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响林;万凌峰;原桂华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部周围骨折术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方法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文化程度分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分析2组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h、6h、24h、3d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h、6h、24 h及3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12.3±3.5)min]、拔管时间[(13.5-±3.1)min]、应答时间[(15.3±4.4)min]均快于对照组[(17.4±2.8) min、(20.4±2.8)min、(20.8±4.1) min,P<0.05].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周围骨折术中使用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影响小,术后麻醉恢复良好,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作者: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行普通胸外科手术(以下简称普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0~80岁,体重45~85kg.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3组: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普通组,456例);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静脉镇痛组(椎旁组,401例),于麻醉诱导后行椎旁阻滞;全身麻醉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镇痛组(硬膜外组,400例),于麻醉诱导前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普通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椎旁组术中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术后镇痛方案同普通组;硬膜外组于硬脊膜外腔导管间断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术后采用硬脊膜外腔镇痛.记录各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48 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普通组、椎旁组、硬膜外组术后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8.2%(174/465)、37.7% (151/401)、38.3% (153/400),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房颤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窦性心律.3组间室性过早搏动(以下简称早搏)、房性早搏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通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普通组和硬膜外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组和椎旁组(P值分别<0.05、0.01);椎旁组和硬膜外组术后24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组(P值均<0.01),硬膜外组术后48 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3组间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肺复张不良、胸腔积液、吻合口瘘、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肺栓塞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麻醉与镇痛方法的选择对老年普通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杨秀娟;李士通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时,硬脊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对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胃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组(C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先行T9~T12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两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前予10 mL/kg乳酸林格液,试验开始后以10 mL·kg-1·h-1匀速静脉滴注.气管插管后行左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C组经硬脊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4 mL.分别记录对照值(实验开始即刻)和试验开始后5、10、15、20 min的HR、MAP、CVP、SVV、CO和SV,并计算各时间点的SVR.结果 C组与G组间及组内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HR、CVP、CO和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C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较对照值显著降低(P值均<0.05),亦显著低于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G组在试验开始后的5~20 min的SVV呈轻度下降趋势,而C组有上升趋势,但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下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后,血压下降主要是由SVR降低引起的,其次才是血容量不足.

  • 老年患者硬脊膜外腔阻滞诱导期的容量治疗

    作者:支延康;徐辉;姜虹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硬脊膜外腔阻滞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预防性容量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索恰当的预防性容量治疗方法.方法 8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容量治疗方法分为4组,每组20例.无容量治疗组:不进行预防性容量治疗.乳酸钠林格液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晶胶液组:按1∶1比例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6%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商品名为万汶)10 mL/kg.HES组:单纯使用6% HES 200/0.5 10 mL/kg.分别在食管超声放置后15 min(T0)、扩容15 min(T1)、硬脊膜外腔注射药物10 min(T2)和15min (T3),记录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无容量治疗组在T3时间点的CI和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乳酸钠林格液组在T1、T2、T3时间点的CI与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晶胶液组在T3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在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HES组在T2、T3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T0时间点(P值均<0.05),各时间点的MAP与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S组T3时间点与T0时间点的CI差值和MAP差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4组各时间点间的HR、CV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诱导期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6%HES预防性扩容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此类不良反应.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比较

    作者:宋村笛;裘毅敏;黄小静;朱慧;汪正平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3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名,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依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 mg、氯胺酮30~40 mg、丙泊酚1.0 mg/kg、琥珀胆碱1.5 mg/kg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吸人体积分数为0.010~0.015的七氟烷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适当给予产妇芬太尼、咪达唑仑和曲马多.3组均于胎儿娩出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1、2、3和5d时的神经行为评分(分别记录为NBNA1、2、3、5).记录术后1和24 h时产妇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分别记录为NRS1、24),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结果 3组间新生儿出生1和5 min Apgar评分及NBNA1、2、3、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的NRS1均<3分,全身麻醉组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值均<0.01),3组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母婴是安全的,对产妇术后恢复也无不良影响.

