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制吡非尼酮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吴共发;邱丽浈;曾宇婷;黄绮亭;刘钰君;李海刚

    目的 探讨自制吡非尼酮(PFD)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8只远交群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分别以3 mg/ml和30 mg/ml的PFD滴眼液滴眼,全部大鼠每天滴眼6次,连续14 d.每次滴眼液滴眼后,观察并记录大鼠接触滴眼液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包括有无抓挠眼部、频繁眨眼或甩头等行为.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的结膜、角膜及虹膜组织等眼表情况,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排查角膜是否存在损伤情况,参照Draize的兔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评分,比较第14 d时三组大鼠眼表的损伤情况.三组大鼠结束滴眼后,将10%水合氯醛按照3.5 ml/kg用量配置,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充分麻醉后,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取大鼠的眼结膜和角膜,置于4%的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中固定4h,行病理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进行显微照相.刺激性行为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大鼠刺激行为持续时间和Draize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大鼠在滴眼后,均立即出现抓挠眼部的行为,约持续20~30 min后消失.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大鼠接受滴眼液处理后均无明显刺激性行为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大鼠的刺激性行为持续时间分别为(23.50±1.87)min、(24.83±3.06)min及(25.67±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膜及虹膜Draize评分分别为0.33±0.52、0.50±0.55及0.83±0.75.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膜和虹膜Draiz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大鼠的角膜和结膜上皮完整,角膜基质排列规则有序,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 PFD滴眼液眼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