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发展趋势

    作者:孙龙;吴华;官泳松

    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CAD诊断领域的主要适应证有: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功能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治疗后的随访.据报道,CACS用于诊断CAD的敏感性范围在68.0%~100%,特异性范围在21.0%~100%.高CACS是一个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的指标,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相比,16排MDCT的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350%)时具有中高度敏感性和高度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与之相比,64排MDCT的敏感性和NPV更高,但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却无明显提高.将冠状动脉形态学与心肌灌注功能研究相结合,是今后CAD的研究方向.

  •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

    作者:费军;刘瑛琪;许樟荣;贾富坤;张朝利;陈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plasty, 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特征,按病程长短分为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其中42例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5年以上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8.07%)较5年以内组(23.75%)显著增高(P<0.05),二组间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5年以上组(23.85%)显著大于5年以内组(10.0%, 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宜在病程早期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 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方面的价值

    作者:王玉;王宜芹;丁承宗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方面的价值,阐述其在CTA扫描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对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行320排动态容积扫描的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CTA图像未发现病变且图像质量为1级者70例,均测量其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开口处的内径,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开口角度,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角度及左主干长度,并按性别分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开口处的内径平均值分别为(4.10±0.80) mm、(3.52±0.69)mm、(3.43±0.72)mm及(2.84±0.77)mm.其中,男性平均值分别为(4.25±0.80)mm、(3.78±0.68)mm、(3.54±0.75)mm及(3.06±0.83)mm;女性平均值分别为(3.91±0.79) mm、(3.18±0.53)mm、(3.30±0.66)mm及(2.54±0.58)mm.②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与升主动脉之间夹角分别为110.13°±15.04°、47.49°±17.19°.其中,男性平均值分别为108.42°±17.25°、45.57°±17.07°;女性平均值分别为112.41°±11.33°、50.05°±17.30°.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夹角平均为72.70±30.88°,其中男性为74.18°±31.04°;女性为70.74°±31.08°.③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位于窦内者分别占78.57%、81.43%,位于窦管结合处者分别占15.71%、14.29%,位于窦外者分别占5.72%、4.29%.④左主干长度平均为(10.49±4.08)mm.其中男性平均为(10.63±4.48)mm;女性平均为(10.29±3.53)mm.⑤冠状动脉变异情况: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各1例;双开口10例;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心肌桥9例;冠状动脉瘘1例.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对于指导CAG及PCI有重要临床意义.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刚;伍小六;胡宴宾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r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心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检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计算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DSCTCA和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和偏心性.结果: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1%、96.8%、96.3%;DSCTC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CAG一致性良好(K=0.859);ACS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低于SAP组,偏心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AP组,SAP组正性重构率高于ACS组,负性重构率低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C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现状

    作者:王文军;张立峰;周茂义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已经成为冠心病筛选的首选检查手段,它安全,并发症少.目前,美国每年行心脏导管检查的人超过4百万,仅有27%的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如果心脏导管不是作为有价值的治疗资源而是诊断目的,考虑到它的有创性和昂贵费用就有必要发展准确探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MSCT问世后,被迅速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且临床应用日渐增多.本文对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黄立萍;黄榕翀

    目的 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25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动态心电图发现与症状相关的ST段抬高的患者中,17例患者68%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50%冠状动脉狭窄动态心电图判断的痉挛血管、LAD 20例、LCX 2例,RCA 4例,其中1例LAD及RCA同时发生.其中动态心电图提示LAD痉挛的20例患者,8例未见冠状动脉存在>50%以上狭窄.对于7例双支或多支病变者,仅有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与CAG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有重要价值,此类患者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以LAD多见.

  • 大螺距双源CT冠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瑞平;郝志茹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240支共740节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基于节段水平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4%、97.0%、86.4%、96.50%、94.7%;基于血管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5%、92.3%、90.4%、88.2%、89.2%.结论 大螺距双源CT Flashspiral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加重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心室肥厚

    作者:董雪红;周丽诺;翟迎九;胡仁明;施海明;罗心平;范维琥

    目的 从冠状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的角度探讨不同特征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聚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2000年至2004年间入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2例,根据MS定义中代谢异常组分的累加评分(0~4分)分为5组.比较各组间冠心病(CHD)发生比例、严重程度及左心室质量等差异.结果 随着代谢异常的增加,左前降支血管狭窄百分数,狭窄血管数目,冠脉狭窄积分及CHD比例均随之增加(P值分别为0.002,0.008,0.007,0.042);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也随之增加(P值分别为0.016,0.02,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异常评分每增加1分,发生CHD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29倍(95%CI:1.09~1.53).结论 MS患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和LVH,且随着代谢异常的累积,冠脉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数目和左心室质量也有所增加.

