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精密度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三年临床效果

    作者:常勇;谢培英;王德忱;迟蕙;周建兰

    目的 评价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配戴高精密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方法 对2012-2013年间在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门诊部初诊验配日本ORTHO-K角膜塑形镜并连续观察3年的150例(300眼)患者,进行戴镜前及戴镜1、2、3年的裂隙灯眼部检查,裸眼视力检查(按五分记录法),泪液分泌检查,并进行眼轴测量,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检测.同时选取其中66眼,由其他品牌更换为日本0RTHO-K角膜塑形镜后,通过患者主诉及检查评分评价其舒适度、清晰度、清洁度的情况.主要指标裸眼视力、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泪液分泌量、角膜厚度、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状况.结果 3年间角膜结膜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戴镜前裸眼视力4.55±0.34,戴镜3年后视力提高到4.88±0.25(P<0.001).戴镜前球镜及柱镜屈光度数分别为(-2.99±2.44)D、(-1.17±1.20)D,戴镜初期塑形稳定后球镜、柱镜度数均下降,分别为(-1.95±2.12)D(P=0.01)、(-1.11±1.06)D(P=0.001).戴镜3年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增长(0.28±0.12)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戴镜初期(1年内)角膜厚度变薄较明显,为(-7.71±2.80)μm,以后每年变化分别为(-2.56±2.78)μm、(0.44±2.95)μm.戴镜3年后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戴镜前,戴镜1、2、3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44±309)个/mm2、(3265±304)个/mm2、(3264±299)个/mm2、(3270±296)个/mm2,戴镜3年与戴镜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在戴镜3年后亦无明显异常变化.原类型镜片舒适度、清晰度、清洁度主觉评分分别为8.69±0.62、9.26±0.72、9.37±0.58;换镜片类型后三项主觉评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16±0.36、9.33±0.65、9.62±0.47(t=-2.181,-0.601,-0.830;P均<0.05).结论 三年的随访结果显示,配戴高精密度角膜塑形镜患者主观舒适度有一定改善,对于裸眼视力提升有明显效果,并有效减缓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无明显眼表损伤出现.

  • 配戴一年以上的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

    作者:赵可浩;陆文秀;王文萃;雷红;李造兰;关威

    目的 观察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新力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且欲停戴重新验配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方法 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平坦轴曲率、角膜陡峭轴曲率、角膜散光、角膜厚度.结果 角膜平坦轴曲率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分别为(42.32±1.87)D、(40.18±1.83)D、(41.97±1.86)D,角膜陡峭轴曲率分别为(43.46±1.76)D、(41.46± 1.74)D、(43.30±1.90)D,两指标配戴前与停戴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534,0.777).各时间点角膜散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戴镜中角膜厚度略变薄,配戴前及连续戴镜12个月分别为(546.23±24.33)μm、(537.18±27.89)μm,停戴后逐渐恢复至(541.23±22.25)μm,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塑形效果稳定后每矫正-1.00 D屈光度实际下降K值为(0.52±0.18)D,实际角膜厚度变薄为(2.35±2.23)μ m.停戴3~4周后K值恢复程度为(86±15)%,角膜厚度恢复程度为(68±45)%.结论 停戴夜用角膜塑形镜3~4周后各角膜参数恢复至接近戴镜前水平.

  • 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一年效果

    作者:郭寅;刘丽娟;郭曦;张嵘;刘玉成;谢小芳;唐萍;吕燕云;谢培英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成一年随访.平均年龄(11.41±2.29)岁.方法 所有儿童配镜前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Lenstar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彩色眼底照相视盘旁萎缩弧分析.根据患者及监护人要求分别选择单光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Sv)、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周边离焦眼镜(peripheral defocus spectacel lenses,PD)三种不同的矫正方式.观察三组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及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的差异.主要指标 配镜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视盘旁萎缩弧的改变.结果 完成一年随访者SV组47例、OK镜组70例、PD组2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2.89±1.34)D,平均眼轴长度(24.92±0.34)mm.后随访时,3组儿童眼轴长度均增长,其中OK镜组增长(0.13±0.16)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48.820,P<0.001).SV组屈光度增长(-0.77±0.79)D,PD组屈光度增长(-0.94±0.47)D(t=1.080,P=0.283).SV组、PD组、OK镜组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分别为66.7%、38.6%和15.0%(x2=28.341,P<0.001).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控制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佳.

