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婧;任学军

    遗传性长QT综合征是一种ECG表现为QT间期延长的遗传病,约有70%的患者是由基因缺陷导致[1],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一致性较好,因而临床中对长QT综合征的分型主要根据基因型进行.自1995年,发现第一个长QT综合征致病基因至今,目前国际上已发现13个LQTS致病基因上的950多个突变[2].根据不同基因将LQTS划分为13个亚型:LQTS1-LQTS13,其中LQTS1、LQTS2和LQTS3为多见,分别占45%~50%、40%~45%和3%~8%,相对应的基因缺陷分别为KCNQ1,KCNH2,和SCN5A,均为心脏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约有90%的LQTS致病突变发生在这三种基因上[3-4].

  • 长QT综合征2型HERG基因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韩稳琦;李国良;程功;吕颖;武金娥;蒋永荣;孙超峰

    目的 构建先天性长QT综合征2型HERG基因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HERG,并检测其于活体细胞中表达及定位. 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法和基因重组技术将HERG基因片段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中,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验证;构建成功的pEGFP-C2-HERG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K293细胞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再次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蛋白表达及定位. 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新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HERG碱基大小正确,DNA测序提示HERG基因碱基序列与模板一致,新构建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入HEK293细胞并于细胞膜上成功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pEGFP-C2-HERG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HEK293细胞并于细胞膜上成功表达通道蛋白;此方法构建的表达绿色荧光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药物筛查、突变型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发现KCNH2基因上移码突变所致遗传性长QT综合征一例及家系分析

    作者:吕婧;任学军;郭骏

    目的 应用基因筛查技术对1个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患病家系进行12个已知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明确致病突变.方法 在符合伦理要求和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采集该家系中7名患者和1名表型正常个体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Complete Genomics测序平台对先证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已知致病基因:KCNQ1、KCNH2、SCN5A、ANK2、KCNE1、KCNJ2、CACNA1C、CAV3、SCN4B、AKAP9、SNTA1、KCNJ5.对于定位于先证者中的突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在家系中其他成员中进行测序,终确定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在该家系患者的KCNH2基因上发现1个移码突变c.2400delC(p.Gly800fs* 10),在家系内正常成员和正常人群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在1个中国LQTS家系中发现了一个LQTS相关的KCNH2基因新突变(del D1790).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伴低钾血症的一家系调查

    作者:张卫国;靳彦

    对1例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先证者)所在的家系进行普查,研究该家系成员的发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特点,推测其相应的基因型.按常规采集了25例家庭成员的临床病史及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及校正的QTc间期.结果:25例中只有3例LQTS,2例可疑,3例LQTS首次发病年龄不同,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同,发病诱因及发病时间无一定规律,但都伴有血清钾的降低.预后好.结论:该家族LQTS伴低钾血症,据心电图和临床发病症状,不符合已发现的任何一类基因型,有可能为LQT2基因的突变.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HERG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桂乐;吴翔;秦小同;魏美芳;景宏美;刘毅

    目的 构建HER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进行表达.方法 先将pGH19-HEKG通过限制性酶sac I和EcoR I酶切得到HERG cDNA,将pIRES2-EGFP用sac I和EcoR I进行双酶切,把HERGcDNA定向克隆到plRES2-EGFP中,即构建了HERG基因的真核表达裁体pIRES2-EGFP-HERG.然后利用电穿孔法将plRES2-EGFP-HERG转染HEK293细胞.结果 在卵母细胞异源表达载体pGH19-HERG基础上,获得了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HERG,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进行了表达.结论 在HERG基因卵母细胞异源表达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HER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ERG,利用电穿孔法将其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并成功地进行了表达,为下一步进行膜片钳的研究奠定基础.

  • Timothy 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晨鹂;范新荣(综述);蔡琳(审校)

    Timothy综合征,即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8型,是由于编码L型钙通道的CACNA1C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罕见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常导致严重的表型异常以及过早死亡。目前对Timothy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β受体阻滞剂、安置心脏起搏器、使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左侧颈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等,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尚缺乏证据。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新荣

    遗传性长QT综合征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离子通道病,其心电图特征性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临床表现为反复的晕厥及心脏猝死.实验研究指出各种编码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亚基蛋白或调控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脏复极异常.遗传性长QT综合征按突变基因类型共分为13型,且特异的基因型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目前对长QT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β受体阻滞剂、心脏起搏、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左颈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及其他治疗策略,这些治疗方法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儿童心肌炎与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翠兰;刘文玲

    在儿童患者中心肌炎与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如晕厥,心电图ST-T改变及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等,加之这两种疾病都会有一些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所以使得许多LQTS被误诊为心肌炎.其实,只要仔细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并测量QT间期,这两种疾病还是可以鉴别的,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首诊的儿科医生对LQTS这种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基于此,现重温心肌炎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概述了儿童心肌炎与LQTS的异同点以及主要鉴别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