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老年牙本质与复合树脂间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安欣;贾兴亚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后,老年牙本质与复合树脂间微拉伸粘结强度以及牙本质微观形态的差异.评价Er,Cr∶YSGG激光用于老年人窝洞预备及蚀刻对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完整无龋坏的65岁以上老年人磨牙27颗,随机分成3组.A组:传统牙钻预备+自酸蚀;B组:4W Er,Cr∶YSGG 激光预备+自酸蚀;C组:4W Er,Cr∶YSGG激光预备+1.5WEr,Cr∶YSGG激光蚀刻,各组均采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37℃水浴中储存24h后,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每组随机选取3颗离体牙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老年牙本质微观结构.结果 各组微拉伸粘结强度值,B组高(26.14±4.83)MPa,A组次之(24.68±5.56) MPa,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低(20.14±3.38) MPa,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Er,Cr∶YSGG激光用于老年牙本质窝洞预备可获得较理想的粘结效果,Er,Cr∶YSGG激光单独用于老年牙本质蚀刻会降低其粘结强度,尚需结合其他牙本质处理方法.

  • 效前挥发对丙酮基牙本质粘结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潇;吴新荣;汪维健

    目的:研究含有丙酮的牙本质粘结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3种含有丙酮的牙本质湿粘结系统Gluma One-Bond、Bond-1和One-Step,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结系统在第0天、第7天、14天和21天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2种粘结系统Gluma One-Bond和One-Step在使用7天后,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使用14天和21天后,微拉伸粘结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0.4%、11.2%、13.3%、12.4%;Bond-1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都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丙酮的牙本质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 氟离子导入对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陈丽娟;万延俊;孟庆飞;陈亚明

    目的 研究氟离子导入对牙本质与两种树脂粘接剂之间微拉伸粘接强度(MTBS)的影响.方法 选取12颗新鲜拔除(1周内)的完整无龋、无裂纹人下颌第三磨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3颗.用Isomet低速切割机流水冲洗下磨去咬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1)A1组:使用全酸蚀树脂粘接剂One-Step Plus;(2) A2组:氟离子导入处理后使用全酸蚀树脂粘接剂One-Step Plus;(3)B1组:使用自酸蚀树脂粘接剂ACE Bond SE; (4)B2组:氟离子导入处理后使用自酸蚀树脂粘接剂ACE Bond SE.每颗牙齿均制作高3.0~5.0 mm的树脂冠,于37℃的0.9%氯化钠溶液中放置24 h,之后制备成截面为1.0 mm×1.0 mm的条状试件,测试MT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结果 各组MTBS依次为(30.86±6.84)、(25.04±8.49)、(19.22±6.88)、(19.40±6.92) MPa.A1、A2组间(P=0.01)、A1、B1组间(P< 0.0001)、A2、B2组间(P=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1、B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此外,微拉伸试件断裂大多以粘接界面破坏为主,各组间试件断裂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离子导入可显著降低One-Step Plus的牙本质粘接强度,而对ACE Bond SE的牙本质粘接强度则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使用氟离子导入,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 Plus的牙本质粘接强度都显著高于自酸蚀粘接剂ACE Bond SE.

  • 脱敏剂和酸蚀处理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张文浩;梁国斌;李彦

    目的 研究牙体预备后脱敏剂的使用及酸蚀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拟为脱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90颗完整的离体磨牙,切割暴露牙本质,用500目的 碳化硅水磨砂纸打磨以创建均-的玷污层.按不同脱敏剂类型随机分为All-bond2组(A)、Systemp组(S)和对照组(C),其中每组按酸蚀时机不同再分为前酸蚀组(2)、常规酸蚀组(1)及不酸蚀组(0),共9个小组.各组根据脱敏剂类型的不同及是否酸蚀、酸蚀时机的不同,先后制作暂时修复体和永久修复体.垂直粘接界面切割牙体,每牙制备出1个1.1 mm×1.1 mm×8 mm的直条形试件.用MTS万能测试机检测粘接强度.结果 微拉伸测试中各实验小组的粘接强度(单位:MPa)分别为A-2(32.45±12.15)、A-1(27.36±10.23)、A-0(19.30±11.08)、S-2(31.03±13.47)、S-1(31.58±12.84)、S-0(14.93±10.66)、C-2(25.64±14.81)、C-1(27.47±14.37)、C-0(20.33±13.41).两种脱敏剂组分别和对照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酸蚀组的粘接强度小,与前酸蚀、常规酸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酸蚀组与常规酸蚀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敏剂不会影响终修复体的粘接强度;脱敏剂处理前是否酸蚀牙本质,不影响终牙本质粘接强度.

