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中的应用

    作者:张龄洁;伍海建;管涛;王超军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同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28例(28眼).均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8.7月.结果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为(24.25±3.09)mmHg,术后随访平均眼压降至(15.48±1.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5,P=O.04).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74±0.43)mm增加到术后的(3.19±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P=0.000).术后前房角均增宽,术前前房角关闭的部位基本开放,遗留的前房角关闭均≤90..所有术眼术后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晶状体凶素所致的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既可控制眼压又可提高视力.

  • 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变化研究

    作者:牟大鹏;李树宁;王宁利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评价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的短期房角生物形态学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本院眼科中心的20例 PAC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15%),女17例(85%),平均年龄为(62.3±10.4)岁。所有 PAC 患者均行双眼 LPI,随机选取一只 PAC 患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 LPI 术前及术后早期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 UBM 检查。结果 LPI 术后,PAC 患者巩膜突前750μm 处房角开放距离由(0.19±0.10)mm 增至(0.40±0.41)mm(P <0.05);前房深度由(1.64±0.44)mm 增至(2.70±2.32)mm(P <0.05);房角隐窝面积由(0.12±0.05)mm2增至(0.23±0.09)mm2(P <0.05)。结论 LPI 在术后早期可增加 PAC 患眼的房角开放度。

  • 原发性房角关闭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脉络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张晨;陈伟

    目的: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技术测量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患者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术前及术后脉络膜厚度,并与正常人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符合PAC诊断的患者30例(48眼)作为PAC组,选择同期门诊正常体检的人群30例(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正常对照组及PAC组LPI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并采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SF)以及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N1、N2、N3)、颞侧(T1、T2、T3)、上侧(S1、S2、S3)、下侧(I1、I2、I3) 0.5、1.5、3.0 mm处共13个点的脉络膜厚度(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间各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绘制脉络膜厚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佳诊断界限值;脉络膜厚度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分析;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AC组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浅于正常对照组(t=-14.383,P<0.001).PAC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间点的中央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13,P=.001),且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中央前房深度依次变深(P<0.01).PAC组术前13个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厚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PAC组各时间点的脉络膜厚度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0.512,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脉络膜厚度均较术前变薄(P<0.001).2组所有受试者的脉络膜厚度与中央前房深度在SF、T1、T2、T3、S2、S3、I1、I2、I3位置呈负相关(r=-0.249、-0.239、-0.416、-0.330、-0.184、-0.176、-0.189、-0.184、-0.160,P<0.001),而脉络膜厚度与眼压、眼轴均无相关性.结论:PAC患者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厚,行LPI术可使PAC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变薄.脉络膜厚度在PAC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及LPI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双眼眼前节结构差异探讨

    作者:江媛;温积权;吴小娜

    目的 运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比较分析双眼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双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34例(68眼).比较患者双眼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拱高(LV)、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度数(AA)的差异.结果 双眼ACD、CCT和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角参数方面,左眼3点位AOD500、3点位AA均较右眼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点、9点、12点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双眼眼前节结构大部分无显著性差异,可选择任一眼先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干预治疗.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晓燕;叶亲颖;黄玉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AC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分为PAC组(28例)和PACG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d、1个月、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佳矫正视力,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患者前房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患者眼压,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AC组和PACG组术前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1±0.21、0.32±0.19,术后6个月分别为0.57±0.28、0.58±0.26,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术后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间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PAC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CA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间AC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AC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短期内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原发性急、慢性房角关闭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长期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新博;张秀兰;王忠浩;蔡小于;葛坚

    目的 比较原发性房角关闭PAC两种不同表现类型:急性PAC(APAC)与慢性PAC(CPAC)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疾病转归.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行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的PAC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分为APAC组和CPAC组,观察眼压变化、房角粘连范围以及视神经损害的进展情况. 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124人(APAC组48人,CPAC组76人).两组的平均观察时间为APAC组(52.3±1.4)个月和CPAC组(54.2±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平均年龄、房角粘连范围的差异皆没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间APAC组的平均房角粘连范围(4.2±2.4)要高于CPAC组(3.4±1.4)(P< 0.05),同时疾病的进展率APAC组(35.4%)显著高于CPAC组(25.0%)(P<0.05). 结论 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组(ISGEO)分类系统下PAC急性与慢性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其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疾病转归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房角关闭存在不同进展机制,建议新分类系统需要考虑进一步将PAC的两种形式分开,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在白内障膨胀期原发性房角关闭治疗的长期观察

