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飞;何翔;来津;魏显招;沈力;李志鲲;朱晓东;李明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高度略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效果较明显.该手术方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稳固脊柱的前提下保留一定活动度,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周洋;徐华梓;池永龙;吴立军;杨建生;陈一衡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l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l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 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刘凯

    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术中非融合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术后伤椎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及术后1年伤椎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内固定术中非融合术式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与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术式接近,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

    作者:马冬华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采取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开展的对颈前路的减压装置入颈椎的动态稳定器进行非融合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效果和临床作用.结果 通过手术植入,一般的手术时间在45分钟至9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60分钟;术中的出血情况大约在70毫升至115毫升之间,平均出血量为90毫升,在术中均未对患者进行输血;住院时间平均为11.5d;随访JOA评分与Odom的评级来评价疗效,和手术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X线片显示DCI的位置较为满意,置入物没有脱出或着发生下沉.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的减压非融合术,在术后不仅获得动态的弹性固定,而且维持了手术动态的功能,避免带来颈椎活动度的丧失和手术临近的节段退变

  • 保护退变椎间盘的Topping-off技术

    作者:赵成;徐建广;连小峰;李浩;邱满乐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
      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访观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Coflex植入节段活动度, MRI图像中Coflex植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oflex植入节段的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Coflex植入节段相对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说明Topping-off技术对椎间盘中短期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Coflex对比P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

    作者:乔治;李平

    目的:通过对Coflex 系统及PLIF手术进行META 分析,以求系统评价Coflex 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纳入符合标准的关于 Coflex 系统及 PLIF 手术对比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文献8篇,病例762例;Coflex 组与PLIF组相比,术后末次随访 VAS及ODI评分 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P<0.0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Coflex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皆低于 PLIF组,手术节段及上位节段末次随访 ROM 对比 P<0.0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Coflex 组低于PLIF组,而下位阶段的 ROM 对比 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flex 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确切,同时相比于传统的 PLIF手术拥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日短及对腰椎活动度影响较小的优点。

  • 18例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观察

    作者:朱华

    目的 观察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下将颈椎的动态稳定器(DCI)置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该院自2007年7月至201 1年7月以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1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长为90 min,短为40 min,其平均时间为60 min,在术中出血量为75 ~ 120 ml,其平均为95 ml,在术中均未予输血;其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5d,均予以12个月随访.在术后参照JOA以及Odom标准评价疗效,在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是(16.75±0.28),同术前相较(8.27±0.68),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1.5月时患者Odom的评级优良率仅88.9%,术后3个月其优良率均达到100.0%.经X线检查DCI的位置均达到满意,无置入物的脱出及下沉.结论 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下将DCI置入行非融合术治疗,并配合以细致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推广.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小刚;强晓军;杨彬;王亚寒;刘涛;罗建平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2016年6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 42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较明显,在稳定脊柱的前提下可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 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的全面护理

    作者:谭琼花;刘赞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方案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舒适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17.42±3.28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7±3.35 mL、术后离床时间为4.28±0.52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改善舒适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实施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优化护患关系,提高医护配合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ISOBAR TTL半坚强后路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力;舒小秋;段扬;叶刚;靳安民

    目的 探讨ISOBAR TTL半坚强后路动态内固定系统(简称ISOBAR TTL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51.2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4.7年.病变节段为L4~S1.其中腰椎退变性Ⅰ度滑脱4例,腰椎不稳并椎间盘突出1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21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例.合并邻近节段椎间盘变性退变2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ISOBAR TTL系统固定;双节段固定者同时行椎间融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行下腰痛评价,测量半坚强动态固定节段活动度. 结果 术后1例切口延期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3个月,平均27.8个月.术后ISOBAR TTL系统固定可靠,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形;无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动态固定节段活动度:0~1°3例,1~2°4例,2~3°14例,3~4°15例,>4°2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93±2.43)分,较术前(8.20±1.78)分显著降低(t=7.761,P=0.000);下腰痛JOA评分为(23.06±7.75)分,较术前(4.87±3.44)分显著增加(t=10.045,P=0.000).采用Stauffer-Coventry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 结论 ISOBAR TTL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较好.

  • 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

    作者:陆艳;程敏

    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一种新型植入物,其设计理念为在非融合的情况下提供颈椎动态稳定性[1-2].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新型方法,术后即可获得弹性动态固定,维持手术节段的动态功能,从而避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带来的活动度丧失及临近节段加速退变.

  • 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在山羊体内模型建立的效果研究

    作者:孙晋保;王永清;熊庆广;张庆杰;赵志辉;毕红宾;李毅

    目的 通过建立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k of non-fusion technology,ADNFT)的山羊体内模型,研究其喷钛涂层骨长入、固定效果及非融合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证据.方法 选择10只成年健康山羊作为实验对象,体重35~55 kg,羊龄10 ~24个月,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只,经腰椎前外侧入路,行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B组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腰椎正侧位的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取出包括假体在内的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常规制作标本后分别行病理、扫描电镜检查.通过腰椎影像学、病理及扫描电镜评价假体的固定效果、喷钛涂层骨长入及人工椎间盘的活动度.结果 10只山羊均建模成功,术后取出假体及周围组织的病理结果及电镜下可见假体喷钛涂层骨组织长入良好,人工椎间盘的钴铬钼合金、硅胶及喷钛涂层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腰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人工椎间盘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 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的喷钛涂层骨长入良好,与椎体的固定效果可靠,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非融合技术的效果.

  • Ⅱ型齿状突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在飞;梁正忠;夏瑞涛;廖湘波;王海龙;肖劲松;张志跃

    2010年1月-2016年01月对34例Ⅱ型齿状突不稳定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同时15例髂骨后植骨融合,19例非融合治疗.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2例为陈旧性骨折,未形成鹅颈畸形.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存在者2例.

  •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霍纪宝

    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