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喜龙;邓巧荣;张震;卢锡华;崔亚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清中TNF-α、IL-10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电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7~75 kg,年龄36~67岁,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随后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采用D组同样的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即刻(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9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后30 min(T3)、单肺通气结束后4 h(T4)和单肺通气结束后24 h(T5)时采集动脉血样5 mL,分离中性粒细胞和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清中TNF-α、IL-8和IL-10浓度。同时抽取动脉血1 mL,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患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D组和C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T1后开始升高,T3达峰;D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单肺通气开始后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10和IL-8水平均在T2后开始升高(P<0.05),T3达高峰,但在T5依然高于术前水平;D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在T2、T3、T4、T5均低于C组(P<0.05),D组血清IL-10水平在T2后各时点均高于C组(P<0.05)。两组P(A-a)O2和RI均于单肺通气开始后升高,但D组较C低。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通过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PMN NF-κB活性进而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炎症反应,保护肺脏功能。

  •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龚亚红;王维嘉;魏伟;黄宇光

    目的 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 序贯纳入2016年5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实施全麻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33例,ASA Ⅰ ~Ⅲ级.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OLV期间,维持潮气量为6~7 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 ~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过程中,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90%,收缩压> 90 mmHg或降低不超过基础值的30%,心率>50次/min,血红蛋白>90 g/L.采用FORESIGHT电极探头持续监测rScO2,根据术中rScO2的低值是否低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15%以上将患者分为低rScO2组(L-rscO2组)(n=10)和高rScO2组(H-rScO2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中血红蛋白及rScO2低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收缩压、PetCO2和SpO2.结果 L-rScO2组的Ppeak显著高于H-rScO2组(P=0.028),而收缩压显著低于H-rScO2组(P=0.046),L-rScO2组的SpO2有低于H-rScO2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Ppeak是导致OLV期间rScO2降低的相关因素.结论 胸科手术OLV期间,Ppeak与术中rScO2的下降存在关联.

  • 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史志国;郑晖;刘志东;耿万明;韩毅

    目的:评价静态压力-容量(P-V)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96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组,D组为肺功能异常组.再根据通气方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NC、D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NP、DP组).NC组和NP组各30例,均为肺功能正常患者,DC组和DP组各18例,均为肺功能异常患者.NC和DC组设定单肺通气(OLV)潮气量9ml/kg,NP和DP组设OLV定潮气量6ml/kg,并在健侧肺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 通气,以P-V曲线低位拐点对应压力(Pinfs)+2cmH2O确定PEEP值,术侧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 (CPAP) 通气,压力为5cmH2O.记录OLV前侧卧位(T1)、OLV开始后30 min(T2)、OLV开始后60 min (T3)的平台压(Pplat)、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T1、T2、T3 和关胸5min(T4)时抽取动脉血测血气指标,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T1、T4和术后18h(T5) 时抽取静脉血,检测IL-6、TNF-a 浓度;监测术后1、3、5天胸部体征、血常规、胸片变化以判断预后.结果:T2、T3时,与DC、NC组比较,DP、NP组 Pplat、Ppeak 降低,Cdyn 增加(P<0.05);T2、T3、T4时,与DC组比较,DP组Qs/Qt降低,PaO2升高(P<0.05);T4、T5 时,与NC、DC组比较,NP、DP组IL-6、TNF-α浓度降低(P<0.05).术后NP、DP组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采用6 ml/kg潮气量,根据静态P-V曲线Pinfs+2cmH2O设置 PEEP,术侧辅以5cmH2O 的CPAP及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的肺通气方式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低氧血症发生,减轻肺损伤,减少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在老年肺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更明显.

  • 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中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明哲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中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178例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手术中测定脑氧代谢参数,手术前后采集血清并检测神经损伤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单肺通气前,两组rSO2、PjvO2、SjvO2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单肺通气后30min、60min时,观察组患者的rSO2、PjvO2、Sjv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当天,血清中NSE、S100β、Aβ、GFAP含量,对照组显著高于手术前,观察组与手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中IL-6、IL-8、TNF-α、MDA、SOD的含量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后当天血清中NSE、S100β、Aβ、GFAP、IL-6、IL-8、TNF-α、MDA、SOD的含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预处理用于单肺通气能改善脑氧代谢,对神经功能损伤有减轻作用、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Coopdeeh支气管封堵器在困难气道患者中行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建

    目的 探讨Coopdeeh支气管封堵器在困难气道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效果与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经评估为气道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Coopdeeh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对照组使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通气方式治疗后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指标.结果 应用支气管封堵器的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及肺萎陷质量、术后咽痛声嘶人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生命体征中气道压力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行支气管封堵术的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困难气道患者行Coopdeeh支气管封堵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困难气道患者行单肺通气.

