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宫宏宇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和支持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晓敏;刘玉玲;伍淑雯;郭小玲;傅四毛;张志培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分析

    作者:李艳;栾斌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5例有肝脾肿大,4例合并有皮疹,3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 巨细胞病毒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81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淑君;潘静;倪文泉;陈冶;潘家华;陈名武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共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比较分析.结果 81例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增多综合征患儿(CMV组)年龄1~11岁,平均5.4岁,男女比例为1∶0.84.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大、眼睑浮肿、喘息等.CMV组热程(9.15±4.65)d,与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住院时间(15.88±4.31)d,与EB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CMV组白细胞(16.85±6.33)×109/L、中性粒细胞数(4.19±2.84)×109/L、淋巴细胞数(12.50±6.03)×109/L,与E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08、1.44,P>0.05);CMV组血小板(260.46±80.69)×109/L及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与EB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3.81,P<0.001).CMV组异性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与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F=82.79,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常见;与EB病毒感染者比较,其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较低、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短,且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与住院时间有关.

  • 阿奇霉素辅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豆豆;李天宇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辅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咽部脓性渗出消失时间、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1,P<0.05).干预前2组ALT水平、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LT水平、白细胞计数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退热时间、咽部脓性渗出消失时间、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消退,促使淋巴结恢复正常,改善ALT水平、白细胞水平,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宝玺;赵晓庆;王素明

    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9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28例,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诊误诊15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男11例,女4例,年龄3~10岁,平均6岁.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附5例分析)

    作者:汤东平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与原体-IgM均≥1∶80,且EB病毒检测病毒衣壳衣原(VCA-IgM、VCA-IgG),并除外CMV感染可能,而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并发传单综合征的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4例,皮疹1例,肺部有改变5例.全部病例仅经红霉素治疗12~21 d痊愈.结论:支原体感染可并发传单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亦多见,使用红霉素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作者:石榴;罗伶俐;黄杏杏;韦婉英;刘璐;陈志军;邱少宏

    对1例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药疹样皮炎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例进行了报道.患者表现为全身出现粟粒样斑丘疹、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5%,激素治疗后皮疹好转,但患者仍持续高热,加用抗病毒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成功治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syndrome,IMS)的临床表现与TCE药疹样皮炎相似,临床鉴别困难,治疗方法迥异,而同时并发的情况罕见.TCE药疹样皮炎可能作为诱发因素,激发体内免疫紊乱,导致继发病毒感染.

  • 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分析

    作者:丁小兰;刘春霞;顾猛

    对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无性别差异,以学龄前儿童多见,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呈强阳性,经过随访支原体IgM抗体逐渐下降,支原体IgG抗体逐渐上升,MP-1gG恢复期比急性期抗体滴度≥4倍以上.EB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弓形虫IgM抗体、腺病毒lgM抗体均为阴性.治疗时首选阿奇霉素,再结合该病所致的多器官损害的特点给以丹参、维牛素C、强力宁等药物治疗.早期使用适当的抗牛素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至7~10d.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EB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异型淋巴细胞可以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绵宝;潘家华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住的3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川崎病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30例痊愈,半年内无复发,2例中,1例为嗜血细胞增多综合症,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半年内肝功能反复异常.结论 传染性的红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因多样,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尤其肝脏,早期做出病因诊断、早期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出现恶性血液病,因此需长期随访.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作者:颜珲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孩,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形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经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因此,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作者:陈梅枝;郭爱红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 对10例确诊为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损害,所有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尽可能性进行病原诊断,除EB病毒感染外,应考虑其他病原感染的可能.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作者:肖生平;付四毛;刘玉玲;王桂兰;黄晓红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20例)、巨细胞病毒(CMV,13例)、单纯疱疹病毒(HSV,11例)、衣原体(CP,11例)和细小病毒 B19(Hpv-B19,9例)。各种病原学所致的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但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所不同。MP 感染以发热及肝、脾、淋巴结大为主,且大部分合并呼吸道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CMV 感染也以发热、肝脾大为主,但以肝大更明显;风疹病毒感染其他症状明显,但未出现皮疹。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以 MP 感染常见,其次为 CMV。临床诊断应尽量查明病因,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燕兰;赵玉

    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及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EB病毒抗体检测阴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例均有淋巴结肿大和咽峡炎,发热4例,肝大4例、脾大1例,咳嗽2例,鼻塞2例,皮疹2例,肺部X线改变2例,大部分患儿有心、肝功能损害,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5~23 d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者病情严重.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作者:骆翠媚;何英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患儿临床特征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肺部有改变、肝脾肿大5例、喉梗阻2例、血尿1例、皮疹1例,6例ELISA方法检测 MP-IgM 均≥1∶80和痰MP培养阳性,并排除EB病毒和CMV感染可能,经予红霉素治疗及对症与心理护理,14~21 d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不规则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也多见,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良好,恰当的护理可防止不良后果.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和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刘玲;黄斌明;夏曦;江志贵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 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 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 儿童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作者:蒋伟明;王敏;熊安秀

    目的 探讨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CM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转归,并与同期46例确诊EB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患儿(CMV组)首诊准确14例,首诊准确率为43.7%,其中18例首诊为其他疾病.CMV组患儿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的临床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肝功能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确诊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结论 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临床表现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易累及系统损害,在临床上应尽早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检查以及外周血象、肝功能、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检查,防止误诊,更昔洛韦治疗有效.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华君;王太森;刘文彬;邓琼仙;孙先琳

    目的:了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M)的病原学,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0例传单综合征患儿于发病1~2 w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的病原抗体.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高达60%(24/40),其次为腺病毒和支原体,其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2.5%(9/40)、17.5%(7/40),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抗体阳性37.5%(15/40).结论: 小儿传单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巨细胞病毒,其次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骆朋;陈浩;曾繁业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病原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以前两者多见,分别占17例(34.0%),13例(26.0%)。不同病原引起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肺炎支原体感染多有呼吸道症状,巨细胞病毒感染多伴有肝、脾肿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临床疑诊该病时,应尽量完善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静;李娟

    目的对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台征(IMS)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特点、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为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22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血清病原抗体检测(于发病7~10d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9豫,其次为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6.3豫,合胞病毒、腺病毒及风疹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为9豫;混合两种病原抗体阳性率达13.6豫,病原不明2例。结论小儿传单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巨细胞病毒、支原体,其次为两种病原混合感染,其他病毒单纯感染稍少见。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