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金银花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

    作者:朱胜春;胡嘉奇

    1化学成分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富含挥发油,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及有机酸等.1.1挥发油王国亮等从河南栽培的金银花干花蕾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个成份,多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香树烯、芳樟醇和香叶醇.

  • 藏药郎庆阿塔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研究

    作者:鞠建明;蔡雪萍;江宝红;黄一平

    目的:建立藏药郎庆阿塔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郎庆阿塔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芳樟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鉴定了郎庆阿塔挥发油中的3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芳樟醇在10.62~169.92 μg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2%(n=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藏药郎庆阿塔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控制.

  • 正交试验优选海通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杨广安;黄倩;林冰;周英;杨世林

    目的:优选海通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超声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海通叶挥发油的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12h,蒸馏提取10 h,超声80 min,挥发油得率0.332%.共分离出59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3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5.14%.相对质量分数>5%的化学成分有1-辛烯-3-醇(19.020%),芳樟醇(12.981%),植醇(11.768%),己烯醛(9.911%)及α-蒎烯(6.681%).结论:优选的海通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挥发油的提取效率较高.海通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

  • 对照品法和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含量比较分析

    作者:罗轶;白桂昌;陆敏仪

    目的:分别用对照品法和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的含量,探讨选择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测定岗松油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DB-5气相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保持15 min,1℃/min 升至90℃,保持2 min,10℃/min升至110℃,25℃/min 升至24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芳樟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6.5%~102.2%;t 检验表明2种测定方法得出的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对照提取物法可用于岗松油的质量评价。

  • 芳樟醇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姜冬梅;朱源;余江南;徐希明

    芳樟醇是一种挥发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全草中,也可通过合成制备.它是香水、家用清洁护理产品中使用频率高的香料,也可用作食用香精以及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中间体.除此之外,它还兼具医疗保健作用.诸多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芳樟醇具有镇痛、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药用前景十分广阔.该研究主要就芳樟醇的药理作用、制剂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缓释性芳樟醇制剂的活性效应比较

    作者:孙锦程;郝蕙玲

    目的 比较不同缓释型芳樟醇制剂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 将芳樟醇通过空穴置换法、聚合物浸渍法、环糊精法制得3种缓释性芳樟醇制剂,并利用小容器法和四臂嗅觉仪法评价其对德国小蠊的活性效应.结果 芳樟醇-乙烯醋酸乙烯酯颗粒剂与活性氧化铝颗粒剂对德国小蠊有明显的驱避性,其中芳樟醇-乙烯醋酸乙烯酯颗粒剂优于后者,驱避性高达97.7%,而芳樟醇·β-环糊精包结剂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3,P>0.05).结论 采用空穴置换法与聚合物浸渍法均可达到对芳樟醇的理想释控状态,为空间驱避昆虫、缓解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防控手段.

  • 芳樟醇对十八甲基炔诺酮经皮渗透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

    作者:荣毅;俞文英;郭霞;曾珊珊;沈正荣;曾苏;叶金翠

    本文以十八甲基炔诺酮(norgestrel,NG)为手性模型药物,研究其经离体大鼠皮肤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以及手性促透剂芳樟醇和皮肤类脂对NG经皮渗透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采用Valia-Chien双室渗透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手性HPLC法检测渗透液样品,考察了NG经完整皮肤和去类脂皮肤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及芳樟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l-NG或l-NG于无水乙醇-水(2∶8,v/v)饱和溶液中,未观察到dl-NG经皮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但dl-NG的皮肤渗透速率是l-NG的2倍,这主要归因于l-NG和dl-NG间溶解度的差异;当加入dl-芳樟醇后,dl-NG出现对映体选择性渗透,l-NG的稳态渗透速率高出d-NG 22%,而采用去类脂的皮肤进行相同实验时对映体选择性现象消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显示,经dl-芳樟醇处理的皮肤角质层类脂的亚甲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在波数上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蓝移.结果提示,dl-芳樟醇引起dl-NG对映体选择性经皮渗透与其对皮肤类脂的作用有关.皮肤类脂50%以上由手性物质神经酰胺组成,推测手性促透剂芳樟醇、皮肤类脂手性物质神经酰胺和/或手性药物NG之间可能存在对映体选择性相互作用.

