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文阅读视力表的设计要素研究和分析

    作者:王晨晓;刘志慧;高继托;郭迎暄;贺极苍;瞿佳;吕帆

    目的 探讨中文阅读视力表设计的可行性和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视力表中文字水平确定为小学三年级水平,字体为宋体;句子为包含30个字符的连续文本,每个句子中包含27个常用汉字(即2个标点之间的汉字个数为9个),3个标点符号;所选的80个句子之间无上下文线索,具有独立的意义;字体大小有13种,增率为0.1对数单位,即1.2589,与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增幅与增率对应;字体大小以2.5点数(pt)为临界阈值.选取29位裸眼或矫正视力≥1.0的受试者,在40 cm检查距离,阅读80个筛选的句子,句子字体大小为2.5 pt(接近正常视力者的视敏度阈值),试验时记录阅读所用的时间和读错的汉字个数.将阅读速度、有效阅读位置和总笔画数3个因素作为精确选取视标的标准,选取39句视标,随机分成3组行配对t检验,以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原则进行多次随机检验.结果 阅读视力表的构成:文化水平为小学三年级,笔画数为165~210,平均(185±10).在阅读视力阈值2.5 pt时,所有测试者都顺利通过;有效阅读速度平均(142.93±11.80)汉字/min;有效阅读位置为36.03~61.48,平均48.85±6.81.39个句子进行分组后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3组视标的数据:3个组的有效阅读速度分别为(142.49±12.14)、(142.86±12.55)和(143.44±11.63)汉字/min(t1-2=-0.899,t2-3=-1.295,t1-3=-1.435),阅读位置分别为48.55±6.69、48.99±7.49和49.00±6.76(t1-2=-1.019,t2-3=-0.019,t1-3=-0.816),笔画数分别为185.54±7.55、187.69±13.76和182.62±8.17(t1-2 =0.191,t2-3=1.385,t1-3=1.686).结论 中文阅读视力表的设计要素即包含视标大小和增率的视力表设计的基本要素,亦包含视标可读性、连贯和理解的阅读特质.可用阅读视力、临界阈值、有效阅读速度来表达阅读视觉功能.

    关键词: 阅读 视力 可读性 视标
  • 视力对比敏感度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丽萍;吴兰芬;吴伶俐

    目的:探讨视力对比敏感度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42例82眼弱视儿童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出的视力看作"E"视标对比度为100%的视力,逐渐降低该视力"E"视标对比光度,使患儿视力难度渐渐增加,以此达到精细视力训练后增视目的.结果:治愈67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6%.结论:弱视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轻度弱视治愈率高于中、重度弱视且治愈平均时间缩短.用视标对比光度的方式将精细视力训练的视标量化,从而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 注视距离、照度以及视标对早期近视儿童调节反应的影响

    作者:蓝卫忠;林丽霞;李文涛;杨智宽

    目的 研究注视距离、照度以及视标刺激对调节反应的影响,继而从调节反应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些视觉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能的作用.方法 横断面对比研究.一共对168例早期近视儿童进行了测量.近视儿童配戴其佳矫正试戴镜,利用SRW-5001K红外线电脑验光仪对其分别在不同距离、不同照明条件以及注视文字/图形视标等条件下进行屈光状态的测量,计算其调节滞后量.对不同距离调节反应的数据比较采用配伍设计资料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照度、视标刺激调节反应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注视6 m、1/2 m、1/3 m、1/5 m的调节滞后量分别是(-0.19±0.44)D、(0.67±0.41)D、(0.75±0.55)D、(0.93±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3,P<0.01).在1/3 m处注视文字视标,在173 lx和5 lx照度下测得其调节滞后量则分别为(0.79±0.35)D、(0.90±0.33)D(t=-2.87,P<0.01);在1/3 m处注视图形/文字视标,其调节滞后量分别是(0.71±0.37)D、(0.78±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0,P<0.05).结论 注视距离减少与照度下降均能使调节滞后量增加,文字视标刺激较图形视标刺激产生更大的调节滞后量,提示改善这些视觉环境可能有助于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

  • 全视系统空间MTF测试系统设计

    作者:曾碧新;陈式苏

    目的:介绍一种用VB程序编制的快速、简便、有效的全视系统黑白和色觉空间调制传递函数(MTF)测量系统设计方法.方法:按照调制传递函数MTF定义和Weber定律:采用矩形条纹作为视标(矩形条纹由VB编程实现).对比度由计算机的像素灰度级别变化决定.将MTF的范围按对数等间隔分成13档,然后按公式分别计算每一档对应的前景和背景的灰度值.空间频率SF的设计由视标宽度、视标和被测者距离所决定.结果和结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空间频率和各种对比度的矩形条纹(并保持它们平均亮度不变),条纹分黑白、红、绿、蓝四种,作为测量全视系统黑白和色觉空间调制传递函数(MTF)的视标.空间频率从3 cpd到47.5 cpd,分13档,按对数等份,沿X方向改变;MTF也分13档,沿Y方向改变.用本视标初步检测了20只正常眼,所得结果和文献报道相似,均呈带通型.但本研究应用方波条纹,因为其边缘能增强视知觉,使得视觉系统感到暗区更暗,亮区更亮,而测量的MTF应包括这种边缘增强效应.另外,在相同空间频率下,黑白全视系统MTF与绿色MTF相差不大,而红色MTF与绿色MTF、黑白MTF相比,MTF值降低;蓝色MTF曲线与上述三种比较,MTF值相差大.

  • 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作者:马翠侠;吕帆;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背景 研究表明,作为非光学因素,认知对调节系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客观、准确的实验设计是评价非光学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的关键步骤之一. 目的 研究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认知中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及近距离工作下专注注视的注视状态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平均年龄(24.80±1.98)岁,平均等效屈光度为(-1.92±2.02)D,平均柱镜屈光度为(-0.19±0.58)D.所有测量在屈光全矫下进行.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双眼注视40 cm处随机呈现的不同视标注视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视标设计为专注注视状态和放松注视状态. 结果 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86±0.2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2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2,P=0.000).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17±0.0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28±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1).结论 视标的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可影响调节反应,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使调节系统的调整更加精确、稳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