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远丽芳;陈俊林;王津京;马飞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91例接受新辅助、辅助及姑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FN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N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患者共有52例发生FN,发生率为27.22%.TA方案发生率高,为46.80% (22/47),其次为AC方案,为21.78%(22/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方案(OR=0.768,95%CI:0.608~0.974,P=0.029)及Hb(OR=0.962,95%CI:0.933~0.993,P=0.014)与FN的发生有关.结论 化疗方案是及化疗前Hb水平是FN的影响因素,TA及AC方案是高度危险引起FN方案.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细菌谱及药敏分析

    作者:吴洁清;路平;梁秋冬;赵锋

    目的探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1~2005.1收治128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血等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54.8%,革兰阳性菌为45.2%,2例(0 3%)为混合菌感染.在革兰阴性菌组中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杆、铜绿假单胞菌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在革兰性阳菌组中,以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三代头孢哌酮等有较高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结论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能不需要常规应用抗菌素,因耐药菌株的增加,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对高危患者经检验碳(杂)青霉烯类和糖肽类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一较好选择.

  • 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恶性疾病中的应用指南

    作者:Pagliuca A;Carrington PA;Pettengell R;马洪兵

    血液恶性疾病本身或用来治疗这些疾病的强化疗方案常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由此所导致的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感染实际上已成为化疗剂量受限的主要原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化疗的强度,患者既往的病史和有无伴发疾患.在过去十多年中,许多临床试验对集落刺激因子作为辅助治疗的潜在益处进行了研究,这其中包括改善或预防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其可能危及生命的后果,提高外周血干祖细胞(PBPC)移植和骨髓移植(BMT)的效果.这些治疗研究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