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联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作者:金峰;袁芳;江汉龙;黄晓琴;马红梅;乐桥良;朱金照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6 4例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1 a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40.6% ,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疗法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急性牙周脓肿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鲁颖娟;宇文婷;阮毅

    目的:比较洁、刮治术、牙龈切除术及切开引流三种方法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牙周脓肿患者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洁、刮治组(A 组)、切龈组(B组)、切开引流组(C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第1、3天(T1、T3)观察并记录自发痛和咬合痛、牙周溢脓、脓肿范围、牙周袋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叩痛和松动度。结果治疗后第1、3天,三组患者的自发痛、咬合痛、叩痛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第1天,A组患者的牙周溢脓、脓肿范围、BI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B组的牙周溢脓、脓肿范围、PD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C组仅脓肿范围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第3天,A、B组所有症状和检查指标均好转(P<0.05);C组的牙周溢脓、松动度有所改善(P<0.05),而PD、BI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3天,A、B组各项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刮治术和牙龈切除术治疗急性牙周脓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牙周炎症。

  • 牙周机械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作者:谭佳玮;项立新;刘丽

    目的 评价定期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设计,将37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牙周基础治疗)13例、龈上洁治组(龈上洁治)11例及空白对照组13例,比较其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时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改良出血指数(m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GCF)量及龈沟液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基础治疗组各项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龈上洁治组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个月时P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0.36 mm,P<0.05).基础治疗组、龈上洁治组6个月时GCF减少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加(0.96 μl>0.03 μl mm>-0.02 μl,P<0.05).结论 定期牙周机械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IL-6水平.

  • 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上颌牙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文娟;黄南楠;唐倩;杨雨虹

    目的 研究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AMSA)在上颌牙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5例因牙周炎需要进行牙周治疗的患者,随机将上颌牙列左右两侧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AMSA及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物均为4%阿替卡因.注射后采用10点视觉模拟标尺表(VAS)比较注射疼痛,通过临床评估及问卷调查评估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麻醉后唇颊不适程度及麻醉时间,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VAS值为1.86±0.76,对照组为3.18±1.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9.487,P< 0.001).试验组成功率为82.2%,对照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571,P=0.19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试验组患者均无唇颊麻木不适感,而对照组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麻木不适感,麻醉后舒适程度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8.857,P<0.001).试验组麻醉时间均为30 ~ 90 min,而对照组中83.3%为61 ~ 120 min,试验组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Z=-5.748,P<0.001).结论 在上颌牙周治疗中,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进行AMSA具有一定优势,患者感觉舒适,更容易被接受.

  • 社区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峥;沙月琴;张博学;朱凌;康军

    目的:评价社区定期龈上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设计,将某社区66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组,22例)、实验组Ⅱ(社区龈上洁治组,19例)及空白对照组(25例),并于基线治疗或检查完成后6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和复治,比较各组牙周临床指标、血糖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诊深度分别减少0.71和0.70mm,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变0.20mm(P<0.05).3组附着水平增加依次为0.86、0.57和0.03 mm,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0.00、0.00).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1.01%,P=0.03),且与牙龈炎症改善显著相关(r=0.51,P=0.03).结论:定期龈上洁治能显著改善牙周健康及血糖水平,可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基本保健服务.

  • 超声洁治术后不同牙面抛光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永兰;吴陈炫;陈东来;董亚利

    目的:探讨超声波洁治术及喷砂术后进行牙面磨光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2颗因牙周炎而拔除的牙齿,随机分为6组,未经超声洁治术组;超声洁治术后,不作抛光处理组;洁治术后用橡皮杯轮蘸国产抛光膏抛光组;洁治术后用美国3种不同直径颗粒抛光膏抛光组;洁治术后用喷砂抛光牙面组;洁治术后用日本产矽粒子抛光牙面组.磨光牙面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未洁治牙齿表面有呈纤维状或块状的牙垢和牙菌斑,洁治后未抛光牙面粗糙不平或有划痕缺损.抛光后表面整洁,且小颗粒抛光剂抛光后,表面平整光洁,见不到缺损痕迹.用日本产固体矽粒子抛光后,表面光洁度高,原有缺损需极仔细对比观察方可判定.喷砂牙面表面光洁但可见众多浅凹痕,多数为不规则小点状.结论:经过超声波洁治术、喷砂后应该用一些进口的细颗粒抛光膏或矽粒子进行牙面磨光,使牙面提高光洁度,用矽粒子效果好.

