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MRI延迟强化特征分析

    作者:闫朝武;程赛楠;李璐;崔辰;陆敏杰;方纬;王杨;赵世华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MR对比延迟强化(LGE)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2004年8月至2013年8月,搜集HCM合并LVAA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心脏MR(CMR)延迟强化检查,5例患者获得病理结果 证实.测量患者房室大小、室壁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瘤壁延迟强化情况并进行随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LG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各测量指标,COX回归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瘤壁LGE阳性21例、阴性9例.LGE阳性和阴性患者室壁瘤大小分别为(16.4±11.5)和(20.3±9.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其中,1例患者随访中观察到LVAA从非延迟强化向延迟强化的转变过程.病理学结果 表明,LGE阳性的LVAA对应心肌纤维瘢痕组织,而LGE阴性的LVAA对应存活心肌组织.随访结果 证实,LVAA的延迟强化和瘤体大小与患者预后有相关趋势(LVAA延迟强化,HR=7.94,P=0.064;LVAA瘤体大小,HR=1.08,P=0.009).结论 HCM伴LVAA患者中,MR LGE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LGE能够判断室壁瘤纤维瘢痕并具有预后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

    作者:蒲琳;秦明照

    左室壁瘤(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早期诊断LVA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ST段持续抬高对诊断LV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另有研究认为两者无明显相关,心电图诊断LVA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LV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 94%,三维超声及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等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心动图对LVA的诊断更为准确;左室造影检查可作为LVA的确诊依据;无创、安全的磁共振检查也有其优势.笔者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LVA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作者:温瑜鹏;付蕴韵;刘彦君;任群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 h内及6个月后梗死区心肌和二尖瓣瓣环(MVA)于心脏长轴方向上的运动力学特征,并评估其预测室壁瘤发生的价值.方法 以93例首次发病的左心室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 h内及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TVI分析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3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测量MVA、梗死区收缩期峰值速度(Vs)、等容舒张期峰值速度(Vir).根据是否并发左心室室壁瘤(LVA)分为LVA组(12例)和非LVA组(81例),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上述参数的差异,评估其预测室壁瘤发生的价值.结果 发病24h内,两组梗死区及MVA的Vs、Vir及梗死区Vir与MVA Vir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个月后,除非LVA组MVA Vs外,两组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非LVA组梗死区及MVA的Vs、梗死区Vir、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梗死区Vir与MVA Vir乘积均显著高于同期L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用非参数法建立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评估LV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62,以靠近左上角的截断点为佳临床预测界点,对预测LVA发生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94.1%,该点截断值为9cm2/s2.结论 QTVI对AMI后室壁瘤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普通心电图判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价值

    作者:邢永生;王忠民

    心脏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30%.近年来的研究提出,ST段抬高与心室壁的矛盾运动相关,而不是室壁瘤本身造成的[1-2].

  • 心室壁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海禹;荆全民

    心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VA)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VA的形成可以破坏心室正常的几何构型,限制心肌收缩和充盈能力,加重心肌梗死预后,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死亡、栓塞等并发症[1],因此对VA及时、准确的诊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作者就V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10例

    作者:于涛;谢定雄;潘俊华;王延震

    目的 总结1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术前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未提示明显附壁血栓的10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左心室重建术,左心室重建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室壁瘤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闭式缝合,其余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膜荷包环缩或心内室壁瘤缝合.结果 平均每例吻合冠脉(3.3±1.2)支,室壁瘤闭式缝合1例,心内膜荷包环缩6例,心内室壁瘤缝合3例.术后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1例.全组无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指标改善,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低血栓栓塞风险的心梗后左室室壁瘤,可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肌血运重建同时重建左室形态.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蒲琳;秦明照

    室壁瘤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局部心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呈瘤样膨凸于心室表面的病理改变.大多数室壁瘤发生在左室,即左室壁瘤(LVA),约90%以上的LVA是由心肌梗死(MI)引起的,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有:心肌病、心肌炎、Chagas、亨利氏综合征、伯克氏病、外伤等[1,2].本文将对MI后LVA形成及诊治做着重介绍.

  • 非体外循环心室壁瘤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何媛;陈秀梅;李雪梅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期间行心室壁瘤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拟行OPCABG和左心室室壁瘤成形术的患者共98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86例,Ⅳ级12例.围术期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心功能护理、出入量管理、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等方面.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死亡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无患者死亡.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心肌梗死.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4)h,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1.1±0.6)d,术后住院时间(12.3±1.4)d.术后随访1~4年,患者NYHA心功能均达到Ⅰ~Ⅱ级.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使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室壁瘤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生存率得以明显提升.

