 APE1/Ref-1基因启动子-141T/G多态性与胶质瘤之间无明显联系.组织学分层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G显著降低胶质瘤风险(OR=0.80,95%CI=0.65~ 0.98,P=0.032).与携带TT个体相比,携带-141GG基因型的个体患胶质母细胞瘤的风险低(OR=0.54,95% CI 0.34~ 0.87,P=0.012).结论 APE1/Ref-1启动子特异遗传变异可能调节个体胶质母细胞瘤而非其他类型胶质瘤的发生风险.

  • 人APE1/Ref-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谭永红;王东;李增鹏;杨宇馨

    目的 构建含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APE1,以期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定向克隆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A片段,构建pGM-T Easy/APE1质粒,测序鉴定APE1/Ref-1基因cDNA序列正确后,将目的片断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成pcDNA3.1+APE1表达质粒,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PE1/Re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APE1/Ref-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APE1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转染pcDNA3.1+APE1后,细胞内APE1/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含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为探讨APE1/Ref-1对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Ape1/Ref-1、ICAM-1及IL-17A水平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雷鸣;丁高峰;徐文才;葛红;蒋月;陆寓非

    背景与目的 放射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及内皮细胞损伤、细胞炎性因子异常表达、纤维母细胞异常增殖及纤维基质合成,其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相关,这些细胞因子亦可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血清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redox factor-1, Ape1/Ref-1)、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 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水平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68例晚期NSCLC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每位患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相同.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pe1/Ref-1、ICAM-1及IL-17A水平.应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RTOG/EORTC)诊断分级标准作为急性和晚期肺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评价终点≥2级判定为放射性肺炎.结果 18例发生放射性肺炎,50例无放射性肺炎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放疗前后Ape1/Re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射性肺炎组与非放射性肺炎组Ape1/Re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组ICAM-1水平上调幅度比非放射性肺炎组ICAM-1水平上调幅度大(P<0.05).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IL-17A水平在放疗后显著上升(P<0.05),而非放射性肺炎组IL-17A水平放疗前后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组IL-17A水平比非放射性肺炎显著性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放疗前后ICAM-1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IL-17A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时,在严格限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血清IL-17A可能是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因子.

  • APE1/Ref-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海燕;辛晓燕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又称氧化还原因子-1,是一种双功能酶,不仅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发挥DNA修复功能,而且具有氧化还原功能,调控多种重要转录因子的活性.目前研究发现APE1/Ref-1在人体多种肿瘤中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APE1/Ref-1可能成为极具潜力的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APE1/Ref-1的结构、功能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了一系列的回顾与总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