  • 五种纤维桩/Panavia F粘接剂/牙本质之间微观机械固位研究

    作者:卫彦;杨小平;胡晓阳;马琦;邓旭亮

    目的 通过微拉伸实验和粘接界面的扫描电镜观测,研究五种纤维桩的桩核材料/粘结剂/牙本质之间的微观机械固位强度与形态.方法 五种纤维桩:NTI-Kahla Fiber,Twin Luscent Anchors, Tenax Fiber White, PD Tapered Crown Post和Ouya FiberⅠ型.每组10支纤维桩,使用Panavia F 粘结至经过常规根管充填和桩核修复根管预备后的下颌前磨牙根管内,其中5个样本扫描电镜下观测纤维桩/粘结剂/牙本质之间结合界面形态,另5个样本进行微拉伸实验,并进行断面观测.结果 扫描电镜观测到五种纤维桩的桩核材料/粘结剂/牙本质之间存在相似的微观嵌合形态,微拉伸实验中断裂主要发生在纤维桩材料/粘接剂界面,微拉伸强度值NTI-Kahla Fiber为14.33±5.74Mpa,Twin Luscent Anchors为13.48±8.22Mpa,Tenax Fiber White为13.21±7.54Mpa,PD Tapered Crown Post为12.95±6.57Mpa,Ouya FiberⅠ为13.59±6.31Mpa,各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Panavia F树脂粘接剂可以建立与牙本质及纤维桩材料之间的良好连接,五种纤维桩与Panavia F粘结剂及牙本质之间的微观机械固位形态与强度相近.微拉伸断裂模式提示在纤维桩修复中,纤维桩/粘接剂界面是修复体粘接的主要薄弱环节.

  • 效前挥发对含有不同溶剂的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潇;吴新荣;段建民;汪维健

    目的 研究以乙醇或丙酮为溶剂的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两种含有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Single Bond和三种含有丙酮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Gluma One-Bond、Bond-1、One-Step,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天、第7天、14天和21天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 两种以乙醇为溶剂的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的差别.在三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接系统中,Gluma One-Bond和One-Step印在使用7天后粘接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使用14天和21天后微拉伸粘接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0.4%、11.2.%、13.3%、12.4%;Bond-1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都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而对部分含有丙酮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 第7代黏接剂与正常和龋损牙本质黏接强度的比较

    作者:王清;邓婧;范春

    背景:对于第1~6代牙本质黏接剂的黏接强度,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尚未见对第7代黏接剂Adper EasyTM one黏接性能的相关报道.目的:比较3M第7代自酸蚀黏接剂对正常和龋损牙本质黏接强度的差异,与传统全酸蚀黏接剂进行对比.方法:取健康磨牙和牙合面慢性龋磨牙各12颗,为A、B(健康磨牙),、D(牙合面慢性龋磨牙)4组,中A、C组用Adper EasyTM one黏接剂,、D组用Single bond 2黏接剂.测试4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察断裂界面形态.结果与结论:A、B组的黏接强度分别为(21.84±3.98),27.10±4.85) MPa,、D组的黏接强度分别为(16.44±3.46),21.48±4.85) MP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的微拉伸强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断裂多发生在树脂-牙本质黏接界面.提示无论在正常牙本质还是龋损影响牙本质,酸蚀黏接剂的黏接强度强于第7代自酸蚀黏接剂;对于同一种黏接剂正常牙本质能获得比龋损牙本质更大的黏接强度.

  • 新型纳米含氟树脂中氟水平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文然;王成坤;邓丽娜;王特;王静

    目的:研究含氟量对新型纳米树脂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微拉伸粘结强度(μTBS)等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Z350和4种含氟量不同(质量分数为0%、10%、20%和30%)的新型纳米树脂,将5种树脂制作成规格为(25.0士2.0) mm×(2.0±0.1) mm×(2.0士0.1)mm的挠曲强度试验标准试件,每组5个,万能测试机三点弯曲法测试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取25颗人第三磨牙,随机分到各组,每组5颗.制备成截面为(1.0士0.2)mm2的条柱状试件,每组10个,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件的μTBS,低倍镜观察粘结面断裂方式.结果:挠曲试验,各组试件挠曲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组试件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微拉伸试验,与含氟量0%组比较,含氟量10%和含氟量20%组试件t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含氟量0%、10%和20%组(P<0.05);与Z350组比较,含氟量0%和10%组试件μ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和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Z350组(P<0.05).所有试件均为粘结面断裂.结论:树脂中含氟量不超过20%时,其对μTBS无影响;含氟量超过20%时,μTBS明显降低.