  • 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及术后咽喉炎症反应的研究

    作者:罗军;谭兴福;李晓云;阮祥才;黎广祥;吴海滨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6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需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通气治疗。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组比较,支气管封堵导管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并且在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治疗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且手术后患者的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单肺移植术中心脏局部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颖芬;陈德坚;陈剑锋;董庆龙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 异丙酚和七氟醚在肺结核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和氧合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梁皓峰;覃绍坚;石燕

    目的 研究并比较异丙酚、七氟醚在肺结核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和氧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且ASA分级为Ⅱ级~Ⅲ级的97例合并肺结核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97例合并肺结核单肺通气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七氟醚组分别有47例、50例,异丙酚组、七氟醚组分别采用异丙酚、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肺内分流率、氧合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认知功能指标.结果 单肺通气后5min,异丙酚组、七氟醚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肺内分流率、氧合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min,异丙酚组、七氟醚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合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丙酚组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七氟醚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肺结核患者单肺通气开胸手术麻醉维持中均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稳定,术后意识恢复较快,并发症少,而异丙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内分流.

  • 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陈志峰;高峰;陈丹娜;蔡杰衡

    目的:分析单肺通气时七氟醚在不同低有效浓度(MAC)下对肺顺应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左侧开胸手术的39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前的麻醉诱导均使用芬太尼、力月西、维库溴铵和依托咪酯,手术过程中的维持麻醉方法用七氟醚一组0.5MAC,二组1.0MAC,三组1.5MAC。手术过程中用双腔支气管控制右肺呼吸。在单肺通气0min、1min、3min、5min、15min时记录肺部的气道压、血氧饱和度、肺顺应性、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动脉压。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单肺通气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明显,其中第三组与第一组、第二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维持肺内七氟醚1.5MAC可以明显增强肺顺应性,而当七氟醚MAC<1.0时不会改善肺的顺应性。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江莉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术时实施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的45例患者,考察不同时段的肺内分流率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肺内分流率在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半小时、单肺通气1h、重复双肺通气半小时这几个时间点均比文献报道的其他麻醉给药方式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文献报道的其他麻醉给药方式短。结论?瑞芬太尼在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麻醉中应用使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术后苏醒和恢复质量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163例总结

    作者:黄美清

    目的 为确保肺癌手术的麻醉安全.方法 采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外麻,在全麻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单肺通气,观察病人SPo2、气道压变化及肺萎陷情况.结果 大部分病人术中HR、BP,SPo2稳定,单肺通气良好,并发低氧血症4例,气道压升高2例,其原因为支气管痉、陈旧性血块阻塞支气管所致.结论 全麻复合硬外麻更适合于肺癌合并高血压及心肌缺血的病人,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便于术中吸痰及手术操作,大大提高了肺癌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 气管插管过深致术中缺氧1例

    作者:罗钧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体重62kg,身高157cm,全牙齿脱落,因左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患者不能耐受搬动所致的疼痛和麻醉体位,主动要求将硬膜外麻醉改行全麻.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入手术室后监护仪测血压124/80mm Hg,心率90次/min,呼吸16次/min,血氧饱和度98%.在推车上开始诱导,给力月西3mg,芬太尼0.2mg,维库溴胺8mg,丙泊酚80mg,3min后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气管导管深度为22cm,听双侧呼吸音对称.

  •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郭春明;马楚洲;余良鑫

    目的:比较Coopdech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麻醉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40例择期单肺通气行胸外科手术的患儿,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 A组,n=20)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n=20),两组患儿分别通过Coopdech 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两组患儿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侧肺萎陷优良率和术后喉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单肺通气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和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 A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224±72)比(165±46)s,P<0.05],A组插管成功率(100%比85%,P<0.05)、术侧肺萎陷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5%比75%,P<0.05),A组术后喉痛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比35%,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A组PaO2明显高于B组[(206±58)比(148±63) mmHg,1 mmHg=0.133 kPa,P<0.05],PaCO2和PAW明显低于B组[(36±4)比(45±7) mmHg;(21.6±3.2)比(29.3±5.5) cmH2 O,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可用于儿童单肺通气,但支气管封堵器具有咽喉损伤较小、插管成功率较高、术野暴露较满意、气道压力低、氧合较充分的优势。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单肺通气期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李翃斌;张燕;高宝斌;付海青;邓江红

    目的 探讨在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浙江舟山市人民医院24例行肺大泡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肺泡(BAL),检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组分,以饱和磷脂/总磷脂和饱和磷脂/总蛋白比值作为判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 胸部手术时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降低,PEEP可阻止其降低,但伴心排量下降.结论 呼气末正压呼吸可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保护肺功能.

