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

    作者:江汉荣;冯俊志;韩艳华

    [目的]观察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门诊患者使用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各10g、白及3g,乳香6g,三七3g,黄芪10g;脾虚加党参、白术各10g;气滞加枳壳、陈皮各6g;肠化加莪术10g,蛇舌草15g;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加蒲公英15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d.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溃疡面、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5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0%.[结论]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三合蒲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方东;林建泉;高乾良

    目的 观察三合蒲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符合GERD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三合蒲七汤加味水煎服,对照组用兰索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合蒲七汤加味治疗GERD有显著疗效.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分析

    作者:赵永顺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门诊病人,将3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辨证治疗组20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常规治疗组73.33%.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中积极应用中医学,进行辨证施治,因人而治,因病而治,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启膈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64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方正

    目的 观察启膈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口服启膈散合半夏泻心汤,对照组64例口服西沙必利,两组均嘱患者重视生活调理,服药期间食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控制甜食、酸食等,忌烟酒、咖啡,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以减少返流,疗程为30天.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内镜检查也明显改观.结论 启膈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作者:王培香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30例中,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病与辨证、辨证与对证治疗相结合,同时参考现代药理学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研究与认识,在改善症状、抑制反流和促进食管受损黏膜修复方面显示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其症状缓解作用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袁红霞教授经方论治吞酸验案3则

    作者:赖振源;袁红霞

    吞酸,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为中医证名.其症状是指胃内酸水上攻口腔、咽喉,又称“泛酸”.总结历代医家对吞酸的认识与探讨,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临床利用经方论治吞酸的验案,提示出经方治疗吞酸的疗效与成果.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验丰富,中医知识渊博,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脾胃及其它疾病.笔者长期跟随导师待诊,获益良多,今总结导师治疗吞酸医话医案集如下.

    关键词: 袁红霞 吞酸 经方 验案
  • 疏肝和胃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

    作者:常玉梅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和胃饮联合抑酸剂和促进胃动力药对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我院脾胃病科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又加服疏肝和胃饮。结果8周后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4%,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2组经临床、内镜下有效率的比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联合应用对RE的疗效更突出,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可大力推广之。

  •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

    作者:孟祥梅;王玮鑫;张雨珊;张文君;王德辰;刘凯歌;曹雅蕾;于春月;苏泽琦;赵莹;丁霞

    目的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 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 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清热解郁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周文博;黎明

    目的 观察清热解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受试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按反流性食管炎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清热解郁汤中药汤剂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反酸次数及程度、睡眠质量,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1.3%,与对照组(8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反酸次数及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对照组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清热解郁法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

  •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钿;李俊;赵娜;戴琦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且易复发.中医药治疗RE在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文章从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邵亮;孙通华;孙继海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理法方药及基础研究成果,认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食管炎中医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部分建议.

  •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入铭;谭永东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对比2组症状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病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胃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4% (47/52),对照组为65.4% (34/52);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上述研究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缩短恢复时间和用药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来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在有呼吸道症状者是无呼吸道症状者的两倍.临床上,GERD的表现多样,有的很不典型,可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或哮喘咳嗽、咽喉炎、口腔疾患等,甚至多次急症,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识别.GERD患者内镜下可见食管粘膜糜烂或溃疡等炎症改变,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

  • 反酸寒热辨

    作者: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丹;王惠敏;陈响;于鑫;张俞

    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症之一.是指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以吐出酸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反酸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病变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联.其病因病机分为属热、属寒、寒热错杂等.中医古代文献对反酸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对反酸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提出治疗上宜根据其寒热孰多孰少,辨证论治.治疗用药贵在疏理,因势利导,注重理气,调理脾胃,条达气机.这种疏导气机,调节寒热平衡的治法贯穿于对反酸病证的治疗之中.

  • 胃食管反流病哕证论治

    作者:朱振红;王凤云;郭朋;唐旭东

    从历代医家对中医哕证的认识、哕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哕证发生机制为肝胃气逆,中上焦气机升降失调,用药以平调气机为主,从阴阳论治,需注意表里寒热;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并结合方药予以详述.

  • 中医辨证治疗吞酸

    作者:吴晓锋

    目的 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吞酸.方法 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论 吞酸之病,治当理气疏肝,和胃降逆,清热除湿以治.吞酸临床有急慢之分,及时治疗,多可获愈.

    关键词: 中医 辨证治疗 吞酸
  • 舒鹏主任医师治疗胃癌经验

    作者:武雯;舒鹏

    舒鹏主任认为胃癌术后患者出现的泛酸、嗳气、腹胀、嘈杂等消化道症状,有其自身解剖学特点,而不同于一般的反流性炎症.由于胃癌形成多以长期脾胃虚损为基础,脾胃虚损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虚损程度,亦是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素有胃部疾患,日久脾胃阳虚或阴液损伤,加之手术攻伐,气血受损,脉络失和,而运化无权,精微不充,致脾阳损伤或阴液耗竭更甚.患者较常出现脾胃虚寒及胃阴虚损2型,健脾养胃之法亦应体现于胃癌治疗的始终.

  • 徐经世教授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作者:陶永;卓思源;王化猛;张国梁;韩宁林;徐松龄

    徐经世教授业医五十载,学验俱丰,根据前人治疗脾胃病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仅举几例,则可窥一斑而见全貌.

  • 吞酸证食管PH监测临床分析

    作者:李茹柳;陈蔚文;潘怀耿;徐颂芬;叶富强

    <医林绳墨>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根据中医对吞酸证的描述,其病理改变的关键是酸水由胃向口方向上泛,与现代医学胃食管返流的病理特点相似.以往中医对吞酸证的研究,多为辨证论治、疗效分析等方面,较少从酸返流次数和时间的角度研究,笔者以食管3 h pH监测的方法探讨了吞酸证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特点.现报告如下.

  • 浅议吐酸与吞酸

    作者:朱丽红;王宗殿

    胃酸过多是内科常见病症.然"酸"之为病,有吐酸、吞酸之别,引用历代文献记载及结合临床,对吐酸与吞酸从基本概念、病因病机、临床常见伴随症状、治疗、预后等方面加以辨析.

    关键词: 吐酸 吞酸 中医治则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