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青少年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单中心15年回顾性分析

    作者:田娟;邹润梅;林萍;李芳;许毅;王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5年儿童青少年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omediated syncope,NMS)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2000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包括不明原因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叹气、心悸等)临床症状为主诉的儿童青少年3182例,男1649例,女1533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10.75±3.13)岁,其中晕厥症状1325例,晕厥先兆症状1857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心肌酶、空腹血糖)、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排除胸壁、心、肺、脑等器质性疾病.取得受检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完成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结果 (1)HUTT阳性率47.05%(1497/3182例).病因依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42.99%,1368/3182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55%,81/3182例)、直立性高血压(0.79%,25/3182例)、直立性低血压(0.06%,2/3182例).(2)不同病因的NMS中,临床症状特征分别以晕厥、头晕、胸闷、头痛为主.结论 儿童青少年NMS的病因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为主,临床特征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头痛、心悸.

  • 直立倾斜试验在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黎瑶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是儿科门诊常见危急重症.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在儿童NMS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HUTT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受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HUTT阳性率影响因素、并发症、临床预测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争议.该文对HUTT在儿童NMS应用中的这几个问题作一综述.

  •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研究(附29例分析)

    作者:陈丽;陈建军;唐朝枢;杜军保;金红芳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8~17岁,平均(12.4±202)岁.所有患儿进行24h Holter监测.比较患儿心率变异性中的各项参数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NMS组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9.21%(P<0.05),rMSSD值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54.07%(P<0.05),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率(pNN50)及三角指数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S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

  •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因性假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及鉴别

    作者:张蕾;李章勇;梁敏;梁秋月;刘晓燕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与心因性假性晕厥(PP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以晕厥为主诉,并排除心源性晕厥、境遇性晕厥、药源性晕厥及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的短暂意识丧失患儿的临床特征,对比NMS与PPS临床特征的异同。结果入选106例晕厥患儿中,NMS 85例(80.2%)、PPS 13例(12.3%)、诊断不明晕厥8例(7.5%)。PPS多以近期精神刺激因素为诱因,晕厥次数频繁,直立不耐受评分高,先兆较少,发作持续时间长。NMS常以持久站立、运动、体位改变为主要诱因,先兆多以头晕、视物模糊、消化道症状为主,持续时间短<5 min。结论 NMS是儿童晕厥常见的原因, PPS是非晕厥型短暂意识丧失的重要原因,两者在临床特征上有相似点,应在诊断中予以鉴别。

  • 儿童晕厥63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建美

    目的:提高小儿晕厥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近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3例晕厥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对临床资料、诊断程序、治疗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3例晕厥患儿中,由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37例(58.7%);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8例(12.7%);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13例(20.6%);由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晕厥3例(4.8%);不明原因晕厥2例(3.2%);(2)在37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1例(83.8%),29例患儿采用口服液体疗法,能明显减少患儿发作或减轻其症状,8例患儿效果欠佳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症状;(3)8例心原性晕厥患儿,经过积极治疗,有1例死亡.结论:(1)根据晕厥的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大部分晕厥患儿均能明确病因;(2)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是儿科常见的晕厥原因;(3)大部分晕厥为良性晕厥,预后较好,但心原性晕厥一旦发生,病情危重,预后也差.

  • 不断提高儿童晕厥的精准医疗水平

    作者:杜军保;徐文瑞

    儿童晕厥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常见急症,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常见,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多种亚型,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选择及反应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及生物标志物的出现,精准医疗已成为可能,并且必然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 内源性硫化氢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的变化

    作者:陈丽;汪立;金红芳;韩玲;唐朝枢;杜军保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变化.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8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男13例,女15例;年龄8~17岁,平均11.79岁)及82例健康正常儿童(男41例,女41例;年龄9~17岁,平均13.0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浆H2S水平.结果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后,10例血流动力学类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9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3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5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H2S水平为(50.67±10.48)μmol/L,晕厥组为(24.74 ±4.57)μmol/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间H2S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