  • 用微拉伸法测试三种牙本质粘结剂在离体后牙纵裂模式中的强度

    作者:常青;俞立英;吴斌;丁国强

    目的:比较三种牙本质粘结剂在离体纵裂后牙粘结中用微拉伸法所测得的牙本质粘结剂强度.方法:选用36颗拔除的人类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纵折模型,舌侧牙片剖面牙本质粘结树脂块,3组粘结系统分别为可乐丽、单瓶粘结剂、超强粘结剂.标本置37℃水中恒温24h后,舌侧半树脂块修整成约1.5mm厚酒杯状薄片,粘在特制的固定装置上,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1mm/min的横梁移动速率做拉伸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裂方式.结果:用微拉伸法所测得的三种粘结剂强度分别为:可乐丽:19.9±0.95Mpa;单瓶粘结剂:12.8±0.81Mpa;超强粘结剂:15.3±1.2MPa,经方差分析,三种粘结剂强度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试件断裂均为界面破坏.结论:用微拉伸法测得的可乐丽粘结强度相对较高.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结剂强度和界面的影响

    作者:李潇;赵信义;施长溪;朱光第;李洪涛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结剂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3种含有丙酮的湿粘结系统Gluma One-Bond、Bond-1和One-Step,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结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结时,粘结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5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干燥粘结时,形成的混合层变薄,并有不完全渗透的混杂层形成.干燥粘结时,3种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39%,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结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丙酮的粘结系统在干燥粘结时,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下降,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粘结强度的大小.

  • 牙本质的表面状态对黏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陈亚琴;蔡玉惠

    目的研究3种不同的表面状态对两种牙本质黏接剂的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SingleBond(SB)和Prime&Bond NT(阳),分别应用于干燥、湿润和过湿的离体的人牙本质表面,用Z-100树脂恢复牙冠至4 mm.用低速锯片切牙齿,精细金刚砂车针修成沙漏状的粘接面积约0.8 mm2的样本,测试各个样本的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两种黏接剂在湿润状态下的粘接强度均高于干燥组和过湿组(P<0.05),干燥组与过湿组的差异无显著性.在3种表面状态下,SB的粘接强度均高于PB组(P<0.05).结论在使用全酸蚀单瓶粘接系统时,牙本质表面必须保持适度的湿润.

  • 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粘接强度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沈丽娟

    目的评价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粘接强度(Single Bond;Bond-1;Prime&Bond NT;One-Step).方法新鲜拔除的无龋坏人磨牙(拔除1个月以内,贮存于37℃生理盐水中),高速涡轮机金钢砂车针在喷水降温下磨切咬合面,暴露牙本质.分别用四种粘接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处理.牙齿贮存于37℃生理盐水24h后,制备成沙漏状试件.粘接界面面积控制在1mm2左右.测试其拉伸强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5.80±2.41)MPa(Single Bond);(29.92±3.04)MPa(Bond-1);(28.97±2.73)MPa(Prime&Bond NT);(30.03±2.96)MPa(One-Step).结论微拉伸方法测得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传统较大粘接面积时的测试值.更为客观、真实地反应了各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

  • 表面状态对乙醇-水基黏接剂强度和界面的影响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牛书铭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乙醇-水基黏接剂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乙醇和水的湿黏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将Chrisma树脂分别黏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黏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黏接时黏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为4~5 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均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干燥黏结时形成的界面形态与湿黏接时没有明显区别.干燥黏接时,两种黏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降低,下降幅度高为23%,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黏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微拉伸强度测试可客观反映黏接强度的大小.

  • 两种不同固化处理的复合树脂黏接微拉伸强度测试研究

    作者:孙亚洲;陈亚明

    目的对不同固化处理的复合树脂黏接微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方法新鲜拔除的完好无龋、人下颌第三磨牙15颗,随机分成3组,用Isomet低速切割机流水冲洗下磨去咬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用Renew树脂直接充填、Renew树脂间接修复、Tescera树脂间接修复制作树脂"冠"并黏接在牙本质面上,贮存于室温水中24 h,测试微拉伸强度.结果 Renew树脂直接充填组(33.38±6.24)MPa的微拉伸强度高于Renew间接修复组(20.06±4.96)MPa和Tescera间接修复组(20.87±4.62 )MPa,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树脂直接充填的微拉伸强度要高于树脂间接修复.

  • 纵折后牙黏接实验模型的建立

    作者:魏文佳;骆小平;王文梅

    目的 建立一个纵折后牙黏接实验模型.方法 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后牙10颗,去除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后纵切牙体至釉牙骨质界下,形成深5 mm、宽0.5 mm裂缝的纵折带有模型.然后分别用玻璃离子、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黏接,制成棒状微拉伸试件,检测其黏接强度和断裂类型.结果 玻璃离子的微拉伸强度是(5.1±3.4) MPa,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的微拉伸强度是(27.6±7.6) MPa.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的黏接强度和流动性均强于玻璃离子.二者的断裂类型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此模型可以做为纵折后牙治疗选择黏接材料的筛选模型.