  • 白花油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胡世强;张伟;张永耀

    目的:提高白花油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DB-5MS毛细管柱(30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为1mL·min-1,分流比为100∶1,离子源温度为200 ℃,接口温度为300 ℃,电离方式为EI.结果:芳樟醇在0.513~10.27 ng范围内、樟脑在1.23~24.60 ng范围内、薄荷脑在5.089~101.18 ng范围内、水杨酸甲酯在7.032~140.64 ng 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芳樟醇的回收率为105.3%,RSD为2.0%;樟脑的回收率为103.5%,RSD为2.1%;薄荷脑的回收率为104.0%,RSD为1.5%;水杨酸甲酯的回收率为99.5%,RSD为1.5%.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可对白花油中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 气相色谱法测定岗松油中芳樟醇和桉油精的含量

    作者:张启明;姜平川;刘刚;姜韧;谭生建

    目的建立岗松油中芳樟醇和桉油精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十一烷为内标,在SE-54毛细管色谱柱上,实现了芳樟醇和桉油精与各组分的基线分离.结果芳樟醇在0.488~2.930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873 9X-0.026 5,r=0.999 9,回收率为100.8%(RSD=1.9%,n=5);桉油精在1.395~8.372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931 8X-0.007 6,r=0.999 8,回收率为100.0%(RSD=1.7%,n=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岗松油中芳樟醇和桉油精的含量测定.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鸡肝散7种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作者:徐娟华;来奕刚;姚彤炜;曾苏;楼宜嘉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鸡肝散(Elsholtzia blanda)中7种挥发油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初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挥发油组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INNOWAX 型毛细管柱(0.53 mm×30 m,5μm),氢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60℃,以30℃·min-1升至90℃,再以5℃·min-1升至18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40℃.结果 7种成分能较好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α-蒎烯33~330 mg·L-1(r=0.999 9);β-蒎烯32~320mg·L-1(r=0.999 8);1,8-桉叶醚111~1 110 mg·L-1(r=0.999 8);樟脑238~238 0 mg·L-1(r=0.999 6);芳樟醇140~140 0 mg·L-1(r=0.999 7);乙酸龙脑酯65~650 mg·L-1(r=0.999 5);龙脑53~530 mg·L-1(r=0.999 5).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7.0%,97.8%,99.9%,96.5%,97.4%,97.1%.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王弘;敏德;张治针;郑玉果;史亚君;果德安;郑俊华

    罗勒Ocimum basilicum L. 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但罗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我们对福建同安产罗勒的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分析,对检出的44种成分初步鉴定出27个化合物,依体积分数排列:丁香酚(eugenol) 49.47%,4-松油醇(terpinen-4-ol) 1.56%,己酸(hexanoic acid) 1.14%,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 1.12%,δ-杜松烯(δ-cadinene) 0.75%, β-波旁烯(β-bourbonene) 0.49%, 龙脑(borneol) 0.40%,壬酸(nonanoic acid) 0.36%,1-辛烯-3-醇(1-octen-3-ol) 0.35%,癸酸(decanoic acid) 0.31%,芳樟醇(linalool) 0.28%,α-松油醇(α-terpineol)0.26%,1-己醇(1-hexanol) 0.23%, 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 0.19%,辛酸(caprylic acid) 0.17%,顺-3-己烯-1-醇 (cis-3-hexen-1-ol) 0.12%,庚酸(heptanoic acid) 0.10%,长叶薄荷酮 (pulegone) 0.08%,正丁醇(1-butanol) 0.08%等.本结果为罗勒的系统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 手性促进剂芳樟醇对萘普生经皮渗透的促透效果

    作者:郭霞;荣毅;张亮;叶金翠

    目的 研究dl-芳樟醇、d-芳樟醇、l-芳樟醇对模型药物经离体大鼠皮肤渗透促透效果的差异及芳樟醇对角质层类脂神经酰胺的作用.方法 采用Valia-Chien双室渗透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手性固定相HPLC法测定皮肤渗透液中药物含量,红外光谱法考察芳樟醇对角质层类脂特征吸收峰峰位的影响.结果 加入1% dl-芳樟醇、1%d-芳樟醇、1%l-芳樟醇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2.47±0.63)、(1.53 0.54)、(1.73±0.48)μg·cm-2·h-1,分别是对照组[(0.99±0.42) μg·cm-2·h-1]的2.49、1.55、1.75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l-芳樟醇对萘普生的促透作用显著大于d-芳樟醇和l-芳樟醇(P均<0.05).与未经芳樟醇处理的角质层相比,经dl-芳樟醇处理过的角质层在亚甲基不对称振动吸收峰位上向高波数移动2.09 cm-1,而经d-芳樟醇和l-芳樟醇处理的角质层在波数上无变化.结论 不同构型的芳樟醇对同一药物促透效果的差异与其对角质层脂质神经酰胺的扰乱程度有关.