  • 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作者:施海峰;张昕;吕莹莹;浦少锋;徐永明;周瑾;杜冬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44±1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组(颈神经根阻滞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30 min,以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两组中治疗次数≥2次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注射造影剂后颈神经根和颈椎硬脊膜外腔的显影情况,并实时监测造影剂血管内注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8周仍需服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30 min,以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1).两组间治疗前1d和治疗后30 min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硬脊膜外腔阻滞组治疗后2、4、8周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颈神经根阻滞组同时间(P值均<0.01).硬脊膜外腔阻滞组治疗次数≥2次和8周后仍需服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少于颈神经根阻滞组(P值均<0.01).两组注射造影剂后神经根均显影良好;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硬脊膜外腔显影较好23例、显影失败7例,颈神经根阻滞组无1例硬脊膜外腔显影;两组均未发生造影剂血管内注射情况.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全脊髓麻醉、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安全、有效,其中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的效果更佳.

  • 24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单次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素文;武晓文;薛庆生;于布为

    目的 观察使用24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简称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入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24G穿刺针常规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先向头侧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8 mg,然后缓慢将穿刺针退至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分别注入含吗啡1.5 mg的0.9%氯化钠溶液10 mL和0.9%氯化钠溶液10 mL.常规监测产妇的无创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氧血症以及术中升压药和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6、12、24 h随访产妇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背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产妇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剖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术中均未发生皮肤瘙痒和低氧血症,均未使用静脉麻醉药物.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压药使用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阻滞组术后6、12、24h疼痛VAS评分≤3分产妇的构成比和术后麻醉满意度VAS评分≥8分产妇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一阻滞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新生儿剖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可行,且镇痛效果确切.

  • 射频三氧硬脊膜外置管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贺娟敏;夏保志;孙剑;卓明群;王以友;黄良夫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形臂X线机检测引导下采用颈前气管鞘和颈血管鞘之间穿刺入路至靶点,行射频、三氧(臭氧)、硬脊膜外阻滞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改善显著,优良率95.32%,总有效率98.5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不愿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

  • 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的影响分析

    作者:崔鹏龙

    目的:观察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GEA)对高龄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龄骨折患者随机分为GEA组(研究组)和单纯全麻(GA)组(对照组)各38例.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应答时间,于术前30 min(T1)及手术进行30 min(T2)、术毕(T3)时检测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血浆皮质醇),于T1、术后1 d(T4)、术后2 d(T5)时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障碍及谵妄[谵妄量表(CAM)]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糖和血浆皮质醇水平、MMSE和CAM评分在时间与组间效应的交互作用、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JP均<0.05).结论:GEA可改善高龄骨折患者应激反应,减轻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的影响,对促进患者恢复有利.

  • 腹部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观察

    作者:王艳妮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方法:选取66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复合组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进行麻醉,全麻组使用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是否发生不适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复合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两组心率、血压比较,复合组在插管时血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而复合组手术开始时、拔管时心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发生躁动例数明显低于全麻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

  • 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凌燕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时间较对照组短[(1 15.82±9.45)min比(120.27±10.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99.37±5.87)min比(101.29±6.14)min]与术中失血量[(124.58±19.47)ml比(127.21±21.26)ml]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13.41±3.08)min比(19.83±2.81)min]、睁眼时间[(12.26±3.43)min比(17.35±2.76)min]及应答时间[(15.17±4.39)min比(20.72±4.11)min]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pO2、DBP波动均不显著,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73±1.09)分比(21.24±1.6)分]、术后1 d[(26.45±0.84)分比(23.71±0.92)分]、术后7 d[(28.52±1.23)分比(25.17±1.28)分]及术后28 d[(28.12±1.14)分比(26.23±1.21)分]时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对髋部周围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术后麻醉恢复较快.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