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NAi基因沉默作用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闽荔;张金莲;陈树涛

    背景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通过调节体内基因表达而控制高血压的基因疗法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解决高血压的终临床方案.目的 观察应用RNAi技术靶向基因沉默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组织AT_1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高血压对照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采用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组经鼠尾静脉单次注射感染性滴度为1.5 × 10~9的携带AT_1 R sh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T_1R-shRNA),高血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单次注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AV-EGFP).感染性滴度为2.9×10~9.注射前及注射后每天定时监测血压及心率,于血压出现明显下降时处死部分动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AAV-AT_1R-shRNA在体内重要脏器组织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脏、肾脏及主动脉组织AT_1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rAAV-AT_1R-shRNA24 h后,收缩压较注射前明显下降[(22.3±5.5)mmHg,P<0.01],大降压幅度可达30.2 mmHg,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作用可持续7d;高血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较注射前血压均未见明显变化;3组动物的心率变化不明显;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浓度[(50.5±5.3)ng/L]明显低于实验组[(78.6±11.2)ng/L,]和高血压对照组[(82.1±8.5)ng/L,P<0.05],而实验组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心脏、肝脏、主动脉及肾上腺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荧光表达,而脑干组织末见荧光表达;实验组心脏、肾脏及主动脉AT_1R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结论 经静脉注射后rAAV-AT_1R-shRNA可被重要脏器吸收,在mRNA水平抑制AT_1R的基因表达,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可起到明显且持久的降压作用,但对循环中的Ang Ⅱ浓度影响不明显.

  • 阿托伐他汀的降血压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

    作者:谢晓竞;杨解人;王安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并通过其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血压的机制.方法 将24只16周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 mg剂量组[50 mg/(kg·d)],阿托伐他汀10 mg剂量组[10 mg/(kg·d)],缬沙坦组[20 mg/(kg·d)],灌胃给药共6周.在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采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主动脉活性氧(ROS)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AT.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实验前SHR各组SBP无差异,但显著高于WKY组(P<0.01);给药后4,6周,50 mg剂量组SBP明显下降(P<0.01),10 mg剂量组SBP无明显变化;自给药后2周缬沙坦组SBP逐渐下降(P<0.01).SHR对照组血清ROS水平显著高于WKY组(P<0.01);用药6周后,50 mg剂量组血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SHR对照组心肌AT<,1>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50 mg剂量组AT<,1>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SHR对照组AT<,1>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WKY组(P<0.01),50 mg剂量组AT<,1>受体mRNA表达下调,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的血压,下调SHR心肌细胞AT<,1>受体表达,减少RO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 糖心平对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敏;林兰;倪青;楚晓燕;王兆礼

    目的 探讨中药糖心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受体(AT1R)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心平治疗组、格华止治疗组、开博通治疗组,灌胃给药8周.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AT1R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较正常组增高,经F检验组间比较,P<0.01.各治疗组中中药大剂量组和开博通组与模型组比较Ang-Ⅱ含量明显降低,经F检验,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改变.经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1R基因表达吸光度比值为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中药大剂量组和开博通组吸光度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提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心肌局部存在着RAS的激活,而且RAS的激活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药物作用说明中药糖心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样可以调整心肌局部RAS的紊乱,并通过此途径对糖尿病心肌病变产生保护作用.

  • 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离体室旁核脑片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莹;吴思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β(interleukin-β,IL-1β)对室旁核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并对其细胞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阐明IL-1β在应激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神经元细胞外单位放电记录技术,通过灌流给药观察IL-1β对大鼠下丘脑脑片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并根据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lR)在IL-1β对大鼠室旁核脑片放电活动中的介导作用,进一步观察血管紧张素1受体拮抗剂Los(losartan,氯沙坦)对IL-β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1)在60个室旁核神经元放电单位给予IL-1β(10-7mol/L)后,有47个神经元(占78%)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2)先用LoS(10-6mol/L)灌流20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明显改变,再加入IL-1β(10-7mol/L),则有18个(90.0%)放电频率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加入IL-1β(10-7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3)在20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灌液中先加入IL-1β(10-7mol/L),对产生兴奋反应的18个神经元再加入LoS(10-6mol/L),除2个未见明显改变外,其余放电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IL-1β可兴奋室旁核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其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介导的.