  • 芳樟醇为指标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研究

    作者: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任哲;惠选柱;王景峰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中芳樟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确定金银花质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金银花中芳樟醇含量,通过加速稳定性实验测定不同贮藏时期金银花中芳樟醇变化。结果芳樟醇线性范围为0.0516~1.2907 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3%;金银花经加速稳定性实验后,芳樟醇下降率为1.91%~2.80%。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金银花中芳樟醇的含量测定,金银花药材经加速稳定性研究后芳樟醇含量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未发生显著变化,金银花中芳樟醇成分较为稳定,在药材有效期内可作为指标性成分对金银花进行质量控制。

  • 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

    作者:魏惠珍;饶毅;陈燕军;夏川川;冯育林;张小娟;杨世林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的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法,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0 m×250μm,0.25μm),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口温度250℃,体积流量1 mL/min,分流:20: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保持5 min,以25℃/min升至200℃,保持2 min.结果 按油精在0.015 7~0.393 6 mg/mL与峰面积比值(按油精/环己酮)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659 X+0.066 5,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为1.53%;芳樟醇在0.009 5~0.236 6 mg/mL与峰面积比值(芳樟醇/环己酮)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526 X+0.016 6,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55 %,RSD为1.96%.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进行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 猴年话“猴药”

    作者:周罡

    猴樟又名香樟、楠木、猴挟木,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是一种生于山野丛林中的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其性温,味辛,根、干、枝、叶均含挥发油,以根部含油量高。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黄樟醚,还含柠檬醛、莰烯、芳樟醇、樟脑、桉叶素、丁香油酚等,具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吐泻腹痛、腹中痞块、疝气疼痛等症。《贵州草药》载:猴樟“驱风,行气,温中,镇痛”。《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亦载其:“茎皮治烧伤,烫伤。”猴樟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亦可外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热敷用。

  • GC 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

    作者:李奇;田静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方法采用 Agilent HP-FFAP 毛细管色谱柱(30m ×0.53mm ×1.0μm),流速5.0ml/ min,进样口温度200℃,FID 检测器温度260℃,程序升温,分流比1:1,进样量1μl,载气为氮气。结果芳樟醇在1.368~228μg/ ml(r =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 n =6)为94.5%(RSD =1.3%)。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花露的质量控制。

  • 鱼腥草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艳丽;薛贵平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有蕺菜碱,槲皮苷,异槲皮苷,瑞诺苷,金丝桃苷,阿夫苷,芸香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癸酰乙醛(鱼腥草素)月桂醛,两者均有特异臭气.还含d-柠檬烯,甲基正壬基酮,癸醛,癸酸,α-蒎烯,莰烯,芳樟醇,乙醇龙脑酯,丁香烯等.此外,含绿原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等.

  • 不同方法测定芫荽子挥发油中芳樟醇含量对比

    作者:陈玉敏

    芫荽子中所含的芳樟醇有抗病毒、抗菌以及镇静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文章主要介绍了GC内标法测定芫荽子挥发油中所含的芳樟醇含量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 现代保健医学的宠儿--大蒜油

    作者:谭燕

    大蒜能够防病、抗菌、健身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蒜具有更多和更新的医疗用途.大蒜之所以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用保健价值,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殊成分--大蒜挥发油.这种只占大蒜体积0.2%的挥发油内含大蒜素、多种硫醚化合物及柠檬、芳樟醇、α-水芹烯、β-水芹烯等化合物.近年来经过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证明,大蒜油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保健作用.

  • 二次展开薄层色谱法同时分析山蜡梅中8种化合物

    作者:周斌;程丹;李洁;崔小弟;郑鹏武

    目的 建立二次展开薄层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蜡梅中8种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对山蜡梅样品进行分离,第1次展开剂用三氯甲烷-甲醇(9∶1,V/V),展距为50 mm,第2次展开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展开至100 mm,温度为室温,显色剂为1%香草醛硫酸溶液,烘烤温度为110℃,扫描波长分别为545 nm和606 nm.结果桉油精的线性范围为0.76 ~ 11.41μg,r2=0.990 9,精密度RSD为3.98%;β-石竹烯的线性范围为0.72 ~ 10.87μg,r2 =0.991 7,精密度RSD为1.49%;芳樟醇的线性范围为1.8 ~ 18 μg,r2=0.990 3,精密度RSD为0.6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山蜡梅药材质量的方法.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