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型糖尿病树鼩骨骼肌病变及其发病机制

    作者:蒙碧辉;刘红;梁莹;黄松;冼苏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树鼩骨骼肌病变的发病机制. 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n=8);STZ糖尿病成模组9只(B组),糖尿病未成模组5只(C组).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股二头肌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Fas、FasL、caspase 1和caspase 3的表达. 结果 B组肌纤维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小于A组(2.49±0.47 μm2 vs 3.79±0.40 μm2,P<0.05)电镜下B组肌组织呈灶性肌丝溶解,肌质膜呈锯齿状突起,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基质溶解或空泡化.肌膜下线粒体密集成群、排列紊乱和形态异常.肌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并呈块状边集.肌组织微血管内皮伸出许多伪足,内皮增厚、管腔狭窄.微血管基底膜无明显增厚.B组肌组织对Bcl-2、Fas/FasL和caspase3均呈阳性表达,A组和C组仅对FasL呈弱阳性表达. 结论骨骼肌纤维普遍性萎缩、灶性肌丝溶解、肌质膜异常突起和线粒体损伤是T1DM树鼩骨骼肌病变的主要特征,骨骼肌组织中细胞凋亡通路激活可能是糖尿病肌病的重要原因.

  • 腹腔注射胰岛素与B链肽对NOD鼠胰岛FasL/Fas系统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辽;兰丽珍;邓华聪;张志利;刘云峰;肖彧君;赵同峰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胰岛素或B链肽(9~23)对NOD鼠胰岛FasL/Fas系统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雌性NOD鼠随机分为B1、B2和B3三组,每组32只.于4周龄分别腹腔注射胰岛素、胰岛素B链肽和PBS,15周龄检测胰腺Fas、FasL、CPP32蛋白,及IFN-γ、IL-10、Fas、FasL和CPP32 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30周龄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 结果 B1组和B2组较B3组糖尿病初发时间延迟(22、24、17周),发病率下降(37%、32%、72%),胰岛炎积分明显减轻(P<0.01),胰腺IFN-γ、Fas、CPP32 mRNA的表达, B1组和B2组较B3组明显减弱(P<0.01),B1组和B2组胰腺IL-10的表达较B3组明显增强(P<0.01),FasL mRNA的表达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细胞及炎症细胞Fas、CPP32蛋白表达, B1组和B2组明显弱于B3组(P<0.05).FasL蛋白在胰岛细胞和炎症细胞的表达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胰岛素和胰岛素B链肽免疫NOD鼠可下调Th1细胞和细胞因子效应,上调Th2细胞和细胞因子效应,进而下调胰岛β细胞和炎症细胞FasL/Fas凋亡通路,延缓糖尿病发病.

  • 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报告

    作者:潘斌斌;苏晓飞;马建华

    暴发性T1DM是一种凶险的、有别于经典的免疫性T1DM,该病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可能在24 h内发生.研究发现妊娠期出现的T1DM基本上均为暴发性T1DM,一旦发生即可能出现死胎、孕妇死亡.本文通过对1例妊娠合并暴发性T1DM的报告并对国内外该病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相关生化指标作出分析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察觉意识,改善该类患者预后.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邱俊霖;詹淑萍;黄珩;黄雪彬

    目的 探讨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引起暴发性T1DM(FT1DM)的临床特点、原因及致敏药物,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我院1例DIHS致使FT1DM病例,并通过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PubMed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文献报道以及我院DIHS致FT1DM 22例,14例患者的人疱疹病毒6型(HHV-6)阳性,多见于卡马西平、美西律、别嘌醇药物激发引起,治疗上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DIHS可导致FT1DM的发生,出现DIHS时,注意监测血糖.

  •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病例总结

    作者:赵向府;庄晓明;吴小娟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一种T1DM的新亚型,不同于经典的自身免疫性T1DM,该病起病急骤,代谢异常严重,早期可合并多器官受损,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可在24 h内发生,且妊娠是FT1DM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即可能出现死胎、孕妇死亡.本文综合我院收治的3例FT1DM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FT1D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T1DM的认识,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任单单;常柏;吴晓明;刘红玉

    暴发性T1DM(FT1D)是T1DM的特殊亚型,该病以突然发病、严重的高血糖和DKA为特征,伴有流感样表现包括发热、腹部疼痛、头痛等,并且化验呈血糖-HbA1c分离现象.在胰岛中,激活的固有免疫增强肠道病毒的传感机制,其中,IL和TNF等基因表达的改变进一步引起胰岛β细胞凋亡.