  • Apelin-APJ系统在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栋梁;王筱霞;汪年松;杨绪枫;陈玉强;田寿福;王锋;贾伟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 60 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 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 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的变化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作者:孙要军;董华;和荣丽;许艳艳;齐杰;康玉明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可能发生的改变及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首先进行室旁核插管术,1周后采用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或假手术模型,同时各组大鼠分别经微型渗透泵通过室旁核插管持续给予AT1-R阻滞剂缬沙坦(VAL)0.05 μg/h或人工脑脊液(aCSF)0.11 μl/h干预.4周后检测心功能;电生理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计算肺/体质量比(L/BW)和右心室/体质量比(RVW/BW);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内Fra-like和AT1-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冠状动脉结扎术后4周大鼠的心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E和AngⅡ浓度增高(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明显增强;室旁核内 Fra-like和AT1-R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人工脑脊液治疗组比较,接受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有所改善,外周血NE和AngⅡ含量下降(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减少(P<0.05),室旁核区域的Fra-like和AT1-R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心力衰竭时室旁核区域的AT1-R被明显激活伴有交感神经放电增加,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

  • 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调节扩张型心肌病大鼠AT1受体和lamin A表达

    作者:马国添;谢秀梅;陈晓彬;申定珠;方叶青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s)和核纤层蛋白A(lamin A)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DCM模型.13周后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大鼠,B组为DCM大鼠,均不予药物干预;C、D组均为DCM大鼠,C组予以培哚普利,D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RT-PCR方法检测AT1Rs、lamin A表达.结果:(1)C、D组干预后LVEF明显升高(P<0.01),D组LVEF高于C组(P<0.05).(2)与A组比较,B组AT1Rs表达下调(P<0.05);与B组比较,C、D组AT1Rs表达上调(P<0.05),D组AT1Rs表达上调更明显.(3)与A组比较,B组lamin A表达下调(P<0.05);D组lamin A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DCM的发展伴随心肌AT1Rs及lamin A表达下调.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使AT1Rs表达明显上调及lamin A表达上调,有利于DCM心力衰竭的治疗.

  • IL-1β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吕洋;徐荣;刘宝裕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室旁核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下丘脑脑片上观察IL-1β对室旁核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氯沙坦对IL-1β诱发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在59个PVN神经元放电单位给予IL-1β(1×10-7 mol/L)后,有46个(78%)放电单位放电频率明显增加(P<0.01);在对IL-1β(1×10-7 mol/L)呈兴奋反应的12个神经元放电单位中,用氯沙坦(1×10-6 mol/L)灌流后,除2个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10个单位放电频率显著低于灌流氯沙坦前的放电频率(P<0.05).结论 IL-1β能兴奋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可能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有关.

  • 坎地沙坦不同治疗时机对2型糖尿病KK/Ta小鼠肾脏血管紧张素1型和2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秋灵;肇晓明;蒲实;李卅立;杨刚;姜奕;王力宁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Ta小鼠肾脏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表达的影响.方法:KK/Ta小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早期治疗组:自6周龄起经口予坎地沙坦(4 mg· kg-1 ·d-1)治疗;晚期治疗组:自12周龄起予坎地沙坦治疗,正常对照组采用BALB/c小鼠.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和糖耐量,计算总肾小球面积(WGA)、肾小球丛面积(GTA),细胞外系膜基质面积(ECMA)和肾小球内细胞核数目(NIGCN).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脏中AT1和AT2的表达.结果:8周龄KK/Ta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显著增加[( 427.49±89.37) mg/g vs.(9.54±3.25) mg/g,P<0.01],WGA、GTA、ECMA和NIGCN增多,肾小球内AT1的表达增加,AT2的表达减少.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减少KK/Ta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早期治疗组(32.18±9.41)mg/g,晚期治疗组(53.20±7.26) mg/g,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抑制AT1的表达,上调AT2的表达,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KK/Ta小鼠肾脏中AT1受体表达增加,AT2受体表达减少.坎地沙坦治疗能够抑制AT1受体、上调AT2受体的表达,发挥其减少白蛋白尿,减轻糖尿病肾病病理损害的肾脏保护作用.