  • 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综合效果

    作者:唐晓蕾;扶世杰;王晓莉;丁倩;曾涛;白煜

    目的 观察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2015年105例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儿童,年龄8~12岁,等效球镜度-0.50~-5.00 D.方法 观察组35例(70眼)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比70例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1年,测量裸眼视力(LogMAR视力表)及屈光度(等效球镜);采用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Humphery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心角膜厚度.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变化量.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组(观察组)戴镜前球镜度数为(-4.15±1.08)D,戴镜后1年为(-3.21±1.02)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01);对照组为(-4.71±1.36)D,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9±1.6)D,对照组(0.06±1.9)D(t=2.35,P=0.02).观察组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69±0.14,戴镜后0.42±0.11(t=10.8,P<0.001),对照组0.58±0.15(t=-5.43,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26±0.19,对照组-0.03±0.19(t=-5.7,P<0.001).观察组戴镜前眼轴长度为(27.42±0.91)mm,戴镜后(27.0±1.2)mm(t=1.8,P=0.07),对照组(28.2±1.1)mm(t=-16.97,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35±0.6)mm,对照组(1.3±1.1)mm(t=8.02,P<0.001).观察组戴镜前角膜厚度为(550.2±30.5)μm,戴镜后(548.1±26.8)μm(t=0.31,P=0.71),对照组(554.2±23.6)μm(t=1.55,P0.24);观察组前后变化量(2.3±1.36)1μm,对照组(1.8±1.31)μm(t=1.78,P=0.08).观察组戴镜前角膜曲率为(43.52±1.07)D,戴镜后(38.02±2.20)D(t=17.2,P<0.001),对照组(44.37±2.12)D(t=-13.87,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3.81±2.17)D,对照组(0.91±1.4)D(t=8.03,P<0.001).角膜健康状况良好,因戴镜所致不适症状经适当用药或镜片处理后均可消失.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轻、中度近视是一种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

  •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翟洲;杨晓;王化荣;方冰兰;戴祖优;魏玲

    目的 观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03例(197眼)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9.0±7.5)岁,平均等效球镜度(-3.25±0.91)D.方法 过夜戴角膜塑形镜,采用眼前段分析仪(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后1天、1个月和3个月角膜中央和距中央半径1、2、3、4 mm处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中央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屈光力.结果 戴镜3个月后等效球镜度减少(-3.01±0.09)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3个月后角膜中央屈光力减少(2.40±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1天不同位点角膜厚度均增厚,中央区、半径1 mm、2 mm、3 mm、4 mm处角膜分别增厚(5.90±3.69)μm、(7.54±3.73)μm、(10.52±3.91)μm、(11.76±4.23)μm、(9.33±4.93)μm.戴镜1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厚度分别减少(-4.18±3.68)μm、(-0.50±3.73)μm;半径2、3、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6.39±3.91)μm、(9.57±4.22)μm、(2.00±5.05) μm;戴镜3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减少(-6.61 ±3.67)μm、(-3.67±3.72)μm,半径2、3、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3.05 ±3.90) μm、(6.42±4.21)μm、(5.63±4.94)μm.除半径4 mm位点以外,其他各角膜位点在不同配戴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角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快于周边角膜厚度(P=0.00).结论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位点厚度的变化与角膜形状改变一致,中央角膜变薄,从旁中央半径2 mm开始角膜增厚.

  • 日戴和夜戴角膜塑形镜对波前像差的影响

    作者:王丹;谢培英;王志昕

    目的 观察采取日戴和夜戴两种方式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 CL)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配戴Ortho-K CL的近视患者92例(180眼).方法 92例(180眼)近视患者分别采用日戴(35例,70眼)和夜戴(57例,110眼)两种方式配戴Ortho-K CL.用WFA1000B主观波前像差仪分别测量患者戴镜前、戴镜1个月后戴镜中、摘镜后的波前像差.检查结果通过Matlab数学软件直接获取35项Zernike系数及每阶Zernike系数的均方根(RMS)值.主要指标每阶zemike系数的RMS值.结果 日戴组戴镜中的像差均高于戴镜前,除2阶像差之外,其余各阶像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摘镜后的像差均高于戴镜前,总高阶、3、4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戴镜中与摘镜后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夜戴组戴镜中的像差高于戴镜前,除2、3、6阶之外,其余各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摘镜后的像差高于戴镜前,总体RMS、总高阶、3、4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戴镜中与摘镜后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日戴和夜戴Ortho-K CL戴镜中和摘镜后均增加了眼部高阶像差.戴镜时日戴组增加的高阶像差比夜戴组更为明显,而摘镜后夜戴组增加的高阶像差比日戴组更为明显.