    作者:李世宏;叶剑;尹小磊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PHACO+IOL)对白内障膨胀期合并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白内障膨胀期合并PAC患者29例38眼行PHACO+IOL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及追踪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完成随访24例32眼.术后随访时间6~35(19.53±8.93)个月.术前用药前平均眼压(IOP)为(31.61±9.88)mmHg,术后1个月及后随访IOP分别为(16.73±2.13)mmHg和(15.61±1.94)mmHg,前组和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央前房深度(ACD)由术前的(2.22±0.51)mm增加到的(3.59±0.46)mm和(3.17±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患者术后佳校正视力(BCVA)均有明显提高,后随访组虽较术后1个月组BCVA有所下降,但是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术前前房角关闭的部位基本开放,粘连范围缩小或消失,术眼虹膜平坦,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后1个月及后随访时间点均未发现视野有明显改变.结论 白内障膨胀期合并PAC的患者行PHACO+IOL术可以阻断闭角型青光眼病程,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84例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红霞;沈蔚;肖丽波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对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84例(8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住院病人,一眼行手术治疗,另一眼符合PAC观察指标者,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观察LPI前、后各个时间点眼压的变化及转归.结果 LPI治疗前眼压平均(20.21±12.78)mmHg;治疗后1月眼压平均(13.84±3.86)mmHg,观察终末眼压平均(14.91±5.87)mmHg ;76例眼压长期控制,有效率(90.47%);2例眼压增高,视神经发生改变(2.38%)行手术治疗;6例眼压增高而未发生视神经病变(7.14%)给予药物控制眼压.结论 LPI能够控制PAG患者的眼压,疗效持久、稳定.

  • 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3min暗室激发试验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涛;高燕华;刘桂波;向燕茹;王永红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 primary angle colsure,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3min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sounic 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的相关生物学参数,探讨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患者LPI术后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78例 APAC 对侧眼(无周边虹膜前粘连)为研究对象,LPI术后进行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观察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膨隆度(IC)、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CPD)等各项眼前节结构参数及房角接触性关闭方位数(NPAC)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I术后暗室下UBM检查至少1个方位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有26眼(33%),其中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有19眼(24%),暗室激发试验时眼压升高值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呈正相关(r=0.84,P<0.01).接触性房角关闭(+)组与接触性房角关闭(-)组暗室时与正常光线下比较AOD500、IT、IC变化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OD500(P=0.003)、IT(P=0.012)、IC(P=0.043)、TPCD(P=0.015)、虹膜根部附着位置(P=0.024)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T(P=0.011)、TPCD(P=0.009)和虹膜根部附着位置(P=0.02)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PACS患者行LPI术后仍有部分在暗室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虹膜周边肥厚、睫状体前位、虹膜根部附着点前移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在LPI术后应当进行长期随访与干预治疗.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柳力敏;王琳;胡悦东;万超;才娜;陈蕾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 LPI)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PAC的患者33例49眼行LPI,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结果:通过(9.9±4.8)mo的短期随访,LPI治疗前眼压(17.69±3.25)mmHg,治疗后终末眼压(16.33±3.42)mmHg,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100%);45眼眼压得到控制,有效率92%,4眼(8%)眼压控制不佳,其中1眼(2%)手术治疗,3眼(6%)予加降眼压药物治疗.结论:对于PAC患者,LPI治疗短期内对降低眼压、加宽房角有效.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耿宁

    0引言晶状体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1945年Guyton发现晶状体脱位可能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由此开始了晶状体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历史.此后陆续有报道白内障摘出术如囊内摘出、囊外摘出以及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

  • 超声乳化在伴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房角关闭中的应用

    作者:赵小静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在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平均散光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患眼平均视力由0.15±0.02恢复至0.48±0.13、平均眼压由23.29±4.83 mmHg下降至18.34±2.41 mmHg、散光程度由1.14±0.15DC降至0.53±0.06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水肿2.5%、后囊混浊3.4%、前房纤维素渗出5.1%。
      结论:超声乳化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压、恢复视力,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