  • 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俞长路;陈梅梅;叶茂昌

    目的 比较使用3种不同牙本质黏结剂时,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精细粒度车针预备的牙本质之间的微拉伸黏结强度.方法 本实验使用的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为Bisfil-core和Luxacore,3种黏结剂为ONE-STEPRPLUS、Contax和ibond,各对应的组别为BO组、LO组、BC组、LC组、Bi组和Li组.18颗人类磨牙用于本实验,每组3颗牙齿.所有牙齿均去除冠部釉质,暴露出完整的表浅牙本质,并用精细粒度金钢砂车针预备牙本质.然后按照各厂家的说明完成黏结剂的应用并用2种核材料分别修复牙冠.牙齿在37℃的自来水中保存24 h后,沿与黏结面垂直的方向片切成厚约0.7 mm的薄片,然后修整黏结面,使其面积大约在1.0 mm2.样本在MTS Synergie100材料测试机上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的黏结强度分别为BO组(27.34±6.52)MPa、LO组(36.49±11.74)MPa、BC组(23.78±9.03)MPa、LC组(34.35±13.35)MPa、Bi组(29.12±7.99)MPa、Li组(32.63±8.17)MPa.统计学分析显示,黏结强度的差异在不同黏结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核材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黏结剂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流动性复合树脂核材料可以显著提高黏结强度.

  • 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对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康钧棠;李婷婷;夏文薇

    目的:采用微拉伸试验比较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e Acid,乙二胺四乙酸)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前后的离体牙树脂粘结强度.方法:选择24颗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离体牙,12颗离体牙的楔状缺损处为Ⅲ级以上硬化牙本质,其余12颗为正常牙本质.以平分楔状缺损为标准对离体牙进行纵剖,随机分为硬化牙本质对照组A与实验组B;正常牙本质对照组C与实验组D.实验组均使用EDTA(Glyde File Prep EDTA)预处理牙本质表面,再行自酸蚀树脂牯结.测定4组样本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结果:微拉伸实验显示测得A、B、C、D,4组样本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9,49±2,23)MPa、(10.50±2.16)MPa、(10.89±4.76)MPa、(10.99±5.21)MPa.实验组B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D的牯结强度略高于对照组C,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EDTA预处理能提高硬化牙本质的自酸蚀树脂粘结强度,但对正常牙本质无明显作用.

  • 不同方法处理丁香油酚暂封面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吴忠荣;王飒;黄翠;季彤

    目的:评价用不同方法处理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inc oxide-eugenol,ZOE)的牙本质表面对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前磨牙.用慢速锯去除(牙合)面牙釉质,对照牙表面不使用ZOE;实验牙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涂ZOE.1周后,实验试件分别用方法a:机械去除;方法b:超声波清洁+酒精擦拭;方法c:超声波清洁+浮石打磨,3种不同方法去除ZOE.再分别使用2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用微拉伸法测试粘接强度.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不同处理ZOE的方法对牙本质粘接系统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方法a后微拉伸粘接强度仍有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方法b和方法c后对微拉伸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使用超声波清洁+酒精擦拭或者超声波清洁+浮石打磨能显著降低ZOE对自酸蚀系统Clearfil SE Bond和iBond粘接强度的不利影响.

  • 4种粘接剂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芳;何惠明;赵信义

    目的:比较4种牙本质粘接剂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新鲜离体牙32个,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rime&Bond NT、Contax、Xeno Ⅲ及Clearfil TRI-S Bond4种粘接剂和复合树脂粘接,24 h后制作微拉伸试件,测试微拉伸强度,扫描电镜观察断裂模式并进行分类.结果:4种粘接剂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Prime&Bond NT 38.81±11.75 MPa,Contax 37.82±11.74 MPa,Xeno Ⅲ29.55±10.25 MPa,Clearfil TRI-S Bond 38.63±12.17 MPa,试件断裂多为混和破坏.结论:4种粘接剂对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存在差异,Xeno Ⅲ低(p<0.01),其余3种粘接材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纵折后牙粘接材料选择的体外实验

    作者:魏文佳;骆小平;刘侠;王文梅

    目的:比较4种粘接材料及粘接方法对纵折后牙的粘接效果.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后牙20个,制成后牙纵折模型.分别用玻璃离子、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简称超强粘接剂)、超强粘接剂(省去酸蚀步骤)、TYRIAN SPE结合超强粘接剂4种方法粘接折裂面.粘好的折裂牙在37℃生理盐水中放置24 h后,分别检测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4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1±3.4)MPa、(27.6±7.6)MPa、(16.3±5.3)MPa、0 MPa,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超强粘接剂组的试件在检测时没有发生断裂;4组中以玻璃离子的流动性差.结论:常规酸蚀法使用超强粘接剂粘接纵折后牙的效果可靠.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