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不同手术部位皮肤切口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海波;苟永胜;李蓉;徐琳;付柏林;陈运庆;伍星;车峥

    目的 比较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不同手术部位皮肤切口中的疗效观察,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骨科不同手术部位皮肤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钉合组)和B组(缝合组),拆钉或拆线后平均随访6个月,分别对2种缝合方法的11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缝合方式在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与6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在拆钉时比B组拆线时有较高的疼痛程度,但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在骨科脊柱手术部位组内,A组(钉合)有更高的钉道炎性反应发生率.结论 钉合技术相对于缝合技术在缝合骨科皮肤切口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但在缝合骨科脊柱手术切口有较高的钉道炎性反应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将钉合技术应用于缝合骨科脊柱手术切口.

    关键词: 钉合 骨科 缝合 切口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腕手踝足部手术切口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蓉;李海波;苟永胜

    目的:比较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腕手踝足部手术切口中的疗效观察,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骨科腕手踝足部皮肤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骨科腕手踝足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术中采用1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2种缝合方法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术后3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9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在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在拆钉时比对照组拆线时有较高的疼痛程度;但有更快的缝合速度;术后3月随访,切口瘢痕“蜈蚣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5.33%;2组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钉合技术(1次性皮肤缝合器)相对于缝合技术(常规丝线)在缝合骨科腕手踝足部皮肤切口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钉合与丝线缝合术用于膝部手术切口的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苟永胜;李海波;徐琳;李良;胡云曦;罗大辉;李蓉

    目的:比较钉合与丝线缝合术用于膝部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选择膝部手术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术毕采用一次性皮肤钉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速度、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变态反应、拆钉(线)时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状”瘢痕发生率等9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缝合速度为(17.16±1.23)cm/min,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93)cm/min(P<0.01);观察组术后切口拆钉时VAS评分(2.77±0.49)分,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拆线时的(0.68±0.25)分(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状”瘢痕发生率为0,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P<0.01).两组其余6项观察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钉合术相对于传统缝合术虽然拆钉时痛感明显,但具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

  • 医用胶和钉合固定直疝假性疝囊预防直疝术后血清肿的比较

    作者:屈坤鹏;司若湟;杨晓军;王斌;高鹏

    目的 比较医用胶和钉合固定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固定直疝假性疝囊预防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94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按随机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医用胶组和钉合组2组,分别采用医用胶和疝钉合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和第7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血清肿、伤口感染、伤口出血)、住院费用以及1年和2年内疝的复发率.结果 医用胶组与钉合组比较,其手术时间短[(35±5.1)min比(41±7.5) min]、住院时间短[(4±0.51)d比(5±0.83)d]、术后疼痛评分低[第1天(5±0.52)分比(6±0.33)分;第7天(3±0.67)分比(4±0.53)分]以及住院费用低[(5 731±560.50)元比(8 715±534.33)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血清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及2年疝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医用胶固定直疝假性疝囊预防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宜于在各级医院推广.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四肢骨干部位切口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海波;苟永胜;陈运庆;伍星;徐琳;李蓉

    目的 探讨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四肢骨干部位皮肤切口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150例骨科四肢骨干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术中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拆钉时比对照组拆线时有较高的疼痛程度;但有更快的缝合速度;术后3月随访,切口瘢痕“蜈蚣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32.89%;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相对于常规丝线在缝合骨科四肢骨干部位皮肤切口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切口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苟永胜;李海波;李蓉

    目的:比较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切口中的疗效观察,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骨科骨科脊柱皮肤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骨科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术中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9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缝合速度,钉(线)道炎性反应发生率,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在拆钉时比对照组拆线时有较高的疼痛程度;有较高的钉道炎性反应(表现为钉道红肿)发生率;但有更快的缝合速度;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蜈蚣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4.00%;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炎性反应(红肿)、分泌物、坏死、过敏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钉合技术(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相对于缝合技术(常规丝线)在缝合骨科脊柱皮肤切口有更快的缝合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但有较高的钉道炎性反应(表现为钉道红肿)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将钉合技术应用于缝合骨科脊柱皮肤切口。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切口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蒋蜀晖

    目的 分析钉合与缝合技术在骨科脊柱手术切口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脊柱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钉合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缝合用时、缝合速度、术后切口不良反应、术后与切口拆线(钉)时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缝合用时、缝合速度、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拆线(钉)时疼痛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分泌物、裂开、炎性反应与过敏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状瘢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脊柱手术中,钉合技术显著提高了缝合速度,缩短了缝合用时,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术后不易留下瘢痕,有显著的美观性,但在安全性上仍然需要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 钉合与缝合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切口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元功

    目的:研究分析在骨科脊柱手术患者中分别使用钉合以及缝合技术对于切口的去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骨科脊柱手术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病例数为148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丝线缝合切口,观察组接受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效果以及术后切口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速度、术后拆线(钉)疼痛程度以及切口蜈蚣状瘢痕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切口不良反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骨科脊柱皮肤切口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进行钉合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情况与常规丝线缝合相一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