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慧芬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7例(27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60.8±10.2)岁.依据选用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全部患者分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STOR人工晶状体组两组.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STOR人工晶状体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χ2=1.32,0.86,0.76,0.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432,0.963,0.862,0.63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之间、眼压和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0.079,0.091,0.29;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9,13.326;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9.683;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9,12.683;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明显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t=2.924,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到视网膜距离差值均显著小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27.25,2.05;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9,7.358;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眼轴长度均显著高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2,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89,8.0951;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前房深度均显著深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差值均显著大于Re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16.49;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会发生变化,而眼压无明显变化.选用Bigbag人工晶状体较ReSTOR人工晶状体更具优势.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韦微;左慧懿;谭少健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均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曲率(KM)、前房容积(ACV)、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角度(ACA)等参数,并记录屈光状态.全部数据均采用正态性检验.同一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各时间点的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术后屈光度变化与ACD变化、ACV变化、ACA变化及KM变化之间的关系则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患者1 d的平均屈光度为(-0.43±0.50)D、术后1周为(-0.71±0.54)D及术后1个月为(-0.50±0.46)D.术后1 d时,患者的屈光度接近手术目标屈光度-0.50 D.但在术后1周时,近视眼度数增加.术后1个月时,近视眼度数再次接近目标屈光度.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5).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均比术前提高(t=-2.15,-2.01;P<0.05).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显示,患者术后1 d的ACD为(3.99±0.53)mm、术后1周为(3.81±0.50)mm及术后1个月为(3.53±0.38)mm.术后各时间点的ACD均较术前加深(t=8.53,8.02,5.12;P<0.05),术后1个月的ACD比术后1 d显著减少(t=4.57,P<0.05).术后1 d时,患者的ACD达到深,此后呈减小趋势.患者术后1 d时的ACV为(152.05±26.75)mm3、术后1周为(139.71±26.65)mm3及术后1个月为(127.83±25.37)mm3.患者术后的ACV均较术前增大(t=-5.65,-3.91,-2.28;P<0.05).与术后1 d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ACV减少(t=2.12,4.26;P<0.05).在术后1 d时ACV达到大,此后呈减小趋势.患者术前的ACA为(42.70±2.65)度,术后1 d 为(45.44±6.45)度、术后1周为(43.83±5.81)度及术后1个月为(43.82±4.58)度.术后1 d时患者的ACA与术前相比增大(t=-2.55,P<0.05).患者术前的KM为(42.74±1.06)、术后1 d为(42.75±1.05)、术后1周为(42.73±1.00)及术后1个月为(42.73±1.01),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KM无明显差异(F=1.61,P>0.05).患者术后1周的屈光度变化为(-0.28±0.60)D、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变化为(-0.07±0.68)D,术后屈光度变化与ACD变化呈正相关(r1周=0.73,r1个月=0.83;P<0.05).术后1周的屈光度变化与术后1周的ACA变化呈弱相关(r1周=0.31,P<0.05).而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变化和ACA的变化无相关性(r1个月=0.14,P>0.05);屈光度的变化与ACV的变化和KM变化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1个月=0.21,0.19;P>0.05).结论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早期患者出现屈光漂移,手术后1 d的屈光状态接近手术目标屈光度,此后屈光度向近视漂移.术后1个月时近视漂移程度减轻.白内障术后早期的屈光漂移与ACD的变化密切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