  • 角膜塑形镜配戴对青少年近视眼角膜表面参数的影响

    作者:阚菲菲;胡琦;崔静;周文艳;杨帆;王珂萌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和前房体积的变化,并探讨角膜生物力学与角膜表面变化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在2013年1-4月间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24例(24眼),年龄8~16岁,等效球镜度-4.0~-5.0D.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戴镜前、戴镜1夜和1个月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前表面平坦K值(Kf)、陡峭K值(Ks),角膜后表面Kf、Ks以及前房深度(ACD)和前房体积(ACV).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Kf、Ks值,角膜后表面Kf、Ks值,ACD和ACV.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夜后SE降低(-2.35±0.85)D.角膜前表面变平坦,前表面Kf、Ks值分别减少(1.31±0.64)D、(1.20±0.76)D.戴镜1个月后SE较戴镜前降低(-4.02±0.54)D,前表面Kf、Ks值分别减少(2.54±1.13)D、(2.90±1.01)D.戴镜1夜后,ACD、ACV分别降低(0.02±0.02)nm、(1.71±3.54) mm3,戴镜1个月后分别下降(0.03±0.02) mm、(4.96±2.25) mm3.戴镜1个月时,ACD、ACV与戴镜前和戴镜l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1,P=0.000;t=8.847,P=0.000; t=8.877,P=0.000;t=10.772,P=0.000).角膜后表面Kf、Ks值在戴镜1个月后与戴镜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t=-0.365,P=0.718;t=-0.238,P=0.814).CH、CRF与ACD、ACV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但随着CH、CRF增加,ACD、ACV的变化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地矫正近视,戴镜后角膜被整体压平,压平的程度可能受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影响.

  • KAB与KAP医学行为管理学模式在角膜塑形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曦;杨丽娜;谢培英

    医学行为管理学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身体行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科学,包括“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haviour,KAB)”和“知识-态度-实践(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两种运行模式,即指在患者充分理解治疗原理的基础上,树立患者对疾病正确、积极的认知态度,并在整个实际治疗过程中大程度上争取患者的心理及身体行为配合.目前此种医学行为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儿童治疗,目的是提高儿童患者的依从性,保障治疗的安全与有效.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各环节都渗透着对医学行为管理学介入的需求.本文将对医学行为管理学模式(KAB与KAP模式)在角膜塑形镜治疗中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从医患沟通、验配、摘戴教育、随访复查四大治疗环节方面进行论述.另外,统计分析患者接受验配医师讲解前后对角膜塑形术治疗认识、理解程度评分及验配医师对患者在医患沟通前后的依从性评分,验证医学行为管理对角膜塑形术治疗的积极导向作用.

  • 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竟;刘志英;冯月兰;唐静晓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0年青少年近视患者246例(482只眼).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1d、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随访,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A组病例戴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达到佳并稳定,B组病例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A组病例戴镜1年及2年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分别为0.18±0.19mm及0.21±0.21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1年及2年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分别为0.98±0.29mm及1.12±0.27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2年者停戴2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6±0.31D,B组病例戴镜满2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1.22±0.2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如龙;毛平安;谢阳;卢国华;杨丽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不同类型(低度近视和中度近视;高曲率组和低曲率组近视)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就诊患者54人,共102只眼,年龄8~16岁,平均1 1.24±3.56岁,性别不限;等效球镜度数- 1.00~- 6.00D,顺规散光<-1.50D,逆规散光<- 0.75D,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戴镜时间8~10h,并按照近视度数和曲率高低分为,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曲率组(≤43D)和高曲率组(43D ~46D);观察戴镜后第1d、1周、2周、1月、2月、3月、6月、12月后患者视力、屈光度、曲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所有结果应用SPSS1 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戴镜者白天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视力达1.0),其中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周、中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月视力恢复佳并稳定;所有患者角膜曲率都降低,并在戴镜后一月稳定,高曲率组比低曲率组曲率下降更大,低曲率组平坦曲率下降(2.06±0.78D),高曲率组平坦曲率下降(2.81±0.98D);低曲率组陡峭曲率下降( 1.74±0.70D),高曲率组陡峭曲率下降(2.84±1.09D);结论 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低度近视及高曲率者效果更佳.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组织学影响

    作者:王帅;胡琦;崔静;杨帆;杜春宇;王珂萌

    目的 通过测量中央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厚度,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密度,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组织学影响.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4例(34眼),戴镜前、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时均使用海德堡共聚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记录中央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前基质层、后基质层细胞密度和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与戴镜前相比,中央角膜全层厚度减少,一个月后趋于稳定,中央角膜上皮层厚度降低,1个月后趋于稳定,基质层厚度降低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前基质层细胞密度变化无意义,后基质层细胞密度降低,6个月后趋于稳定,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无意义.结论 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组织影响小,并且其改变在一定时间趋于稳定.

