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炎性痛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枫;杨勇;鄢建勤;钟涛;邹望远;郭曲练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炎性痛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CCI雄性(C1组)、CCI雌性(C2组)、假手术雄性(S1组),假手术雌性(S2组),每组12只.手术组建立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四组大鼠按照C1C2组和S1S2组进行配对,将F1代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小组,即:FC2组和FC2'组、FS2组和FS2'组,其中FS2'组与FC2'组在出生后互换喂养,而FC2组和FS2组仍由原母鼠喂养.检测四组母鼠回收和舔舐仔鼠的母爱行为.福尔马林实验检测子鼠炎性痛反应,ELISA法测定血清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醇(COR)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上核催产素(OT)表达.结果:与FS2组或FC2'组相比,FC2组或FS2'组回收潜伏期、回收总时间和舔仔潜伏期时间延长,舔仔总时间缩短.FC2组、FS2'组Ⅱ相痛觉评分、血清CRH和COR浓度明显高于FC2'和FS2组,Ⅰ相痛觉评分四组间无差异,而OT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母爱行为虽然对子鼠基础痛域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强子鼠对新发生疼痛的感知,这些行为改变可能与子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激素升高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下调有关.

  • 侧脑室注射催产素对恢复剖腹产大鼠母爱行为的研究

    作者:柳朝阳;张晓波;荣光影;张涛;王淑秋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催产素对恢复剖腹产大鼠母爱行为的影响.方法:乙醚麻醉剖腹取出怀孕20d Wistar大鼠的子鼠,令母鼠休息4h后,使用义仔观察母爱行为.动物分成正常分娩组、剖腹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和剖腹产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组.结果:连续观察2h剖腹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母鼠,母爱行为全部缺失(舔子,回收,哺乳和建巢),其中有三只母鼠吃掉了自己的幼子;剖腹产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组大鼠,在注射40min后,所有母鼠都表现了母爱行为,仅有两只筑穴行为缺失.正常分娩组大鼠母爱行为没有受到任何损伤.24h后,除正常分娩组和剖腹产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组外,剖腹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予鼠全部死亡.同时,剖腹产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组血中催产素水平,24h后已接近正常分娩组(P>0.05),而剖腹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的血清催产素水平仍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P<0.01)和剖腹产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组(P<0.01).结论:剖腹产可以损伤大鼠的母爱行为,侧脑室注射催产素可以恢复剖腹产大鼠的母爱行为.

  • 催产素对产前应激孕鼠母爱行为相关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晓莲;高艳华;于国忠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催产素对强迫游泳应激的怀孕大鼠生仔后母爱行为相关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于母鼠怀孕后14d至分娩当天,每天进行一次强迫游泳应激,每次2min.分娩当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OT)神经元、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和小剂量催产素保护组催产素神经元及多巴胺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怀孕后期持续应激能够明显损伤母鼠的母爱行为,而催产素对孕鼠的母爱行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 丰富环境干预对生命早期不良经历雌性大鼠母爱行为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媛;柳朝阳;张涛;张晓波;朱贵明;于国忠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干预对生命早期有不良经历的雌性大鼠母爱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生命早期应激组和对照组,生命早期应激组于出生后第2~21天给予每天与母鼠分离4h,并在第8~21 d每天与母鼠分离的4h内给予恶性刺激;自第22天断奶后,将生命早期应激组仔鼠随机分为单笼饲养组和群体饲养组,对照组按雌鼠4只/笼正常饲养;饲养至第66天,将各组雌鼠分别与雄鼠合笼,怀孕后单笼饲养;分娩后第2天和第6天观察大鼠母爱行为并检测下丘脑催产素受体(OT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母爱行为观察显示:单笼饲养组雌鼠回收仔鼠总用时[第2天(1658.55±867.24)s;第6天(1517.73±674.57)s]明显长于对照组[第2天(278.38±120.46)s;第6天(205.10 ±81.44)s] (P<0.01)和群体饲养组[第2天(285.45±151.14)s(P<0.01);第6天(504.89±197.75) s(P<0.05)];分娩第2天单笼饲养组雌鼠的舔仔潜伏期(541.73±287.52)s明显长于对照组(324.08±180.31)s(P<0.05)和群体饲养组(223.13±168.72)s(P<0.01);分娩第2天与第6天各组雌鼠的哺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笼饲养组雌鼠的建穴质量[第2天(2.55±1.04)分;第6天(1.36±1.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第2天(3.75±0.46)分,(P<0.05);第6天(3.00±1.00)分,(P<0.01)]和群体饲养组[第2天(3.57±0.53)分(P<0.05);第6天(2.89±1.17)分(P<0.01)].RT-PCR结果显示:单笼饲养组雌鼠OTR mRNA表达水平(836.00±105.6)明显低于对照组(1110.60±98.41) (P<0.01),而群体饲养组表达水平(986.20±95.40)趋于正常.结论 生命早期应激使雌性大鼠的回收、舔仔、建穴行为受损(对哺乳行为无明显影响),并使雌性大鼠成年后下丘脑OTR mRNA水平降低;群体饲养作为一种早期环境干预方法使生命早期遭受应激的大鼠下丘脑OTR mRNA水平趋于正常,从而逆转应激对母爱行为的损伤.