  •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77例文献回顾分析

    作者:孔令云;郭继鸿;朱天刚;窦丽稳

    目的 分析中国内地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4月中国内地报道的LVPA患者的临床、影像、治疗和转归.结果 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65篇,报告患者77例,LVPA 77个(5例与真性室壁瘤并存).男性56例(72.7%),中位年龄48岁(5~82岁).常见的病因是心肌梗死(40/77,51.9%),常见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33/74,44.6%)、胸闷和胸痛(31/74,41.9%),10.8%的患者无症状.无合并血栓栓塞事件的报道.有相关检查资料者中,86.4% (38/44)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91.4% (32/35)者有胸片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检查,其诊断LVPA的准确性约85.7% (60/70).77例中19例(24.7%)瘤体自发破裂,15例(19.5%)患者死亡,常见的死因是心包填塞和猝死.结论 LVPA少见、高危而又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避免漏诊,一旦发现应急诊手术.

  • 室壁瘤的诊断及防治

    作者:李向;李厚敏;黄其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多数患者左室梗死区域及非梗死区域的心肌结构和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早期可发生梗死区心肌变薄、扩张及矛盾运动,临床上将这种变化称左室重构[1].左室重构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有关.心脏破裂被认为是梗死区膨展超过极限,心脏不能维持其完整性的缘故[2].而室壁瘤形成是梗死区膨展的常见结局,是左室重构的主要形式.本文就室壁瘤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及防治对策作如下综述.

  • 1 313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储荣人;吕学思;赵彤;田德生;寇党培;边卫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人体造成的非生理性损害(如低温、高钾、停跳等),因而具有创伤轻、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游离壁破裂的诊断与治疗三例报告

    作者:高明东;肖健勇;朱延波;骆永娟;关欣;王连群;张擎;刘寅;孙根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LVWR)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4月AMI后LVWR患者的临床特征、综合诊断以及成功治疗过程。结果入选患者3例。例1为AMI后心脏超声诊断心肌筛孔样破裂,因合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血运重建,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降低心室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以降低室壁张力,同时少用或停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促进心室破裂局部血栓机化愈合。例2为再发AMI患者,血运重建后2 d超声诊断心脏破裂并形成血栓包裹,支架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查心脏CT进一步确定诊断。例3为AMI后4 d超声诊断LVWR并形成血栓包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择期冠脉造影后行外科手术修补破裂成功。结论有效的药物治疗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外科修补可以降低AMI后LVWR患者的死亡风险。

  • 1例重症白塞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付春;李霞;侯钦佐

    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退休教师.因口唇、外生殖器皮肤红肿,眼睛发红,呈进行性加重,伴发热、发冷2天,全身皮疹半天,于1998年12月2日来诊收入院.查体:T 40℃,P 125次/分,R 25次/分,BP 21.3/13.5kPa,神志清醒,形体消瘦,咳嗽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头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广布粉红色米粒大小丘疹,下肢有部分融合成片,压之褪色,单个有结节感;口唇呈弥漫性红肿并外翻、糜烂,眼结膜充血明显,口角及双眼有较多的浅黄色分泌物,外生殖器红肿,龟头及阴囊表现广泛糜烂,有浅黄色分泌物覆盖,大小便失禁,肛周明显充血;左侧肢体大小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并且疼痛,四肢肌肉萎缩,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性失语多年.实验室检查:WBC 14.7×109/L,20%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血培养无细菌生长,类风湿因子阴性.住院诊断:白塞氏病;高血压Ⅲ期;脑血栓形成后遗症;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室壁瘤.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肖铁卉;王士雯;陈艳明;陈琪;张新勇;徐斌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壁瘤形成合并附壁血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左心室造影及超声证实有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者为血栓组,其余未合并附壁血栓者为非血栓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病史特点、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59例室壁瘤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者10例,发生率为16.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方面,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是室壁瘤形成后附壁血栓发生的独立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肌钙蛋白I、脑钠素、白细胞介素-8与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典则相关分析

