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芪当归合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作者:贾金花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合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实验室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和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浮肿、泡沫尿、乏力和腰膝酸软相比较于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气短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84.00% vs 98.00%)(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但治疗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相比较于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情况,改善脂质代谢,提高肾功能的稳定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作者:冯锦红;濮红梅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控制血糖、血压,同时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UAER、β2-MG、hs-CRP、Hcy、FIB、TC与TG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血脂,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羟苯磺酸钙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作者:刘娟娟;江阳;吕静;闫国富

    报告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女,71岁.全身红斑、水疱、表皮剥脱伴疼痛1d.全身表皮剥脱面积>30%,伴有外阴黏膜损害.可疑致敏药物为羟苯磺酸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死亡.

  • 羟苯磺酸钙治疗冻疮临床观察

    作者:

    目的 评价羟苯磺酸钙治疗冻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对照试验将入选的162例冻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2例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3次/d;对照组8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3次/d;两组同时外用自制冻疮膏,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第4d、8d和14d时复诊,观察并记录疗效.结果 试验组用药(62.14±4.31)小时后开始起效,对照组用药(118.26±4.31)小时后开始起效;试验组有效率为89.02%,对照组为60.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羟苯磺酸钙是治疗冻疮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 羟苯磺酸钙对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

    作者:陆妍霞;韩文龙;洪昕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以2015-01/2017-07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2例92眼(30例双眼,32 例单眼)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30例43眼,单眼17 例,双眼13 例)和研究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32例49眼,单眼15例,双眼17例)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术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仅研究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 05);研究组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羟苯磺酸钙应用于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果、降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

  •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底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吴雪梅;杨淑焕;韩治华;吴沂旎;冀璐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与降糖药联用对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 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12眼科住院的伴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98例126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64眼)和对照组(49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卡波糖片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比较两组患者12mo 后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效果、血清HIF-1a、VEGF检测,以及眼部功能.结果:治疗12mo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2mo两组患者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mo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和中央动脉的PSV、ED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mo后,两组患者的HIF-1a和VEG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IF-1a水平分别为35.90 ±11.36、46.75 ±12.08mmol/L, VEGF水平分别为89.72±13.61、110.30±16.74mmol/L,治疗组的HIF-1a和VE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降糖药联用治疗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眼底微循环,缓解病情进展,下调HIF-1a和VEGF水平,抑制血管增生.

  • 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NPDR的疗效

    作者:李高春;崔钢锋;王乐丹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NPDR)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12/2017-04我院收治的重度NPDR患者92例184眼,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激光组、联合治疗组各46例92眼.激光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眼底检测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水平差异.结果:治疗7wk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眼底检测参数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2波幅(Ops OS2)、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水平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MV)的水平高于激光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水平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NPDR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提升整体疗效,改善眼底结构及视网膜微循环状态.

  • 重度NPDR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羟苯磺酸钙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乐;石蕊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行羟苯磺酸钙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62眼重度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31眼)和观察组(18例31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后给予羟苯磺酸钙12mo治疗.12mo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VCA、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有效率分别为55%、84%,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mo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mo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两组患眼间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mo的RNFL平均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mo的RNFL平均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两组患眼间RNFL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有效减轻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的远期视功能损伤,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较单纯激光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度NPDR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视力.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马京平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11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DR患者54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34眼)和研究组(27例34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5 mo.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视力、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视力、血糖及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视力、血糖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丽波;黄菁;陈舒怿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6-01我院确诊DR患者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分为:联合组60例120眼采用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60例120眼仅采取PR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BCVA值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效65.0%、有效30.0%、无效5.0%,对照组显效50.8%、有效36.7%、无效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PDR较单纯PRP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真珍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01/2016-05确诊收治的94例Ⅰ~Ⅲ期NPDR患者,均为单眼,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47眼.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饮食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处理,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羟苯磺酸钙治疗,0.5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明颗粒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3 m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敏感度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变化,综合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PEDG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较对照组(7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NPDR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和缓解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朱振涛

    目的:探讨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204眼Ⅲ~Ⅳ期DR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6例116眼,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对照组(54例88眼,未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mo,研究组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研究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4眼出现术后并发症(3.4%),与对照组(5眼,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期DR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较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减轻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及CMT.