  • 催产素对应激大鼠母爱行为的影响

    作者:高艳华;于国忠;栾海艳;王伟群;王佳慧

    目的观察催产素对强迫游泳应激的怀孕大鼠生仔后母爱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单纯应激组、大剂量催产素保护组、小剂量催产素保护组及对照组.前3组母鼠怀孕后14d至分娩当天,每天进行1次强迫游泳应激,每次2min,其中大剂量和小剂量催产素保护组在每天强迫游泳应激前分别皮下注射催产素1ml(40IU/ml和20IU/ml).在分娩当天进行母爱行为测试,分别观察母鼠的舔仔、回收、弓背哺乳、建穴4种母爱行为,时间.结果单纯应激组的母爱行为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单纯应激组回收潜伏期[(607.88±185.51)s]和回收总用时[(940.50±333.14)s]与对照组[分别为(239.83±43.93)s,(350.17±36.80)s]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催产素保护组的母爱行为持续时间与单纯应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大剂量催产素组哺乳总用时[(1473.00±123.83)s]与单纯应激组[(828.50±208.93)s]比较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怀孕后期持续应激能够明显损伤母鼠的母爱行为.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对孕鼠的母爱行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 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与围产期母爱行为研究进展

    作者:陈霞;苏彦捷

    母爱行为影响婴儿生理心理发展,而母爱行为又与分娩方式有关,且催产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该文综述了母爱行为的一般特点以及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与母爱行为的相互关系,探究剖宫产对孕期及产后母爱行为 、亲子互动及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分析从基因到激素的生理机制,为倡导自然分娩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围产期保健以及与母爱行为有关的教育教养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 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基于动物模型的结果与思考

    作者:李钻;陈伟海

    母爱行为是一种具有强烈动机和规律性的本能行为,主要表现为产仔的雌性对幼崽的一系列关爱和保护.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母爱行为不仅影响子代焦虑、抑郁、恐惧、冲动控制等情感及认知、学习能力,还与子代成年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并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虽然关于母爱行为对后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十分详尽具体的阐述.在这篇综述中,主要阐述了母爱行为对后代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且就当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总结.后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对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

  • 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中的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

    作者:卢林阳;徐玉梅

    新生儿期指脐带结扎到出生28d这一时期.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接受一定温度、湿度保护及羊水的抚触,离开母体降生为新生儿,对其生存本身即是一种考验,需要新生儿适应由宫内环境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再进入病房这一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务人员由于治疗需要,而对其所拥有的一些带有强制性的操作,周围环境的嘈杂动荡,声光刺激,造成生理周期的干扰,使患儿产生受到侵害的感觉,再加上新生儿人格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把各种治疗措施体验为一种创伤,表现为啼哭、烦躁等.

  • 催产素对孕鼠强迫游泳后母爱行为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莲;隋红玉;齐淑芳;张波;栾海艳;于国忠

    目的:探讨大鼠产前应激对其母爱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于母鼠怀孕14d至分娩当日,每日进行一次强迫游泳应激,每次2min,然后随机分为大剂量催产素保护组(A组):皮下注射1ml含40IU催产素的生理盐水;小剂量催产素保护组(B组):皮下注射1 ml含20IU催产素的生理盐水,单纯应激组(C组):仅注射1ml生理盐水;正常孕鼠对照组(D组)不给予任何刺激,令其正常自然分娩.在分娩当天各组均进行母爱行为测试,分别观察母鼠的舔仔、回收幼仔、弓背哺乳、建穴4种母爱行为的时间,比较各组母鼠母爱行为的差异,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OT)神经元、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A、B、C组母鼠的4种母爱行为持续时间均较D组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而A组的母爱行为持续时间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与D组比较,B组和C组OT神经元及DA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怀孕后期持续应激会明显损伤母鼠的母爱行为,而催产素对孕鼠的母爱行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