    作者:赵运涛;刘君;傅向华;吴伟力;马宁;李世强;谷新顺;薛玲

    目的应用典则相关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TnI)、脑钠素(BNP)、白介素-8(IL-8)与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 84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左室造影证实存在室壁瘤形成的患者,胸痛发作12小时测定TnI、BNP、IL-8.入院后第1周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LVSF)、舒张功能(LVDF)、收缩同步性功能(LVSS)各参数.应用典则相关分析,分析TnI、BNP、IL-8与LVSF、LVDF、LVSS的相关性.结果 3对典则变量的典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253 (P=0.0373)、0.662367 (P=0.0418)、 0.331153 (P=0.382),第1对(V1,W1)、第2对(V2,W2)典则变量共代表了94.77%的相关信息.从标准化典则相关系数可知,V1典则变量主要反映了BNP、IL-8,W1主要反映了峰相位标准差(PSD)、峰驻盈时间(TPFR)、峰充盈率(PFR).TnI、IL-8、BNP与PSD、TPFR呈正相关,与PFR呈负相关.V2典则变量主要反映TnI,W2主要反映LVEF、半高宽(FWHM).TnI与FWHM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TnI、IL-8、BNP升高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降低的预测因子.

  • 冠状动脉扩张致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1例

    作者:王斌;宋达;李拥军;张辉;杨蓉;王梅

    患者,男,58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5天于2008年5月7日入院.缘于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烧灼感及汗出,无放射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持续1小时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V1~V4 T波高尖,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273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7 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镇静、尿激酶溶栓、抗凝、扩冠、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患者胸痛持续2小时后明显缓解,住院治疗5天,症状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 无痛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心电图正常

    作者:刘锁贵;安员;谷俊峰

    1 病例资料男,60岁.患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15年余,予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血糖及胆固醇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7.0~13.9 mmol/L,胆固醇7.0~9.9 mmol/L.

  • 特发性二尖瓣瓣下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李清;潘翠珍;舒先红;赵维鹏;丁文军;葛均波

    目的 探讨特发性二尖瓣瓣下左心室室壁瘤(idopathic submitral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ISLVA)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节段收缩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方法 对8例ISLVA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及20例对照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8例ISLVA患者中2例因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因出现心力衰竭而被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6例).4例行二尖瓣手术,1例行室壁瘤切除和射频消融术,1例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例仅行药物治疗,死亡1例.ISLVA组的左房、左室舒张末期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左室后壁厚度较对照组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ISLVA组的左室16节段(6个基底段、6个中间段和4个心尖段),左室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和左室6个基底段的达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16-SD、Tmsv 12-SD、Tmsv 6-SD)及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及其心率校正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所有ISLV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5例伴有左房压增高.结论 ISLVA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能全面评价其结构和功能异常.

  • 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和心功能改善作用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作者:胡少东;傅向华;马宁;王荣英;李亮;刘君;谷新顺;郝国祯

    目的超声心动图观察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 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98例,随机分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36例)、溶栓组(31)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1例),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后2周、12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以体表面积校正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同时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左室质量(LVM),后者与体表面积相除得到左室质量指数(LVMI),评价LVESVI、LVEDVI和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2周,PCI组和溶栓组各参数优于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2周,PCI组LVESVI、LVEDVI低于溶栓组(均P<0.05),溶栓组各参数优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PCI组和溶栓组各参数自身前后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LVEF较2周时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24周,PCI组LVEDVI、LVESVI仍低于溶栓组(P<0.05),PCI组和溶栓组各参数均优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PCI组LVESVI、LVEDVI、RWMI较2周、12周均减小(均P<0.05),LVEF较2周、12周显著增高(均P<0.05);溶栓组各时段比较与PCI组大致相同.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表明PCI和溶栓治疗均可阻抑室壁瘤形成及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且PCI优于溶栓治疗.

  • 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动力学特点

    作者:马小静;夏娟;曾熙;王斌;吴春霞

    目的 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心腔内血流流场的变化规律。方法 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31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应用VFM技术分析其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缓慢射血期的涡流及流线特征、收缩早期左室流出道速度阶差(△V)和室壁瘤瘤颈部平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室壁瘤组与对照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室壁瘤体内收缩期持续存在涡流;室壁瘤组瘤体内涡流横径与纵径乘积与二维超声测量室壁瘤横径与纵径乘积显著相关(P<0.01);室壁瘤组收缩期涡流持续时间占整个收缩期百分比(并用心率标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室壁瘤患者收缩早期左室流出道速度阶差(△V)明显降低(P<0.05);经过室壁瘤瘤颈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VFM技术能够直观显示室壁瘤患者左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定量测量局部血流速度及血流量。

94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