  • 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作者:袁芳;金峰;马红梅;乐桥良;朱金照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64例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vs40.6%,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OPG和RANKL水平的影响

    作者:许开颜

    目的 研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进行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在基线、治疗后4周测量牙周指标和GCF中OPG和RANKL水平.结果 基线、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等牙周指标和GCF中RANKL/OP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牙周指标和GCF中RANKL/OPG比值均低于基线,OPG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使GCF中OPG增加,RANKL水平降低.

  • 应用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提高龈下刮治术教学效果的探索

    作者:邓辉;刘芬;王彦亮;王惠宁;曹金芳

    目的 探讨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龈下刮治术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1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和传统石膏牙模型进行龈下刮治术的讲授、示教和操作练习,结束后按标准进行操作考核和统计分析.结果 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组和石膏模型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分数分别为(91.34±4.97)、(86.35±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龈下刮治术的教学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 EDTA对人牙周膜细胞在病变根面附着和增殖影响

    作者:武影;张秀丽;束蓉

    目的:评价240g/L EDTA凝胶处理病变根面不同时间对人牙周膜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单根牙44颗,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制备5 mm×4 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成EDTA 2min组、EDTA 3 min组、EDTA 4 min组和对照组,在根片上接种细胞.分别于接种1、3、5 d后,每组各取3个根片固定、染色,计数,分析细胞附着和增殖程度.另外每组2个根片做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接种第1天发现240g/L EDTA凝胶处理不同时间的根片的细胞附着无差异(P>0.05);而和对照组之间都有差异(P<0.05);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各组根片上的细胞数明显增加.240g/L EDTA凝胶处理3 min、4min的根片上的细胞数无差异(P>0.05),与其他2组有差异(P<0.05);EDTA 2 min组与对照组之间亦有差异(P<0.05).EDTA处理根片3 min、4 min,均能去除玷污层,暴露完整的胶原;处理2 min的根片上有残留的玷污层.结论:240g/L EDTA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根面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并推荐临床处理时间为3 min.

  • 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作者:侯海玲;孟焕新;胡文杰;杨宗萍;王景文

    目的:分析牙周炎与胃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慢性牙周炎且胃镜活检尿素酶阳性、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人进行三联药物治疗,其中33人还同时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三联药物治疗后分析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患者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4个位点平均牙周袋深<4 mm组的患者三联药物治疗4 周后及1 年后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平均袋深≥4 mm组的患者(80% vs52.2%,62.9% vs 34.5%,P<0.05).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 年后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未做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3.6% vs34.5%, P<0.05).结论:药物治疗Hp的根除率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Hp可能是胃Hp再感染的病原因素,因此对胃内Hp感染同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在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牙周基础治疗.

  • 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对牙周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贤华;吴织芬

    目的: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观察牙周治疗前后龈下菌斑肽酶活性的改变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65例牙周炎患者共65个位点洁治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菌、福塞类杆菌、齿垢密螺旋体来源的肽酶活性的改变,通过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区分阳性和阴性;在666 nm下测吸光度值,定量反映肽酶活性。结果:治疗前牙周炎位点肽酶活性(0.44±0.23)明显高于治疗后(0.34±0.2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Periocheck(+)部位牙周袋深、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和Periocheck(-)位点相差显著。结论:Periocheck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反映牙周临床指标的改变,用于牙周治疗效果的监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