  • 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急性一过性肝损伤1例

    作者:李彩格;张力辉;王瑞英;张松筠

    患者女,20岁,主因2010-02-28精神紧张及劳累后出现体重下降未予治疗后,又出现咳嗽、头痛、口干,多饮,伴头痛,恶心,呕吐、言语错乱,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入院后急查血糖,HI(血糖>33.3 mmol/L).动脉血气分析:pH 6.75,血钠122 mmol/L,血钾6.6 mmol/L,乳酸3.9 mmol/L,尿酮(++).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血症.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积极补液降糖降酶,同时保肝等治疗2周后患者血糖平稳,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经治疗后,血糖控制平稳,肌酶正常.

  •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的放射配体检测法

    作者:黄干;罗说明;杨琳;李木文;潘玲玲;李霞;周智广

    目的 建立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的放射配体检测法(RLA). 方法 采用重组人ZnT8质粒,经试管内转录与翻译,获得35S- ZnT8抗原,35S-ZnT8与血清在自制旋转孵育器上旋转温育后,用蛋白A-琼脂糖沉淀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经TBST缓冲液洗涤后,用多功能闪烁发光分析仪检测沉淀物放射性计数值.参加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六次糖尿病自身抗体国际标准化评估(DASP 2009),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429例1型、8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405例正常人ZnT8A水平,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该方法批内CV 3.9%~9.8%,批间CV4.3%~13.8%; DASP 2009显示,该方法敏感性66%,特异性100%.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79±0.034;该方法阳性阈值ZnT8A指数为0.011(405名正常人的99%百分位点),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24.0%,高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和健康人0.99%(P均<0.01). 结论 建立的RLA法检测ZnT8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应用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中国1型糖尿病的社会成见:请停止对这种可控慢性病患者的歧视

    作者:Lindsay M.Jaacks;刘蔚

    社会成见(也称“污名化”)是阻碍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医疗保障的顽固壁垒.这篇述评描述了目前中国存在的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成见现象.在中国,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歧视和对个体的贬低.1型糖尿病患者因社会成见在择偶、升学、就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迫使很多患者隐瞒他们的疾病.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耻辱感、恐惧感和负罪感会妨碍他们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管理血糖,因为运用这些治疗方法会要求患者在学校或工作单位进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同时,社会成见也使他们不愿参加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科研活动,或那些可能让他们获益的健康促进活动.目前亟需多方面、多层次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社会成见.这包括:提高公众对于1型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医疗工作者从整体医疗而不是仅从生物医学角度出发来管理1型糖尿病;辅导患者发展积极应对的技能;考虑到中国现实的社会心理环境,扩展1型糖尿病研究的范围.近期,在中国全国播出的一部关于1型糖尿病的纪录片,正是朝向这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我们相信,通过协调各相关方的行动,终会给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重要的改善、提高这些身患慢性但可控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 妊娠相关暴发性1型糖尿病对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

    作者:杨治芳;汤佳珍;刘建英;昌玉兰

    目的 了解妊娠相关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临床特点. 方法 查找DKA妊娠患者的资料,记录发病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血糖症状出现时间、流感样症状、腹痛、妊娠时间、妊娠结局、发病时血糖、HbA1c、动脉血气pH值、CO2结合力、FC-P、2 hC-P、胰岛自身抗体、胰酶、血脂、每天所需胰岛素剂量.根据诊断标准分为F1D组和DM组. 结果 与DM组相比,F1D组DKA更严重、胰岛功能更差、HbA1c降低[(7.20±0.78)%vs(8.35±2.51)%,P<0.05]、每天所需胰岛素剂量升高[(0.65±0.23)U/(kg·d)vs(0.43±0.42)U/(kg·d),P<0.05)]. 结论 F1D起病急、预后差,胎死宫内风险极高.

  • 1型糖尿病基因修饰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晓泓;刘超

    近年来,以Edmonton方案为基础的新型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已在全球超过45个移植中心进行推广使用.但是由于尸体胰岛来源匮乏,严重制约胰岛移植的临床开展.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作者:金萍;周智广;莫朝晖;黄干;杨琳;王建平;谢艳红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甲状腺自身免疫发生情况.方法 对104例T1DM、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NC)者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T1DM和T2DM患者还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结果 (1)T1DM患者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TAA)的检出率为25.0%(26/104),高于T2DM患者的12.0%(12/100)和NC者8%(8/100),(P<0.05).(2)GAD-Ab阳性的T1DM患者TAA的检出率为38.6%(17/44),高于GAD-Ab阴性组的18.3%(11/60)(P<0.01).(3)女性T1DM患者的 TPO-Ab、TG-Ab的检出率分别为30.4%(14/46)、28.3% (13/46),均高于男性的15.5%(9/58)和10.3%(6/58)(P <0.05).结论 GAD-Ab阳性和女性T1MD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 联合检测GAD-Ab、IC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作者:李晓晖;朱本章;姚孝礼;徐利;宋新爱

    研究了儿童1型糖尿病(T1DM)(n=18),LADA(n=23),疑似LADA(m=46),T1DM患者的1级亲属(n=34)和正常对照(n=30),结果显示:联合分析ELISA检测的GAD-Ab和免疫组化检测的IC-Ab,有助于T1DM和LADA的诊断和筛查.