  • 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

    作者:肖赛筠;曾军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进行联合治疗.治疗5 mo后,比较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野、荧光造影及眼底照相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斑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野灰度值、出血斑、血管瘤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NPDR疗效观察

    作者:陈祥雷;陶黎明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药物治疗前、后的眼底变化,评估其对NPDR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10/2011-06的DR患者67例129眼,按其眼底病变程度分为早期和中期.将早、中期患者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病变的试验组为A1组(16例29眼),对照组为A2组(14例26眼);中期病变的试验组为B1组(19例38眼),对照组为B2组(18例36眼).试验组服用羟苯磺酸钙及和血明目片3mo,对照组患者服用芦丁片,维生素C,肌苷片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压、散瞳眼底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后,A1组较A2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B1组较B2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A1组较B1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高(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对NPDR具有改善和稳定病变的作用,对早期病变疗效更为显著.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赵燕;吴建华;严立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非增生性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炎症因子指标(血清hs-CRP、VEGF、IGF-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5 mo,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24.81、19.59、8.567、17.79,t对照组=12.02、8.60、10.32,10.85,P<0.05),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治疗前(t研究组=-5.24、-8.79,t对照组=-2.26、-3.39,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7、-9.47、-13.54、-5.59、2.65、4.05,P<0.05).(2)两组患者治疗5mo,血清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34.30、23.33、42.118,t对照组=18.68、17.46、26.73,P<0.05);研究组的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9、-7.43、-15.35,P<0.05).(3)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352,P<0.05).(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1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DR,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NPDR早期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饶小娟;吴毓敏;魏丽娟;马宇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5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符合标准的患者235例430眼,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组,观察组110例216眼,予以复方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125例214眼,仅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患者治疗3mo后,依据视力、眼底情况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0.3% (195/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2.9%(156/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显效率为22.2% (48/216),显著高于对照组16.4% (35/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PDR临床疗效显著.

  •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任辉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光凝(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眼底微循环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10于我院眼科就诊的DR患者1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A组)和研究组( B组) ,每组83例. A组患者行PRP术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P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 BCVA) 、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 Hct ) 、血沉 ( ESR) 、红细胞变形指数( DE) 、血浆粘度( PV) 、红细胞聚集指数( AE) ]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央动脉( CRA)的阻力指数( RI) 、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 EDV) 、收缩期峰值平均流速( PSV) ]和视盘上方、鼻侧、下方、颞侧4 个象限及视盘中心平均RNFL厚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BCVA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 05);A、B组患者P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失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RA的EDV、PSV值均提高( P<0. 05) , RI 值下降( P<0. 05 ) , B 组患者治疗后 CRA 的EDV、PSV 值均明显高于 A 组( P<0. 05 ) , RI、 Hct、 ESR、PV、DE、AE值均明显低于A组( P<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方、下方、视盘全周RNFL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变薄(P<0. 05),A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视盘全周RNFL均值降低程度均高于B组(P<0. 05).结论: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改善眼底微循环,减少PRP对DR患者视力和RNFL的损伤.

  • 不同方法治疗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勇洪;贾岩龙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口服羟苯磺酸钙在治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引起的黄斑水肿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2-01/2015-01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72例7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黄斑区水肿,或原有黄斑水肿加重.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行玻璃体腔注射TA(0.025 mL,1mg),简称注射组36眼;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简称口服组36眼.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1、3、6mo BCVA、CMT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服组治疗后1、3、6mo BCVA、CMT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mo,注射组的BCVA、CMT均明显优于同时间段口服组的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段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严重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1mg的TA在改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CMT方面明显优于口服羟苯磺酸钙,两种药物治疗后均未引发明显的副作用及严重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好.

  • 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震荡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芦涯;王肖华;惠娜;范雅稚

    目的:观察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力、视网膜振荡电位(retinaoscillatory potentials,OP)的影响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多贝斯)500mg,3次/d;对照组口服进口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500mg,3次/d,连续服用6mo.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性好.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查患者的视力、OP,根据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进行评分.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评分的差异.结果: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对DR患者的视力、OP的影响结果与进口产品导升明相似,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多贝斯可以改善DR患者的血管功能、改善患者视力,是治疗DR的有效药物.

  • 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孙由芹;吴锦春;唐于荣

    目的:探讨多贝斯(羟苯磺酸钙)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imple diabetic retinopathy,SDR)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检测20例正常人及15例并发SDR的患者服用多贝斯治疗前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和睫状体后动脉(postorior ciliary artery,PCA)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治疗前SDR的CRA和PCA的血流速度较正常人下降,阻力指数较正常人升高(P<0.001).治疗后PCA血流参数基本恢复正常,CR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但仍低于正常(P<0.05).结论:多贝斯对SDR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有改善作用.

482 条记录 22/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