  • 腺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贾淑杰;王南晔;王曦之;米树华

    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试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 方法 53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冠心病待查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5.5±6.5)岁.将E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ECT对CAG阳性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73.7%,特异性90.9%,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0.0%,准确性指数为62.3%.结果显示,腺苷ECT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检出的特异性分别为90.9%、85.7%、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5%、77.3%、72.0%. 结论 腺苷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对心血管系统有多重作用.其与导管技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技术结合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一种无创、方便、费用低的检查方法,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贾玉和;姚民;杨跃进;陈纪林;高润霖;胡盛寿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再次发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时间与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从本院1997~2001年间因CABG术后再次发作ACS而入院的168例患者中,选出行再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例,男38例,女5例,平均年龄(57.9±10.2)岁,再次发作ACS时间在术后次日至11年间.分析术后再次发作ACS的时间与罪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由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导致的ACS共19例,占44.2%,由移植血管病变导致的共24例,占55.8%,其中12例移植血管病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占移植血管病例的50%,且大部为吻合口病变.(2)从发作时间上划分,在术后次日至半年内发作ACS的为14例,占所有分析病例的32.6%.其中12例为移植血管病变所致,占整组病例的27.9%.随时间的延长,引起ACS的相关血管既有移植血管,也有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病变加重的血管,但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大多数由移植血管病变引起,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P<0.01),3年后发生的ACS主要为未移植血管的原自身冠状动脉或移植血管远端的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所致.(3)所分析的43例患者共置入静脉血管桥99支,病变37支,总病变率37.4%,动脉桥31支,病变9支,总病变率29.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桥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综合危险因素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CABG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其相关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尤其半年内发生ACS的患者,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特异度达89%,而且大部分为吻合口病变.移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综合危险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但静脉移植血管的闭塞率要高于动脉移植血管.

  • 冠心病心电图特征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曙艳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析186例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30例静息心电图异常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 与静息心电图异常冠心病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51.6%(96/186)对36.7%(82/230).P=0.039],多血管病变较少[48.4%(90/186)对64.3%(148/230),P=0.042],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67±0.80 vs 1.95±0.85,P=0.006),Gensini积分低(38.1±30.78 vs 54.44±38.79,P<0.001).在96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5.6%(63/96)];在90例多血管病变中,有65例(72.2%)心肌缺血部位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一致.结论 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多为多血管病变,且心肌缺血部位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一致.

  • 胸痛与非胸痛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作者:仝开军;舒荣宝;倪青;何永胜;金元贞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P =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x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P =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燕銮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f27例)和三支病变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前2周内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各组间的TO、TS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TS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行HRT检测,将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助于临床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治疗,其对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酒石酸美托洛尔不同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和检查耗时的影响

    作者:沈虹;秦远章;梁秀梅

    目的 对比口服和舌下含服酒石酸美托洛尔两种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A)图像质量和检查耗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冠脉CTA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和舌下含服组,每组各40例.口服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温开水吞服;舌下含服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舌下含服.服药后每隔15 min测量心率和血压,若心率降至65次/min及以下,立即行冠脉CTA.若60 min后还未达目标心率(≤65次/min),则同样方法重复给药,直至达到目标心率.重复给药大剂量不超过100 mg.比较两组冠脉CTA图像质量和检查耗时.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后均成功达到目标心率.舌下含服组图像质量I级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P<0.05),酒石酸美托洛尔用量也明显少于口服组(P<0.05).结论 在冠脉CTA检查前舌下含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较口服方式更能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缩短检查时间.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变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明芬;刘建庄;张三强;张红亚;荆卫红;郭志坤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1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VEGF浓度的变化,并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结果血浆中VEGF浓度,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70.2±10.3)ng/L,狭窄程度≤50%组为(78.5±17.8)ng/L,狭窄程度>50%~80%组为(164.7±21.1)ng/L,狭窄程度>80%(包括严重狭窄)组为(287.9±31.3)ng/L.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

  •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分析

    作者:陈爱明;迟贤国;蒋立民

    目的 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90例患者.结果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690例,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0例,检出率为1.4%,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10例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3例起源于无冠窦,1例起源于左冠窦,3例高位开口(2例开口于右冠窦上方,1例开口于无冠窦的上方);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占30%,其中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1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高位开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确定其类型的重要手段.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作者:黄晋喜;张虹;孙帅;王海雄;仝凌

    目的 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标志物和ST段的恢复之间的关联.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人,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66人)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2人),统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酐激酶(CK-MB)、NT-pro-BNP水平、12导联心电图,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应用两种支架植入100%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死亡、支架内血栓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个月造影随访雷帕霉素组、紫杉醇组再狭窄率分别为8.33%、10.52%.PCI前NT-pro-BNP水平较高的患者ST段不容易完全恢复.结论 应用雷帕霉素药物冼脱支架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个能反映介入治疗后ST段恢复的新型独立预后指标.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若凌;陈伟;纪晓惠;孙红侠;刘明瑜

    目的 研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CAD)患者38例为CAD组;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在QTVI模式下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和心尖长轴观.获取CAD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各壁中段共6个心肌节段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测量速度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时间指标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S峰达峰时间(Ts)及E峰达峰时间(Te).结果 CAD组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对应各壁中段Vs、Ve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CAD组冠状动脉狭窄对应室壁中段的IRT、ICT、Ts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 <0.05或<0.01).左心室缺血或梗死节段Vs、Ve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左心室缺血或梗死节段ICT、IR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应用无创且实时的QTVI技术,通过左心室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及时间指标推测其供血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为需要进一步行CAG的患者起到了初筛作用,提高了CAG的阳性率.

  •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研究

    作者:赵继先;袁良俊;刘继军;张焕鑫

    目的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将35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并采用硬化斑块指数表示.结果 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PI)明显高于非冠心痛组分别为75.76%vs 26.83%;2.26±1.24 vs 0.96±0.98(P<0.01).且随着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升高,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加重.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77.9%.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

  • 严重主动脉扭曲致冠状动脉造影失败1例

    作者:孟永;张敏;肖践明

    患者,男,73岁,因反复阵发性胸痛5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治疗,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尼群地平10 mg每日1次",未规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