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宫雅南;董莲萍;周慧群

    目的 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探讨老年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2例老年肿瘤患者和20例良性疾病患者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vWF:Ag,FⅧ:C、AT-Ⅲ、D-Dimer的水平.结果 老年肿瘤患者的vWF:Ag、FⅧ:C、D-Dimer水平比非肿瘤患者和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AT-Ⅲ水平比非肿瘤患者和正常人降低(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87%.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非肿瘤者高.

  • 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与TNM分期的关系研究

    作者:龙胜泽;黄国兰;秦志强;杨树栋;邓嘉宁;蓝必全;陈振祥;吴燕葵;谢嫣嫣;罗凌;龙胜规

    目的:探讨肺癌凝血-纤溶功能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3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血中Fig、FⅧ:C 、D-Dimer、PLT、AT-Ⅲ及PT、APTT、FI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Fbg、D-Dimer、FⅧ:C、D-Dimer及AT-Ⅲ水平有异常改变(P<0.01),改变幅度随TNM分期增大而增加(P<0.01)。PT、APTT、T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PLT、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TNM分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作者:张岩;刘彤;高漫;梁成波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凝溶胶蛋白(GSN)、游离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重度(SPE)、轻度(MPE)患者各3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对照组1)和足月健康孕妇(对照组2)各30例,比较4组外周血中血浆GSN和游离VDBP的水平,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结果 MPE和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P<0.05),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SPE组中GSN、VDBP及PLT、PT、APTT、FIB的含量明显低于MPE组(P<0.05),D?dimer明显高于MPE组(P<0.05)。在健康孕妇中,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随着孕周的增加,GSN水平呈下降趋势,VDBP水平呈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凝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GSN、VDBP水平较健康孕妇显著降低,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加重变化更为明显,与孕周关系不大。

  • 391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江素华;周旭红;黄慧;曾波航;冯莹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负荷量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9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肿瘤的大小分为无负荷组(110例)、轻负荷组(59例)、中负荷组(111例)、重负荷组(111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Fbg,FⅧ:C、AT、D-Dimer及PLG的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的Fb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且随肿瘤负荷的增大而升高(P<0.01);重负荷组AT水平比无、轻、中负荷组和正常组降低(P<0.05),无、轻、中负荷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LG 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AT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可能是日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比较

    作者:张亦岐;张静;曲桂艳

    目的 研究介入及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与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其中观察组4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4.58%,对照组为3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分别为(19.87 ±3.07) ug/L和(2.67 ±0.81)IU/mL,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为(51.19±5.62)u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在具体操作时应严格操作流程,尽量减少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出血并发症.

  • 参附改善心脏直视手术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作用

    作者:郑传东;闵苏

    目的:探讨将参附注射液(SFI)用于体外循环(CPB)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MVR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全过程都不用SFI;Ⅰ、Ⅱ实验组:预充时经CPB分别泵入SFI 1.0ml/kg或1.5ml/kg;Ⅲ组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I 1.5ml/kg;Ⅳ组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泵入SFI 1.5ml/kg.各组从中心静脉采血测定ACT、PT、APTT及血浆D-D含量,应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仪(CFD-Ⅲ型)检测凝固启动时间(CST)、大凝固程度(MCE)、凝固峰值时间(MCT)、平衡时间(BLT)及完全纤溶时间(WFT),作凝血-纤溶动态平衡分析.记录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胸引量)及引流拔管时间.结果(1)血浆D-D含量:各组术毕(T2)、术后3h(T3)较术前(T1)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T4)时降低;与C组比较,Ⅳ组明显较低(P<0.05).(2)凝血-纤溶动态平衡参数:[1] CST、MCT:各组T2、T3、T4均明显长于T1(P<0.01),其中,T2时CST各实验组均比C组长(P<0.05);[2] MCE:与T1比较,各组病人CPB后持续增高(P<0.01);[3] WFT:各组CPB后明显长于CPB前(P<0.01);与C组比较,T4时Ⅱ、Ⅲ、Ⅳ组明显较长(P<0.05);[4] BLT:各组仅T@明显长于T1(P<0.01);与C组比较,T3时Ⅲ、Ⅳ组明显较长(P<0.05).(3)术后引流:与C组比较,Ⅳ组胸引量较少、引流拔管时间较早(P<0.05).结论:SFI可抑制MVR后继发性纤溶活动,改善MVR后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减少MVR后胸引量,而对内、外源性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