  • 1型糖尿病合并大动脉炎1例

    作者:王斌;崔立芹;王鸿

    1型糖尿病与大动脉炎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合并存在少见.我科近来收治一年轻男性患者,因1型糖尿病住院,检查发现合并大动脉炎,本文将该患者的资料作一简要报道,并探讨两者的关系.

  • 1型糖尿病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龙;向川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当合并有1型糖尿病(T1DM)时会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且治疗不当会产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因糖尿病(DM)产生的高糖血症和低胰岛素血症会使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使骨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功能、微血管结构、骨吸收和重塑过程以及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发展.目前T1DM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表述.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骨折患者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成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婧;周美岑;冯凯;王鸥;张化冰;李伟;平凡;李玉秀;杨静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时成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及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LADA及成年T1 DM患者在治疗方面的区别,为临床上LADA患者合理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L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程进展,LADA患者与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者在胰岛素剂量及口服药物使用情况,了解LADA患者的治疗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包括78例LADA住院患者与110例成年T1 DM患者.与成年T1 DM患者相比,LADA患者的起病年龄较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大(P<0.05)、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概率更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低(P<0.05)、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素抗体(IAA)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在病程≤5年时,与成年T1DM组患者相比,LADA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较高,HbA1c较低,并且使用胰岛素剂量较低.随着病程的进展,两组患者胰岛功能都明显下降,并且两组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较成年T1DM患者多合并使用口服药,以α糖苷酶抑制剂为主.结论 LADA患者较成年T1DM起病年龄要大,体型偏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不明显,GADA及IAA抗体阳性率较高.尽管LADA在起病时临床特征倾向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缓慢下降,但随着病程延长,终与T1 DM临床特征一致,胰岛功能趋近于无.在治疗LADA患者时,可联合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的稳定性.

  • 人重组谷氨酸脱羧酶6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1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宋晓国;张贺秋;王国华;楚晓燕;刘喜明;陈坤;朱翠侠;戴振华;方平;冯晓燕

    目的 构建人重组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基因不同区段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初步验证GAD65不同抗原区段在1型糖尿病GAD自身抗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调取目的 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HB101,诱导表达获得纯化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GAD自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评价各片段在1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获得了4种可被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识别的重组人GAD抗原区段,其中GAD65(180-585)抗原区段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出率为55.3%,是首选的抗原区段.结论 所选重组人GAD65(180-585)抗原区段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辅助诊断试剂的候选抗原.

  • 类泛素样蛋白4基因A/G16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初探

    作者:踪巍;桑艳梅;刘敏;闫洁

    目的 了解类泛素样蛋白4(SUMO4)基因A/G16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于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无血缘关系的165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及160名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对SUMO4 163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SUMO4 G163等位基因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频率(38.2%)明显高于对照组(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51,95% CI 1.03~2.13);GG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vs正常对照8%,P<0.05).SUMO4基因G163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患儿发病年龄、性别、病程、胰岛残存功能,酮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UMO4基因A/G163多态性与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UMO4基因G163与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临床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微小核糖核酸miR-541在1型糖尿病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作者:韩蓓;石星;孙雯;彭泉;高文涛

    目的 对1型糖尿病(T1DM)儿童微小RNA miR-541基因进行筛查,以了解T1DM儿童该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T1DM患儿69例和46名健康对照儿,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miR-541基因-1084~+167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筛选;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筛选出的特定变异位点检测,并用RNA二级结构分析软件RNAfold分析.结果 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库报道的SNP(rs12893725),以及新发现3个未报道的基因变异,其中-284杂合C→T、-569杂合G→A为SNP在健康对照和糖尿病儿童均存在,其发生率、发病年龄和发病时糖化血红蛋白在患者和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因-404杂合G→T基因变异仅在3例糖尿病患者发现,随后采用RFLP对该位点变异在另外10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筛查,发现健康对照者和T1DM儿童的-404杂合D→T基因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46+105)和3/69,是一种少见SNP,RNAfold分析发现-404G→T基因变异显著影响miR-541前体二级结构,可能导致其处理和表达差异.结论 发现miR-541基因在T1DM存在遗传变异,其中-404杂合G→T是可能的糖尿病相关变异.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作者:王晶;欧阳建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胰腺β细胞破坏的自身免疫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胰岛素的使用只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进展并不能治愈糖尿病.供体的短缺及预防排斥的长期免疫抑制限制了胰腺及胰岛细胞的移植.随着国内外对造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996 条记录 6/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