  • 库克支气管阻塞器在患者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佩盈;顾华华;张军;梁伟民

    胸腔手术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视频辅助的胸腔镜技术(VATS),这要求通过单肺通气对术侧视野进行充分暴露.以往一般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Univent导管[1-3]、Fogarty导管[4-5]或普通气管导管插入支气管等来实现单肺通气.以上几种技术各自有其局限性.

  • 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反应的变化

    作者:李卫霞;刘鲲鹏;李昭;宋洁;曹妍婷;王稳;刘德若;郭永庆;李成辉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9~81岁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侧卧位OLV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于麻醉诱导前平卧位吸空气时(T1),侧卧位后双肺通气(TLV)20min (T2)、OLV后15min(T3)、OLV后30min (T4)、OLV结束时(T5)和保持侧卧位恢复TLV后15min(T6)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在T2、T3、T4和T5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0.5ml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在T2、T4、T5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T1相比,T2~T5时SpO2降低,T4时显著下降(P<0.05),T6时SpO2显著高于T2.与T2相比,T3~T5的PaO2显著降低,T5时PaO2显著高于T3和T4;与T2相比,T3、T4的Qs/Qt显著增加,T5时显著低于T3和T4.无一例患者出现SpO2<90%、临时改双肺通气、或通气侧肺加用PEEP等情况.与T2相比,OLV结束时IL-6、IL-10显著升高,且升高水平与OLV时间正相关.结论:随着OLV时间延长,患者氧合状况和肺内分流率会逐渐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 单肺通气时机械通气方式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作者:张立贤;彭亮;王琳;王爱群;陈伟龙;曹阳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56例,分为左侧开胸组(L组)和右侧开胸组(R组).麻醉诱导后先采用容量控制模式下的双肺通气,开胸前5min行单肺通气,将L组随机分为容量通气模式组(LV组)与压力通气模式(LP)组;R组分为容量通气模式组(RV组)与压力通气模式(RP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双肺通气10min(T1)、侧卧位后10min(T2)、单肺通气5 min(T3)、开胸后5min(T4)、开胸后30min (T5)、开胸后60min (T6)及手术结束(T7)时的SVV值.结果:4组患者在T2时,SVV值显著低于T1(P>0.05);T4时,LV组、LP组的SVV较T3时显著降低(P<0.05),RV组、RP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SVV组间比较:T4时,LV组、LP组显著低于RV组、RP组(P<0.05),单肺通气期间(T4、T5、T6、T7),LP组高于LV组、RP组高于RV组(P>0.05).结论:左侧开胸时SVV的变化明显,而右侧开胸时SVV受影响较小;在同侧开胸条件下,PCV模式对患者的SVV的影响大于应用VCV模式的患者.

  • 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

    作者:王培君

    为防止血液、脓液由病侧肺进人健侧肺是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绝对指征.双肺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广泛肺不张、脓毒血症和肺炎.支气管胸膜漏或气管皮肤漏则表现为正压通气时气道阻力下降,不能产生足够的肺泡通气;而巨大肺泡在正压通气时可能发生肺泡破裂.目的 讨论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方法 对该类病人应给予双腔插管,两肺分别选择性通气.结论 行胸腔镜检查时,如不是保留自主呼吸,在肋间神经阻滞下操作,全麻时单肺通气更有助于病侧肺检查.

  • 普通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25例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胡绍用;祁守景;王子杰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对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25例行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者设为观察组,将20例行双腔气管导管通气者设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及插管后(T2)等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T0和T1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05),在T2时点,前者要较之后者稳定(P<0.05);观察组术后有3例(12.0%)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不适,较之对照组的45.0%更占优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食管癌手术患者提供普通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治疗,能够在保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是今后医院提高食管癌手术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普及。

  • 压力可调式CPAP装置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岳定雄;李茂芳;胡忠诚

    目的:探讨压力可调式CPAP装置对单肺通气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全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在单肺通气时接压力可调式CPAP装置,术中视情况调节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压力、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压力.对照组常规单肺通气,术中视情况调节呼吸参数、PEEP压力.2组患者分别于侧卧位双肺通气10 min、单肺通气30 min及手术结束复苏前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单肺通气前后PaO2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单肺通气30 min时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在双肺通气10 min时的PaO2和手术结束复苏前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力可调式CPAP装置给手术侧肺持续正压通气,能很好地提高单肺通气时的Pa02,值得推广应用.

922 条记录 8/47 页 « 12...567891011...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