  •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贵州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钟志雄;刘大男;王绍红;吕虹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贵州地区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在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病房及门诊收集的EH确诊病例为高血压组·布依族77例,汉族74例;门诊体检选取健康成年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布依族64例,汉族78例.采用PCR扩增技术及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布依族、汉族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DNA中ATIR基因A1166C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布依族、汉族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A1166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布依族高血压组的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5%、6.5%和0,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95.3%、4.7%和0,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布依族高血压组中A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8%、3.2%,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97.7%、2.3%,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32).汉族高血压组的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8%、12.2%和0,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97.4%、2.6%和0,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汉族高血压组中A与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9%、6.1%,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98.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高血压组的A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结论:在贵州地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布依族人群的EH无显著相关性,而与汉族人群的EH具有显著相关性,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缬沙坦对大鼠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组织MCP-1及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庆丽;赵慧颖;马小欣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9),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球囊损伤手术给予正常饮食,余2组每只大鼠给予30万u/kg体重维生素D3右下肢肌肉注射后用球囊行动脉拉伤,在基础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粉剂(1.25×106u/kg饲料)、3%猪油等饲养.缬沙坦组同时给予缬沙坦30mg/kg体重,1次/d灌胃.喂养9周后空腹24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cm处留取动脉组织1 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中AT1R和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表明: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缬沙坦组比较,AT1R和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缬沙坦组MCP-1蛋白表达亦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AT1R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缬沙坦通过拮抗AT1R从而抑制了MCP-1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

  • 血浆RGS2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

    作者:廖运先;王晨虹;赖宝玲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浆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受体(AT1 R)在子痫前期(PE)发病中的作用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PE孕妇50例为PE组(合并FGR组17例,非FGR组33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浆中RGS2蛋白、AngⅡ及AT1 R水平,并比较PE组(合并FGR组、非FGR组)与对照组间3种指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种指标与PE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PE组血浆中RGS2蛋白、AngⅡ、AT1 R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而取样孕周、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FGR组、非FGR组间的RGS2蛋白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 R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对照组、非FGR组及合并FGR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示RGS2、AngⅡ及AT1 R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粗OR>1,P<0.05;调整抽样孕周后的OR1 >1,P<0.05;调整另外两种指标后的OR2值>1,P<0.05(除外AngⅡ)].③RGS2蛋白、AngⅡ、AT1 R水平与PE、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AngⅡ、AT1R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P<0.05),RGS2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中RGS2蛋白、AngⅡ及AT1R可能与PE的发病机制相关,AngⅡ及AT1R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糖尿病大鼠脑内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其1型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高原;赵明亮

    目的 了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脑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及其1型受体(AT1)表达的改变.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观测大鼠脑内AT1的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AnsⅡ的含量.结果 DM发生14天后,血浆和下丘脑的AngⅡ含量升高,延髓AngⅡ含量降低,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孤束核(NST)的AT1表达显著增强,而穹隆下器官(SFO)的AT1表达则显著减弱.结论 DM大鼠的中枢和血浆的Ang Ⅱ含量及AT1在脑内的表达有异常改变.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T1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ngⅡ和ET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然尊;石蓓;李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61名健康受试者AT1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其AngⅡ和ET,并进行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H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AngⅡ、ET水平差异显著(分别为t=5.56,P<0.01和t=5.39,P<0.01);②EH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T1R基因型频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0.32,P<0.01),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差异(χ2=8.71,P<0.01);③AngⅡ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ET在3种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ET活性在CC型>AC和AA型.结论 AT1R基因1166位点的变异参与高血压的发病,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AT1R基因A1166C位点变异可能部分通过升高ET而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