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2例

    作者:管丽芳;徐洪超;管学刚;管丽丽

    例1,女,3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伴眼痛、头痛1月来诊.体格检查示身材瘦长,指趾细长.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3,眼压48.7mmHg(非接触式),睫状充血(++),角膜弥漫水肿,色素KP(++),前房消失,前房内有透明晶状体偏向鼻侧,颞侧与虹膜嵌顿,此处虹膜膨隆,瞳孔直径约5mm向后及鼻侧移位,光反射(-),余视不清.左眼视力0.4,眼压17mmHg(非接触式),前房颞侧及下方深,鼻侧正常,可见虹膜震颤,瞳孔直径3mm,光反射存在.B超示右眼晶体脱位于前房,眼轴为21.78mm,左眼晶体下移.

  • 高度近视一眼白内障另一眼透明晶状体双眼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雷智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一眼合并白内障另一眼透明晶状体双眼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8例(136眼)双眼高度近视且一眼合并白内障另一眼为透明或半透明晶状体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患者晶状体透明或半透明的68眼作为观察组,另一合并白内障眼作为对照组,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屈光状态及并发症情况.评价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为4.67±0.20,好于术前佳矫正视力4.47 ±0.21 (P <0.05),安全性指数为1.04.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佳矫正视力为4.64±0.22、4.67±0.20,对照组为4.58 ±0.25、4.66±0.20,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观察组有86.8%(59眼)、对照组有83.8%(57眼)术后等效球镜控制在预置屈光度±1.00D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628).两组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眼、对照组有17眼发生了手术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0,P=0.005).68例患者均未发生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结论 高度近视一眼白内障而另一眼为透明晶状体者,选择双眼同期手术能减少透明晶状体眼的并发症,消除屈光参差,早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提高视觉质量.

  • "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作者:周宏健;吴善君;吴国海;廖燕红;魏建丽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和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54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 640~2 600)·m-2,平均为(1 890±210)·m-2;术后为(1 540~2 480)·m-2,平均为(1 820±180)·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χ2=1.578).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

  • 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

    作者:李林;邢怡桥;杨安怀;艾明;严涛;俞晓艺;武犁;徐永红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月, 5眼出现轻度后囊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前提下,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天然抗氧化剂对抗晶状体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秀榕;祁明信;叶蕻芝;林薇;郑良朴;林久茂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水飞蓟宾(SIB)、没食子酸丙酯(PG)、阿魏酸钠(SF)和沙棘总黄酮(TFH)5种天然抗氧化剂对抗实验性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麻醉后,无菌操作摘出80只眼球,游离出透明晶状体.

  • 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哲明;张静琳;陈韵;林振德

    目的 探讨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9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双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检查、视觉需要调查、主视眼检测、生物测量,术中植入单焦点折叠式IOL.根据患者视觉需要分为两组:Monovision组28例,男11例,女17例,根据生物测量结果,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使患者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非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2.0~-2.5D;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双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对术后双眼裸跟远近视力、屈光度等随访观察3个月,结合术后问卷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onovision组和对照组双眼同时视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83±0.15)、(0.8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onovision组双眼同时视近视力(0.68±0.25)好于对照组(0.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术后3个月远距离用眼,两组不带眼镜分别是97.5%、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近距离用眼从不带眼镜的比例,两组分别为7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远近用眼均不用戴镜等优点.

  • 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附32例35眼报告

    作者:张少斌;黄惠春;郑煜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35眼)不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观察组)进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并与同期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65眼)作对照(对照组).两组术后随访(16±4)月.结果:观察组眼压由术前(3.7±1.9)kPa降至术后(1.5±0.6)kPa,对照组由术前(3.7±1.8)kPa降至术后(2.1±1.0)kPa,两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全部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2.8 kPa以下,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0.5)mm增加到术后的(2.3±0.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有6眼出现前房纤维渗出,2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对照组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6±0.7)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为(1.5±0.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出现低眼压26眼,浅前房15眼,前房出血7眼,前房纤维渗出2眼,脉络膜脱离5眼,出现不同程度白内障10眼.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

    作者:李艳秋;王松田;张学玲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58眼)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45 眼(76%),术后6月视力≥0.5者46眼(79%),≥1.0者11眼(19%),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进行性近视眼底病变.术中后囊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眼,后囊混浊6眼,随访中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较,更适合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及超高度近视.

  • 玻璃体切除治疗感染性眼内炎时透明晶状体的处理

    作者:万金兰;陈震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治疗时,保留和摘除透明晶状体时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34例3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透明晶状体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透明晶状体;摘除透明晶状体组(19例):行玻璃体切除时摘除透明晶状体。术后均随访6~12mo,分析透明晶状体不同处理方法时术后视力(矫正后)及眼部一般情况。结果:保留透明晶状体组,视力提高14眼,视力提高为93%;摘除透明晶状体组,视力提高18眼,视力提高为95%。保留透明晶状体组,1眼眼内炎未能控制,为7%;摘除透明晶状体组,1眼眼内炎未能控制,为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12mo,两组均无眼内炎复发病例。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时保留和摘除透明晶状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 半脱位透明晶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4例

    作者:喻磊;王从毅;杨琳;孙利;吴利安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较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晶状体脱离范围(2/4~3/4)象限的患者行脱位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适当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 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2.8mm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手术护理

    作者:鲁为凤;白晓霞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 眼球穿通伤后视力恢复正常1例

    作者:杨波;秦保安

    1案例某女,20岁,某日右眼被铁丝刺伤,即视物不清.当时临床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2,右眼球轻度混合充血,角膜可见一纵行全层伤口,上至12点,下至5点,全长12mm,上方伤口不规则,伤口内有玻璃体及半透明晶状体皮质嵌顿,前房消失,虹膜完全缺如,眼内其它结构看不见.指测眼压Tn-3,眼球严重塌陷变形.诊断:右眼球穿通伤.行显微缝合术,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1周视力光感,伤口对合平整,未见炎症表现.于伤后2周及2月分别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月复查视力1.0.伤后5月鉴定查视力右眼1.0,左眼无异常.

  • 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松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2月28例(49眼)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术前好矫正视力,术前好矫正视力≥0.5者21眼(42.6%);术后裸眼视力≥0.5者33眼(67.4%).术后视力较术前好校正视力提高≥两行有30眼,提高一行16眼,等于术前好校正视力3眼.术中3例出现后囊膜破裂,2例人工晶体植于囊袋中,1例人工晶体植于睫状沟,术后观察3-6月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不能耐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却想摘掉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