  • 青少年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明珠;李双双;崔静;阚菲菲;杨玥玫;唐伟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 角膜形态变化及泪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4例(88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 w、1 mon、3 mon、6 mon、1a等效球镜、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 角膜曲率、 泪液基础分泌量、 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a与戴镜前相比,屈光度明显降低,平均等效球镜从-3.05±0.79下降到-1.32±0.42,P<0.05;UCVA从0.14±0.07升高到1.01±0.04,P<0.05;BCVA戴镜前0.97±0.05,戴镜后0.98±0.06,P>0.05;戴镜前角膜曲率43.65±1.07D,戴镜后1a为42.15±1.03D,P<0.05;泪液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BUT为10.44±2.52,与戴镜前7.38±2.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能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不影响角膜曲率及泪液的基础分泌,但泪膜稳定性下降.

  • 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张丽筠;李彦;赵淼焱;王可;闫丽

    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塑形镜验配和戴镜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青少年患者,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护理配合工作。结果随访半年后,所有戴镜患者的近视度数都未见增长,且无眼表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青少年角膜塑形镜验配和戴镜过程中积极、规范的护理配合工作是有效、安全配戴的重要保障。

  • 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申笛;杨晓岗;郅瑛;龙潭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2年病理性近视患者38例(76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及低度数框架镜)及B组(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框架镜),终纳入研究31例(62眼)。以术后3个月作为研究基线数据,观察此基线后6个月、1年及2年两组患者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戴镜2年屈光度为3.25±1.42D,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患者戴镜2年者屈光度为9.45±1.61D,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A组戴镜2年眼轴长度较前增加为0.24±0.13mm,平均每年增加0.12±0.07mm;B组戴镜2年眼轴较前增加0.42±0.23mm,平均每年增加0.21±0.12mm,两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病理性近视较单纯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更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 角膜生物力学属性对角膜塑形镜效果的影响

    作者:阚菲菲;胡琦;崔静;周文艳;杨帆;王珂萌

    目的 探讨角膜生物力学属性对角膜塑形镜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4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41例(41眼).在戴镜前、戴镜1天、1周时测量屈光力、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滞后量以及角膜阻力因子.采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等效球镜和角膜曲率均明显降低,戴镜1夜后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周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CRF值呈下降趋势,P<0.05.戴镜前CH值与戴镜1夜后SE下降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其他参数变化无相关性,P>0.05.CRF值与戴镜后SE、Kf和Ks的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值低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近视矫正的速度快.

  •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俸林;白宁艳;徐浩;刘雪莲;刘远;袁定琼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12~18岁屈光度为-2.00~-4.00DS,-0.50~-1.00DC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观察比较两组1年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1年后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

  • 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对角膜的影响

    作者:李红霞;樊冬生

    目的 探讨低度近视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方法 收集26例52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的20例40眼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戴镜前和戴镜1年的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曲率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滞后性CH、 角膜阻力因子CRF).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组在戴镜前后角膜厚度和曲率的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0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CRF)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43,0.2395,0.5231).所有患者戴镜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能有效降低角膜曲率,对角膜内皮和角膜生物力学属性影响甚微,但角膜厚度有变薄趋势,长期配戴须严密观察和随诊.

  • 中小学生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

    作者:汪静;杨昊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中小学生低、中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低、中度近视的中小学生168例,随机分成角膜塑形镜组及框架镜组.观察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角膜塑形镜组同度数组配戴1年后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视力情况均优于治疗前,<0.05.角膜塑形镜组视力恢复优于框架镜组,<0.05.结论 中小学生低、中度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视力恢复良好,不同年龄低、中度近视治疗效果无差异.

  •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级别高度近视儿童视力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肖志刚

    目的 通过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7~12岁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儿童70例135眼,验配合适后评估正常则按规程夜间配戴8~10h.配镜后6月随访,分析患者戴镜前后裸眼近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为高度近视 Ⅰ 级(-6.00~-8.00D)、高度近视 Ⅱ级(-8.00~-10.00D)、高度近视 Ⅲ 级(P>-10.00D).其中高度近视 Ⅰ 级27例50眼,高度近视 Ⅱ 级32例64眼,高度近视 Ⅲ 级11例21眼.结果随访6月分析数据显示,戴镜前后患者裸眼近视力、等效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眼轴长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近视力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高度近视 Ⅲ 级裸眼近视力和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更显著.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具有明显有效性.高度近视 Ⅲ 级患者疗效显著.

  • 角膜塑形镜对眼球生物学和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欢

    与传统的药物和光学疗法相比,角膜塑形镜在近视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塑形作用对眼球本身及视觉质量影响进行综述.

289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