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过程中并发Ⅰ型内漏一例

    作者:杨振兴;黄德俊;李宗正

    患者男,61岁,以“间断性头痛伴左眼视物不清2周”于2016年4月12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部胀痛,伴左眼视物不清,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海绵窦区类圆形高密度影,考虑颅内动脉瘤可能,当时未予相关治疗.患者于4月12日入本院后完善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可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样突起(图1,2),初步诊断: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未破裂).遂行全脑DSA,经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可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并行颅内血管三维重建,准确测量载瘤动脉直径(4.50 mm)、动脉瘤大小(13.81 mm×15.96 mm)及瘤颈宽度(14.60 mm)、动脉瘤与周围侧支血管的位置关系(图3,4).因该颅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及瘤颈部较宽,术中动脉瘤瘤腔以及瘤颈部很难达到致密栓塞,且动脉瘤瘤腔内可见血栓形成,术前评估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存在高复发风险,以及开颅手术难度大,因此采取Willis覆膜支架治疗.

  • 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作者:潘剑威;欧昌江;严敏;范卫健;贺红卫;吴中学;詹仁雅

    目的 探讨多种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共36例患者的41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辅助栓塞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支架辅助栓塞和双微导管栓塞技术.结果 宽颈动脉瘤33个,其中球囊辅助栓塞11例,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3例,另外1例因球囊放置困难改用双微导管栓塞技术;支架辅助栓塞15例,完全栓塞10例,次全及部分栓塞各2例,单纯支架植入1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8例,完全栓塞6例,次全及部分栓塞各1例.梭形动脉瘤8个,全部行支架辅助栓寒,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6例,单纯支架植入1例.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血栓形成2例,术后视野缺损1例.结论 球囊、支架辅助和双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形态和患者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 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作者:邓东风;金点石;曲凯;周敬斌;朴翔宇;蔡鸣;张艳丽;孙瑞坦

    目的 探讨41例巨大及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治疗方法以及选择不同支架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适应证,急性期使用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Neuroform(Ⅰ、Ⅱ)、LEO以及SolitaireAB支架,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Orbit圈.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28例,择期栓塞13例.结果 41例44个动脉瘤栓塞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2例巨大动脉瘤90%栓塞,其他均95%以上栓塞.结论 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巨大及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急诊栓塞时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而使用支架,虽无相应并发症出现,但还需慎重.

  • 27例桡动脉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手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兰

    总结27例桡动脉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手术配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压及心理情况和充分准备开颅、取桡动脉及吻合的仪器器械及止血用物;术中患者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手术,避免患者低血压,按照暴露颈外动脉、开颅、取桡动脉、桡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和桡动脉与颈外动脉端侧吻合、处理动脉瘤关闭手术切口的手术顺序传递所需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手术.

  •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广;刘洪;周向阳;席海鹏;蒋文武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果:术前CTA及DSA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附近血管的关系.28例患者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3例,中残3例,死亡2例.20例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者18例,中残2例,6例失访.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复杂动脉瘤术野显露充分,同时需采取临时阻断血管、动脉瘤切开减压及载瘤动脉塑形等综合措施.

  • 体感诱发电位在复杂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姜燕;许百男;孙正辉;姜金利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复杂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8年24例复杂动脉瘤病人进行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术中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动脉瘤孤立加大隐静脉高流量搭桥或颞浅动脉低流量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实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层的SEP.将P40波幅下降一半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 ms作为参考.结果 4例行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16例行大隐静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术,4例行颞浅动脉低流量血管搭桥.监测结果:Ⅰ型无变化16例;Ⅱ型加重但逐渐恢复:波幅下降一半,但稳定且略有回升4例;Ⅲ型加重无恢复:波幅下降一半,且继续下降,升高血压也无明显改善3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1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结论 在复杂动脉瘤手术中,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可以提示血流阻断后脑供血情况及功能区脑灌注状态.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风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 支架结合双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

    作者:刘佳强;李真保;赵心同;方兴根;吴德刚;袁金龙;陈三送

    目的:初步评价支架结合双导管技术在颅内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支架结合双导管技术治疗的12例颅内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随访3~27个月.结果:成功治疗12例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7例达到致密栓塞效果,5例瘤颈残留.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形成2例,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支架移位.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血栓相关并发症.造影随访8例,无再出血病例,3例复发并接受再治疗,治疗后随访均未再复发.结论:支架结合双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在技术上可行,提高了分叉部位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

  •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放;杨强;支兴龙;谌燕飞;何川

    目的:探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宣武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入院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桡动脉搭桥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与入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病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

    作者:李松年;谢正德;韦刚;李奋强;刘桂标;曾祥博;池超超;韦焕梅

    目的 探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15例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6例.结果 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部分栓塞3例.1例因年龄较大拒绝随访,其余14例栓塞术后随访6~12个月;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的6例均无复发,但2例大脑后动脉P3~P4段巨大夹层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远端动脉闭塞.结论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减少复发率.

  • 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邓东风;李茂全;陈左权;顾斌贤;潘庆刚;海舰;王飞

    目的 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急性期使用支架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9例患者,32个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Orbit圈,分析栓塞效果.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20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3天予以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5天抗凝治疗.术后复查21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除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其他均致密栓塞.其中1枚支架覆盖2个动脉瘤并栓塞3例,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3例,支架置入行二期动脉瘤颈残留弹簧圈再栓塞2例,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3年复发再以支架辅助栓塞1例.急症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狭窄堵塞.复查21例中,除1例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其余20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支架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有助于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急性期可以使用支架,但在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的前提下,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椎基底动脉系统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郭炜;段传志;何旭英;李西峰;钱东翔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系统复杂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3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复杂动脉瘤患者中的92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载瘤动脉闭塞术2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6例,支架加弹簧圈术10例.结果本组死亡7例.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至2年的复查或随访,2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行二次治疗.结论 椎基底系统复杂动脉瘤仍然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施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何小艳;刘丹;王晓艳

    目的:探讨 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9例单纯采用国产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颈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患者评估、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预防各项并发症,术后积极监测神经功能状况,规范进行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和穿刺部位的护理。结果本组成功对9例患者载瘤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12个月对8例患者行临床随访,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 Willis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两种时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曾志斌;沈比先;陈胜基;侯刚强;钟文新;张建波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为发病2 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B组为发病2 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B组的78.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A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优于延时介入栓塞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复杂动脉瘤架桥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陈淼;陈蕾;冀蓁;王兰英

    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颅内外血管架桥技术治疗复杂动脉瘤19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1例多发颅内复杂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于欢;吴娟;童孜蓉

    报告了对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梭形动脉瘤,采用自体颞浅动脉移植、行血管搭桥及对前交通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基础护理,控制血压,防止动脉瘤破裂。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严防颅内出血;注意有无感觉障碍、失语或偏瘫等缺血性脑损害的表现,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吻合血管血栓形成;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 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

    作者:李浩

    目的:为评价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入组的10例确诊为脑中动脉瘤的患者,给予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孤立术治疗,术后进行脑血管造影或超声,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中,吻合处通畅者有6例,出现运动性言语功能下降的1例;行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的4例患者,有1例吻合处血流不通畅,其他三例吻合处通畅。术后10例患者均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破裂出血,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生活能够自理,术后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异常。结论:对于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复杂的动脉瘤患者,可考虑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瘤孤立手术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